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音与受众心理分析

2016-07-15 02:47袁玉萍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合肥230001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受众

袁玉萍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合肥 230001



新闻播音与受众心理分析

袁玉萍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合肥 230001

摘 要在当代的社会传媒背景下,无论是新闻制作还是新闻播音,都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对受众进行分析,探讨更好的办法去把握受众心理,才能最终实现新闻的最大程度的传播。一个好的播音员有着很好的基本功,拥有真诚朴实的主持风格,主持语言要谦和、平等、口语化,注重无声语言的运用,将自己和节目完美融合。受众接触媒介是由于他们预期媒介可以帮助他们满足某种需要,而媒介总是千方百计了解受众需求,以便在传播活动中设计或传播符合其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综合分析受众心理,不外乎猎奇心理,自我价值实现心理等,所以在具体的措施上,应注重以特定的新闻境界强化针对性的情感效果,以无懈可击的说理性文字与画面让受众达到理性同化,以标新立异的艺术表现方式来满足人们的猎奇本能,以特定的情景和文字激发人们的与消费意识关联的相关联想,并且注意加入时尚元素等,把握受众心理,达成新闻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新闻;受众;心理;传播

1 新闻播音概论

1.1 对新闻播音的认识

播音工作是依靠声音传播信息的一种工作,同时需要非常强的个人创作能力。当今社会中信息流愈加的繁琐与复杂,这要求播音的主持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因此作为新闻播音者要培养自身的播音主持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在新闻播音工作中,所播报的信息大都涉及到一些政治性的新闻事件,因此对于自身的定位要清晰,新闻播音工作者要做好政府的喉舌,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及特点

对于播音主持工作来说,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充分体现播音员的风格特点,成功的新闻播音工作者语言运用应当科学化、审美化,在把握好分寸的基础之上将情感融入于语言之中,感染听众。因此在播音工作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在播报中将自身的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地展现出来,具体来说有以下3个方面。

1.2.1 主持风格定位:亲切、亲近、真诚

新闻节目主旨在于关注受众,唯有受众接受,节目才能有播出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新闻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与大部分听众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认知感,新闻节目的特性决定了播音工作者所应当具有的亲切、亲近、真诚的风格特点。在大部分的新闻播音工作中,播音员的用语习惯可以直接的体现自身的气质修养,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潮流用语也在不断的产生,在播音主持工作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当今流行的词语,可以使得听众更易于接受主持人播报的信息。

1.2.2 主持语言要谦和、平等、口语化

播音员说话时语言生动活泼且庄重,亲和力也要同时兼备,此乃类新闻节目的要求。交流感强,真正贴近群众,做到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在主持工作中一味的采用刻板的语气播报新闻,听众感受到的播音员是一个机械的工作者,并不具备强大的感染力,使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距离变的愈加的遥远。在新闻播音的过程之中加入适当的口语化的元素,不仅可以使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而且消除了播音主持工作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感。

1.2.3 围绕节目宗旨,和节目完美融合

播音员和节目都是完美融合的,语言也是如此,唯有这样,播音员的语言才能和节目完美相融,浑然天成。对于新闻类的节目播音员来说,播音员要做好自己的定位,并且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对于新闻的播报来说,最能够代表节目形象的就是主持人,主持人的风格、语言与节目的定位之间能够完整统一是主持人必备的能力,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主持人应当充分的运用自身的能动作用保持节目风格方向的正确性,避免出现不伦不类情况的出现。

2 受众心理简述

2.1 探讨受众心理的规律

在分析受众心理这一概念之前我们应当明确受众的概念:所谓受众是信息传播过程的接受者,即是信息传播的受众。如果这一含义拓展到其他领域,我们可以把受众理解为“接受者”。受众心理指的是信息“接受者”在信息接受过程前、中、后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对于信息认知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受众心理”并非像“受众”这一词语一样具有被动性质,“受众心理”具有选择性与能动因素存在其中。人是一种有心理意识的动物,因此在受众与媒体相接触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存在的,在当代媒介传播的过程之中,媒介试图从规律性上总结受众的心理,从而使自身的传播活动获得更大的效果。我们以广告的传播为例,福德勒认为广告信息就是一种劝服信息,整个广告的传播构成了信息活动完整链条,广告劝服效果的好坏与受众的心理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两者是一种变量的关系,同时福德勒把受众心理定义为传播过程中的中介变量。在新闻传播过程之中这种中介变量的重要性同广告传播是一样的。

2.2 探讨受众的心理特征

电台的普及,根源在于电台媒体的种种特性和相应技术的进步,发展在于我国社会处在一个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交流国际化的状态中,新闻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换的方式,也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萌生和发展。新闻的收视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猎奇心理

由于地域空间的几乎无限广大,因此新闻也可以包括万象,既有正规的也有草根的,既有外国的也有中国的,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既有当代的也有历史的,既有科学的也有娱乐的,总之,人们需要看到什么样的内容,新闻几乎都可以包括,新闻的传播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

