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对校园文化传播的思考和反思

2016-07-15 02:47何仁伟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校园文化

田 志,何仁伟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全媒体背景下对校园文化传播的思考和反思

田 志,何仁伟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摘 要随着一系列新兴通讯工具的普遍运用,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也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怎样在这一环境下传播校园文化,是当前各个学校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全媒体;校园文化;传播

《关于加强与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曾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传播校园文化将极大地促进教育改革,并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发挥重要作用。”[1]对当前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来说,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全媒体有一个正确认识与使用。

1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

全媒体作为媒介形态变革中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其融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具有以下4个鲜明特点。

1.1 交互性

全媒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特点融合到了一起,其信息传播和推广是建立在共存互补、全面互动的基础上的,有着多种内容形式,广阔的覆盖面与较快的传播速度。

1.2 统一性

诸如网络、报纸、电视以及手机等多种媒体共同组成了全媒体,且各媒体在排列上遵循一定的方位性与秩序性。

1.3 宽泛性

利用包括网络、报纸、手机等在内多形式传播,使多项传播模式代替了过去的单项传播模式,信息接受者与发布者均为是同一个体。

1.4 高效性

加快的信息传播速度,使得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可在信息传播中被自由切换,且传播与反馈也能实时进行,加剧了信息传播速度,丰富了其传播内容,也优化了信息传播形式。

2 全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传播路径

2.1 更新传播理念

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全媒体背景下新闻生产的特点以及舆论环境的“变”和“不变”是增强校园文化品牌共识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所谓的“变”即是在文化品牌上不断创新,而树立服务师生的理念则是创新的关键,同时对校园文化活动参与者的主体地位予以承认,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由组织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而所谓的“不变”则是,校园文化传播面对复杂的信息舆论环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以此对全校师生的思想基础予以巩固。

2.2 创新宣传推广

为帮助校园文化品牌打响知名度,首先就应做好宣传推广。一是,将新兴媒体运用起来。通过网络平台与移动终端,大范围的推广校园文化品牌,尽可能多运用新兴媒体,如QQ、MSN、微信、App等。以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来说,通过调查发现,微信在大学生中有着高达80%的扩散率,且他们最常用的四项“社交功能”包括朋友圈、QQ离线消息、QQ邮箱提醒和语音通信。“熟人”是学生交流的主要对象,转帖、文字+配图是信息发布最主要的形式。相较于其他平台来说,微信交流有着很强的及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因此,校园文化品牌在利用微信宣传的过程中,应在“即视感”与“冲击力”上进一步加强,利用对视频、图文的精心剪辑,从正面宣传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二是,对传统媒体资源加以融合。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资源相互融合,如校报、校宣传栏、校广播站等,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媒体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在信息接收上的各种特点,让听觉与视觉效果达到最佳,拓宽校园文化覆盖范围,让师生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更高。

2.3 加强品牌管理

所谓品牌管理即通过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借助一定的管理职能创立品牌,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塑造与维护,体现品牌的最大价值,其对校园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具体来说,首先,是在宏观规划上加大力度,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应立足于宏观层面展开科学统筹,长远规划,将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其次,是在组织领导上进一步加强,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事宜,主要领导为书记、校长,在学校战略发展计划中加入校园文化,将其作为重要内容来完成。最后,是鼓励全校师生一起传播、管理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校园文化品牌的主题与形式展开深入挖掘和创新。

2.4 建立舆情监控机制

学校应设置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用以具体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维护学校校园网络,与此同时,还应管理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以及开发网站系统,建设校园信息化规划等等。除此之外,更要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强化,使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得到保障。并立足于学校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如《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方案》以及《校园网络使用管理条例》等此类相关管理规范机制,使宣传工作的规范性得到有效保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外,还应安排专职教师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监控,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定期将校园舆论动态汇报给上级相关部门,进而使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更加完善,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创设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3 结束语

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行为模式,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校园文化相关建设、传播工作也遭遇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我们立足实际,更新传播理念、创新宣传推广、加强校园文化品牌管理,建立立体化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快校园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吴舒婷,强金国,苏青青.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模式刍议[J].惠州学院学报,2016(1):116-119.

[2]娄佳.对全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16(1):82-84.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1-0017-02

作者简介:田 志,四川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全媒体传播校园文化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