《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种族歧视表现

2016-07-14 01:40赵茗茗师语聃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1000
名作欣赏 2016年24期
关键词:种族隔离陪审团克斯

⊙赵茗茗 师语聃[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201000]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种族歧视表现

⊙赵茗茗师语聃[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201000]

美国作家哈珀·李发表于1960年的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一出版便闻名于世,并获得1960年的普利策奖。在种族歧视问题被写入宪法不久的背景下,该小说围绕梅科姆镇中阿蒂克斯律师一家,描绘了小镇中的人们面对种族问题的不同态度。同时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美国当时社会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本文主要研究当时种族歧视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法律制度种族歧视陪审团制度性别歧视

一、引言

在美国20世纪中期,社会进程的步伐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民众思想认识的开放,民权运动高涨,种族问题日益提上法律日程。这时,一部极能反映这一问题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①随之面世。

美国一直被称为“种族大熔炉”,是由于它的移民文化,或者说美国融合了不同的人种。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但并未引起重视,直至人权问题的出现。“这与美国对白人的尊敬与英国人早已沉淀下的自我认同心理密不可分”(张晓云,2005:29)。即使早在1862年林肯就已颁布《解放奴隶宣言》,但是黑人在实际中的地位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在小说高潮部分,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黑人被判有罪,这是社会对黑人赤裸裸的歧视与批判。然而,作为他的辩护律师,白人阿蒂克斯看似在帮助他,实则不然。在他的心里,黑人天生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帮助,这是一种隐性的歧视。在法制不健全的当时社会,黑人失语现象处处存在。

本文将从两大方面来探索小说中种族歧视的表现:分别为显性与隐性和其在法律制度上的反映。种族歧视的显性与隐性表现没有公认的定义,在此我们将显性歧视理解为“带有明显的可观察到的歧视话语和行为的表现”,将隐性歧视理解为“并没有明显的可观察到的歧视话语和行为,但本质上不认为己方与对方处在同一个水平之上”。种族歧视问题在法律制度上的表现,我们将从陪审团制度和种族隔离政策两个方面来分析。

二、种族歧视问题在小说中的显性与隐性表现

(一)种族歧视问题的显性表现

美国的“平等与自由”只限于白人男子内部。“一位历史学家曾说,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开始是黑人、印第安人,后来是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和古巴人”(宋兰娥等,2004:29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社会经济萧条时期,也是“二战”结束后黑人争取平等地位的时期,因此种族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激化。

在小说的主要案件——汤姆案中,黑人汤姆被指控殴打并强奸了白人女子马耶拉,阿蒂克斯成为汤姆的辩护律师。在他专业、睿智、逻辑缜密的层层发问后,事实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叫作马耶拉的白人女子,在与淳厚善良又强壮的汤姆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对他心生好感。出事当天,马耶拉以请汤姆帮忙为名把他骗到屋内,想强行和他发生性关系,但遭到汤姆的拒绝。这一幕刚好被干完活回家的父亲看到,自己女儿竟和一个黑鬼鬼混,是奇耻大辱,怒不可遏的父亲动手打伤女儿,并诬陷汤姆强奸了她。在庭审中,马耶拉一方面想帮父亲逃避法律制裁,也为了减轻自己被一个低下的黑人所吸引的负罪感,最终选择诬陷汤姆。虽然他们的阴谋最终被阿蒂克斯揭穿,但“在白人掌控着话语权的世界当中秉持着同一种假设——邪恶的假设,即所有的黑人都撒谎,所有的黑人都不道德,所有的黑人男子在我们的女人面前都不规矩”(栗原、帅晓等,2013:46)。著名大法官奥利弗·霍姆斯说过“法律包含了思想交锋中获胜一方的信念”(任东来等,2015:91)。这是白人的社会,在白人歧视黑人的社会中,黑人不会赢的。“种族问题对于美国南方社会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就像空气一样渗透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芮渝萍等,2006:120)

在阿蒂克斯同意做汤姆的辩护律师之后,小镇上的居民纷纷对其指责与谩骂。甚至阿蒂克斯的儿子斯库特的同学塞西尔都叫道:“我家人说你爸爸不要脸,那个黑鬼应该被拉到水塔上去吊死!”连斯库特在与玩伴迪儿的对话中也说:“你别信他,卡波妮说那些都是黑鬼们的鬼话。”

在一个不平等,白人拥有绝对权威的社会中,罪恶随处可见。法农在《黑皮肤,白面具》中所说的“极端的痛苦、创伤、疏离和黑暗的历史”(栗原、帅晓等,2013:45),这正是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种族歧视问题的隐性表现

