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策略研究

2016-07-15 07:45侯峰雪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侯峰雪

(河北省邢台市马路街小学,河北 邢台 054001)

关于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策略研究

侯峰雪

(河北省邢台市马路街小学,河北 邢台 054001)

现行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进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将绘画、手工、欣赏等活动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欣赏”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欣赏课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欣赏就是让学生看一看,因而忽略了对欣赏教学的研究。小学美术教师要对美术欣赏教学有足够的认识,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方法来开展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同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在本文中谈一谈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因此,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应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比如,在让学生欣赏以青花瓷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小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青花瓷,同时播放歌曲《青花瓷》,营造宽松、诗意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欣赏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而且会主动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中,他们的美术欣赏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此外,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知识量有限,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要求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审美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通过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根据具体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少接触到艺术作品,只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品比较熟悉和有亲切感,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一艘船,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船上的舵,它不仅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起指导作用,而且在设计的步骤和方式方法上也具有制约功能。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例如,《美丽的服装》一课中,欣赏的内容是美的服装,而服装是一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综合的艺术文化,它受不同的历史时期、区域、民族等因素影响,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可以根据欣赏课的要求和服装文化的特点,结合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欣赏以黎族为代表的南方民族服装和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民族服装,以及部分儿童服装。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服装有一个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欣赏服装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欣赏课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视觉感受、意象体会、审美心理、情感共鸣。具体来说,就是先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刺激学生的视觉,使他们获得视觉上的快感,之后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意象,使他们经过自己的评价、体会产生相应的审美心理,进而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并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要引起他们的审美感受需要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而教学情境就是最好的因素。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学生如何欣赏中国画时,由于教学素材不足,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下教室,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具有不同时代特性的中国画图片,课上再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来渲染气氛,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通过视觉、听觉方面的刺激来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内化。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也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四、开展现场欣赏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欣赏美

让学生到现场欣赏美术作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但是,大部分美术教师局限于让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参观美术展览,开展现场欣赏教学的形式比较简单。事实上,现场欣赏课的渠道有很多,教师要打开思路,拓展美术作品的范围,比如,民间的手工制作、城市雕塑、古建筑等都是美术欣赏课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到附近古建筑群去参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参观,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可以成为欣赏对象,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会使他们感到愉悦,且乐于接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欣赏课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中的内容,还包括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摄影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文化和专业知识,不断揣摩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1] 周华.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新[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 叶玉婷.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D].杭州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赵景霞]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HOU Feng-xue
(Malujie Primary School, Xingtai Hebei, 054001, China)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rimary school art curriculum requires that art teacher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help them form the basic art attainment while cultivating their painting skill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art appreciatio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esthetic ability, divergent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teaching efficiency

G62

A

1673-9132(2016)11-0360-07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107

侯峰雪(1981- ),女,汉族,本科,小学一级,研究方向:美术欣赏教育。荣誉:曾获河北省中小学美术录像优质课一等奖。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创意美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