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问技巧 提升课堂效率

2016-07-15 07:45韩志海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技巧创设诗人

韩志海

(甘肃省张掖市第六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创新提问技巧 提升课堂效率

韩志海

(甘肃省张掖市第六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创新提问技巧,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使他们体会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文章从创设情境、巧妙质疑;提纲挈领、明确方向;循序渐进、优化思维;融会贯通、创新思维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创新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创设情境;提纲挈领;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教育恰恰是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就是从课堂提问开始的。所以,创新提问技巧,适时发问,巧妙质疑,才能提升课堂效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由此可见,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新形势下,教师应精心设疑,巧妙提问,努力优化教学设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创新提问技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效率呢?

一、创设情境,巧妙质疑

思源于疑,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课文内容的思索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我们就应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整堂课开了一个好头。

创设情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时,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江雪》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旷古悠远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境界。江面上孤舟独钓的老者不是诗人的化身吗?他远离尘世的喧嚣,怡情山水,正是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心情的真实写照啊。怎样让学生体味到诗人当时的这种心情,的确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初步学习古诗,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后,我是这样处理的:环境的寂静——人物的孤寂——心情的孤独。相应地,视频出现三个画面,漫天飞舞的大雪,万籁俱寂,只有簌簌的落雪声;画面渐渐伸向远方,伸向江面,定格在江心的一只小船上,偌大的画面中,只有簌簌的落雪声伴着一只若隐若现的小船;镜头拉近,特写,钓者冷峻的面容。看到这里,我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仿佛刚从那清冷的世界走出来,纷纷说:“太孤独了。”我说:“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孤独的垂钓者呢?他和作者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立刻感悟到这个时候的诗人正和这个垂钓者一样感到孤独,垂钓者正是诗人的写照。诗歌教学中我们需要创设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提问,让学生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诗人所寄托的情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提问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教给了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实现了诗歌怡情的目的。

二、提纲挈领,明确方向

一个好的提问可以起到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一些难易适中、切中要害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明确思维的方向,进而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掌握和深化知识扫除障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优化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所以,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促使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些既科学又系统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进而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比如,教学《口技》一文,我在总结时提出问题:“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理解,显然被这种问法难住了。我看到这一情况,迅速改变了提问的角度,把难而大的问题分解成一组小而易的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依次提出了下面的几个问题:(1)课文哪几节是写口技表演内容的?(2)这几节除写口技表演内容外,还写了什么内容?(3)作者以写什么为主呢?写听众的反应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很快跟着我的思路解决了问题,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实践证明,只要巧妙设疑、及时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融会贯通,创新思维

课堂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有纵向的延伸,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们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让他们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既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开拓他们的思路,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目的。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一段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的限制,情感淡漠,把父母之爱当成理所当然,很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子之情。我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然后阅读这段文字,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想象“父亲的体形怎样?衣着如何?爬上月台有哪些动作?”当这些画面一一在学生脑海中闪过后,他们的神态有了细微的变化,然后我再提问:“父亲买橘不容易,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呢?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类似的情感体验?”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将思维延伸到课外,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想起了父亲为自己所付出的点点滴滴,达到了情感的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技巧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不断积累,探索适合不同课文、不同学情的提问方式,做到巧妙质疑,提纲挈领,循序渐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锻炼,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杨永琼.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5).

[2] 周新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语数外学习:九年级:下旬,2013(6).

[责任编辑 赵景霞]

Innovation of Questioning Skills and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Efficiencies

HAN Zhi-hai
(Zhangye No. 6 Middle School, Zhangye Gansu, 734000, China)

Abstracts: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Chinese teaching. By innovating questioning skills, can active students’ thinking and arouse their interests of studying and learning. It can let students think and gain, and enable them to experience pleasure and enjoyment in both body and mind, thus to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ies. The paper expounds how to innovate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Chinese lessons from four aspects, creating situation and intelligent questions; outlining and clearing directions; learning step-by-step and optimizing thinking; digest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creating situation; outlining; step-by-step; digesting

G63

A

1673-9132(2016)11-0360-055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75

韩志海(1979- ),男,汉族,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5]GHB1463 )中学文科“15+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技巧创设诗人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指正要有技巧
诗人与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