哈珀·李把黑人的获救寄托于白人的道德觉醒,并对小镇上居民们的道德回归充满信心,她认定南方的一切将是美好的,社会必将是公正的,正义能够战胜邪恶,能够实现对黑人的救赎,这是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独特之处,也是其局限性之所在(校潇,2009:154-156)。作者虽然站在反对种族歧视的立场上,但其所处的南方背景使作者难以从根本上摒弃种族歧视这一观念。

在马歇尔的一本书中,他曾站在黑人的角度呼吁:“你们把我们变成了没心肠的人,你们的人道主义声称我们属于全世界,而你们实施的种族主义却使我们与众不同(法农,2002:13)。”真正的人权平等是所有人在同一个基础之上,这个基础为——人。人与人之间不会因种族或者肤色问题而产生矛盾。白人不因黑人的肤色而讨厌他们,也不会对他们施予过多的同情,因为大家是一样的。

同样在小说中,也有许多对黑人的隐性歧视的例子,最明显的就是阿蒂克斯一家。即使他们一家同情黑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把黑人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来对待。而是觉得因为你是黑人,所以我可怜你。这是一种隐性歧视。阿蒂克斯,在梅科姆上居民都讨厌黑人时,他却愿意为汤姆辩护。在他看来,黑人就如知更鸟一般需要保护,值得同情。若是一个白人,他不一定会这样做。阿蒂克斯的做法已经把黑人当作一个弱者在看待,不是把黑人放在与白人同等地地位上同等对待,因为在他的心里黑人还是比白人低等的。他不对黑人报以很大希望,只希望黑人们是“好人”就行,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做别的更伟大的事。在文章结尾部分,阿蒂克斯教育斯库特,说当一个人去认真观察黑人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大多是好人。阿蒂克斯对黑人没别的要求,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不要犯法,做一个“好人”即可。阿蒂克斯曾认为欺骗一个黑人比欺骗一个白人恶劣数十倍。阿蒂克斯之所以这样说,恰恰是他没有把黑人与白人放在平等的地位,同等对待。以及阿蒂克斯在法庭上说的话,他不会可怜马耶拉,因为她是白人。这正说明了阿蒂克斯的这个问题。在汤姆案开庭那天,人们进入法庭的行为顺序,是这样的:黑人们等着白人上楼之后才进屋子。这是一种行为上的种族歧视,比如进入法庭后高处的视野好的位置是白人的。在赛克斯牧师带三个孩子去楼上的看台时,因为座位不够,有四个黑人站了起来,把他们的前排座位让给了赛克斯牧师。在白人统治的镇上,虽然社会民权运动兴起,但黑人那种“自卑感”仍存在着,他们在潜意识中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黑人是地位低下的,要是个白人就好了。不仅白人对他们有一种隐性的歧视,他们也有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

三、小说中种族歧视问题在法律中的表现

(一)陪审团制度

美国的诉讼制度是,法官和陪审团都作为公正的裁判者身份参加到诉讼中,陪审团专门负责对事实部分裁定,法官专理法律的适用,即所谓陪审团制度。也就是说,由陪审团全体陪审员举手投票表决被告是否有罪,而法官是根据陪审团做出的裁决,选择被告人到底适用哪一条法律。可见,陪审团在判决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当陪审团认为被告人触犯法律时,法官则会选择相对应的法律给被告人一个犯罪头衔。

在汤姆·罗宾逊的强奸案中,作者对此使用大量笔墨,具体描写了此案在法庭中进行的全过程。文中对于陪审团人员组成的叙述中提到,陪审团全由白人组成,且全是农夫。如前所述,由于陪审团制度下,定罪是由陪审团决定,而陪审团的成员是由文化水平不高的农夫组成,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且在该案审理过程中,种族歧视观念盛行,由白人所组成的陪审团认为黑人汤姆的证言陈述和辩解是不可相信的,这些都使其在陪审团前失分不少。所以其实审判的结果早在人们预料之中。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芬奇律师在辩论的最后,为改变这样不公的现状而说道:“我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会绝对相信我们法庭和陪审制度的完善与公正——那对我来说不是理想,而是活生生的工作现实。先生们,法庭不会比在我面前的陪审团的任何一位成员更完美。法庭只能和它的陪审团一样健全,而陪审团只能和它的每一位成员一样健全。”

任何制度都有缺陷,陪审团制度也不例外。原本专属于司法机关的权力,通过制度设置被授予普通民众,让美国公民成为制约司法权专断的决定性力量。陪审团制度容易导致法律的公正陷入由民主极端化造成的尴尬境地。在陪审团制度中,陪审团所做的决定是“一裁终局”,这在实现司法民主的同时,却极大损害了很多人的权利,造成诸如汤姆的悲剧。