新闻通常是对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进行的报道,而新闻所展现出的,通常是新闻事件的进行时。受众看到新闻,会对新闻背后的事情以及未来的走向产生好奇心理,这种好奇心理会使得受众继续关注此类节目,以求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好的了解和阐释。

2.2.2 窥视心理

窥视心理和猎奇心理有相似性,都是对自己没有看到的事物感兴趣,但是又有着明显的分别,猎奇心理是好奇心在支撑,这包括对风土人情的好奇、对知识的好奇等等,但是窥视心理则往往隐藏着一些不可见光的目的,属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新闻由于有着广泛传播的特点,使一些人平时生活中无法介入的空间得以呈现。但是个人的一些事情成为新闻事件之后,大家就会产生类似的窥探心理,使得媒体也开始挖掘新闻人物背后的故事,并成为大家的谈资。

2.2.3 自我价值心理

新闻由于有着强烈的草根性,与普通民众之间距离较近,尤其是与网民的生活状态较为贴近,因此,不论是视频的制作者还是收视者,都有着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恶搞新闻事件现在也非常广泛,这满足了一些人的猎奇心理之外,最大的心理支撑就是自我价值心理。通过这些新闻,制作者和受试者,都实现了自己的某种愿望,表达了自己的某种看法,达到了自我价值的某种实现。

3 新闻播音与受众心理分析

3.1 新闻播音与受众心理的关系

在新闻整个的传播过程当中,新闻播音作为传播者,听众作为受众,只有把握受众的心理,真正实现了新闻播出和受众的心灵契合,才能真正实现新闻的最大程度的传播。

3.2 播音如何吸引受众

3.2.1 以特定的新闻境界强化针对性的情感效果

境界强调的是一种对待事物的水平与态度,境界由文境与画境组成。在播音工作中主持人也应当具有境界。诗境之外的文境,相较而言,是趋于平实、直白表述的。画境,即新闻上除文字之外的形象内容。只有当文境与画境密切结合、水乳相容之际,才能产生最大限度打动特定群体的情感。

一则成功的新闻,一定是积极地针对特定群体的心理需求,即新闻的情感诉求。要想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这就要求新闻设计者综合运用文境与画境,以贴切唯美的画面与准确生动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不可抗拒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力,从而深深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们潜意识中认可了这类情感新闻最终产生情感的共鸣。

3.2.2 以标新立异的艺术表现方式来满足人们的猎奇本能

好奇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本能所使,人们总是喜新厌旧,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兴趣肃然,甚至视而不见,而乐意去追求变化不已的新奇事物。在新闻心理战中,以奇取胜,是成功的新闻策略之一。新闻设计者若能投其所好,以新颖独特的创意加上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无疑能大大引起人们的兴趣与注意,进而唤起大家的观看欲望,达成新闻传播的目的。

比如在进行新闻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传统的新闻节目设置都是基于在室内进行节目的录制,而随着人们对电台节目收听要求的不断提升,听众更愿意接收到现场的信息,因此很多的电台将节目创作与现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录制形式的改变从而促使听众在进行节目收听的过程中能够拥有全新的收听感受,促使自身能够以更为丰富节目制作形式和创新的节目制作模式赢得听众,从而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最终目的。要想争取到最佳新闻效果,新闻制作中心一定要记住,新闻制作不落俗套、标新立异,是致胜之本。

3.2.3 以特定的情景和文字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成语:望梅止渴、举一反三等,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引发想象的实例。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确实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思维,并左右我们的行为。而好的新闻主持人,可以通过特定的情景和文字,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想象与联想,使人产生关注欲望。

3.2.4 以时尚性元素来唤起特定人群的共鸣

时代在不断的更替,新的观念和事物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是追逐时尚元素的一群人,他们出生的年代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此被称为“80后”,与尔后出现的“90后”与“00后”都同样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因此对于时尚的理解要比年长的人更具有信息时代的特点。他们出生的年代生活相对富足,但是这一类人在心理上有一种叛逆的性格存在,他们渴望个性与社会的认可。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获得他们的喜爱是非常重要的,新时代的广播人应当对当今社会的时尚有所了解,在新闻播报过程之中更易获得他们的共鸣,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

4 结论

通过新闻播音概念、受众心理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闻播音与受众心理的两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新闻节目的种类繁多,每个新闻节目都有自身的定位,受众的心理差别巨大,在新闻播报过程中运用良好的知识基础将新闻信息有效的进行传播是广播人的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新闻传播工作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展.电视新闻的“说”与“播”[J].青年记者,2006 (10).

[2]张睛.广播新闻播音的艺术美[J].新闻窗,2007(6):103-104.

[3]刘洋,林海.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忠.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素养[J].新闻窗,2009 (5):99-100.

[5]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王华伟.浅谈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5):139-142.

[7]王琦.浅论新闻播音中的情感把握[J].新闻传播,2006 (4).

[8]游锦红.把握时代感播出新鲜感——论基层电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J].东南传播,2007(5):120-121.

[9]华音.谈播音创作的时代感[J].理论观察,2001(3):83-84.

[10]霍福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1-0023-02

作者简介:袁玉萍,安徽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