法律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在种族歧视背景下,把握正义、实现正义并非可以让普通民众独立完成,也并非单纯依靠某个诉讼制度即可达到;加之陪审团内部实行的票决规则,必然会出现少数服从多数的所谓民主制度代价。因此,陪审团制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答案也许永远走不出其闭门评议的那间密室。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汤姆案件,深刻反映出美国陪审团制度在功能发挥和价值昭示上的日渐式微,而实质上也是种族主义情绪借法律制度缺陷进行释放的现象。

(二)种族隔离制度

回看哈珀·李创作此部小说的时代背景,美国在“内战”后解放了黑人奴隶,通过宪法修正案保护黑人的公民权。可是虽然废除了奴隶制度,美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对黑人的歧视态度不可能一下消除,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南方各州利用联邦制的特点和法律解释的漏洞,逐步建立起种族隔离制度。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普莱西诉弗格森案”的判决中,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该原则的内容是:各种设施实行种族“隔离”,但只要对黑人和白人提供的设施是“平等”的,就不违宪。这一原则的确立,实际是为种族歧视法律扫清了一切障碍,于是“南方各州迅速建立起剥夺黑人权利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和实行种族隔离的法律网”(邵静,2014:18)。可以看出,这使曾经的宪法修正案由此成为有名无实的条款,黑人的权利名存实亡,得而复失,黑人的处境又陷入泥潭之中。黑人虽然早已拥有法律上的公民身份,但实际上他们仍旧生活在社会底层,只是无法作为商品任人买卖而已。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许多州仍然存在着严苛的种族隔离政策,比如,黑人白人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乘车辆,许多州的黑人子女也不可以与白人子女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等。

小说中也有多处情节:在法庭上,黑人牧师帮助几个白人小孩挤到黑人所在的楼厅处观看整个审判过程。小说中对这几个白人小孩如何结识了黑人牧师有着清楚明确的交代。斯科特和杰姆是通过他们家的黑人管家阿尔波尼认识牧师的,因为那位管家有一次无意间提供了机会使这两个小孩得以逾越白人社会与黑人社会之间的那道界限。之所以作者如此正式的对此描写,也反映出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南方实施着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白人小孩与黑人牧师之间的这种交往是个非同寻常的现象;同时我们看到,白人多尔夫斯雷蒙特假装每天喝酒,才能和黑人生活在一起;芬奇家的女仆阿尔波尼虽然会读书写字,但社会地位仍然低下,被亚历山德拉姑妈瞧不起,不许斯科特去她家等。

种族隔离的制度性歧视让黑人们蜷缩在社会的角落里。低劣的教育水平、恶劣的生活水准、高失业率和高犯罪率仍是黑人的身份标签。“隔离但平等”的种族隔离制度一定程度助长了有色人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直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各地相继出现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的活动,并最终汇聚成了全国范围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的判决,宣布了种族隔离法律违反宪法,撼动了“隔离但平等”原则,成为全面消灭种族隔离制度的开端(邵静,2014)。正如《美国历史中的黑人》所说:“黑人知识分子自然应当关心美国和世界广泛的文化潮流和种族斗争,进行他们被压迫人们的斗争,以反对‘白人优势’论顽固而邪恶的势力”(福斯特,1960:570)。这个国家终究因为被压迫者以及良知者的觉醒而缓慢前行。

四、结论

美国种族歧视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即便今天黑人奥巴马已当上总统,但种族歧视的“毒瘤”并没有在美国人的思想中根除。本文通过对《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种族歧视问题的表现深入分析,反映出种族歧视对社会成员、社会制度所造成的各方面影响之深,有助于对今日的发展予以警示,可以说将自由平等、公平法制由理想变为宪章,再成为公认的法治原则、实践准则是今天各国仍需不断努力的方向。

[1][美]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M].高红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张晓云.试析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J].宿州学院学报,2005(2):29-31.

[3]宋兰娥,任伟利.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现状及根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292-293.

[4]栗原,帅晓,杜艳.《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黑人失语[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45-46.

[5]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美国宪政历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9,91-96.

[6]芮渝萍,范谊.《杀死百舌鸟》中成长主题的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6):120-129.

[7]校潇.试论《百舌鸟之死》的历史局限性[J].山东社会科学,2009(8):154-156.

[8][法]法农·弗朗兹.全世界受苦的人[M].万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3.

[9]邵静.生存·斗争·妥协———美国黑人法律制度构建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4):18-22.

[10][美]威廉·福斯特.美国历史中的黑人[M].余家煌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570-571.

作者:赵茗茗、师语聃,华东理工大学在读本科生。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本文系“华东理工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项目编号:ws1325003

猜你喜欢
种族隔离陪审团克斯
海克斯康27.5亿美元收购Infor EAM
吹曲子
奥克斯警长失踪事件(下)
浅析导演斯派克?李的纪录手法
《婚礼的成员》主题评析
Glaucus/格劳克斯 GL609(DLCS01A)
南非白人政府在非洲人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1948~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