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高效预习指导的研究

2016-07-15 07:45祖爱玲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指导农村小学语文

祖爱玲

摘 要:课前预习是有高效课堂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但是预习在实践层面仍然没有受到教师及学生的足够重视,预习仍然没有得到高效地开展,预习最终成了一句空话。对此,语文教师应积极研究对策,以使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指导

认知心理学认为,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知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呢?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重视

通过对本班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预习。以往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精心备课,在课堂上课更是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争做到珍惜学习时间,提高效率,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症结在于学生并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对于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知之甚少,很难参与到其中。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身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使他们在学习道路上受益无穷。高效的课前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在上课时会显得比以前更专心听课、更积极思考问题、更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更期待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同时,他们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迅速抓住自己薄弱的知识及时填补,让学习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预习,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告诉学生只有做到了课前充分地预习,对所学新课心中有数。听课时注意力就会集中、听课效果自然很好。

二、安排好预习时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底色。首先,要选择好预习时间。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长忙于生计,起早贪黑挣钱,学生自制力不强。基于这些特点,我把校外预习调整为课内预习。课前预习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第七节课。让预习任务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我提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预习,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提高预习效果。“预习”使学生发现自己旧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什么地方已懂,什么地方不懂,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方法引导得当

预习是高效课堂的根本,而有效的预习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学生的预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漫无目的。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我在预习方法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我将导学案在上课之前一天发给学生。在发放导学案之后,我引导学生多读课文。预习应以读为基础,且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初读课文时,我的要求很简单,借助字典,把不认识字查出来,标上注音。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第一题,识字题。再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理解课文的大意,完成导学案的第二题,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题。三读课文时,带着问题读课文。对于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不了的问题,我引导他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小组间成员互相帮助。对于课外拓展的题目,我会教给他们查找资料的方法。我利用下午上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去微机室,一起查阅。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另一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网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我鼓励学生在读课文时,将自己的独特体验标注出来,上课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久而久之,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查找资料法、批注法等,学生大都掌握了。

四、精心设计导学案

在设计导学案之前,教师要研究教材,掌握重难点。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梯度性。预习的设计准备要敢于向学生智力的挑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在布置学生预习作业安排时,教师所设计的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导学案的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让学困生可以参与其中,又给其他同学预习提升的空间。这样便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导学案里面的预习题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设计《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了扫清文字障碍的“给加点字注音”,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课文内容我知道”,把握主要人物性格和特点的“人物特点我知道”,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的“周瑜到底哪里不如诸葛亮”,质疑环节“我不解”,拓展环节“三国演义歇后语我积累”等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深入、系统地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预习方式多样化

单独预习、小组合作预习等丰富的形式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就由自己完成,学生解决不了的,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发挥小组团结的力量,慢慢解答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帮助“学困生”做好课前高效预习的工作。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六、评价机制合理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课题,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更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竞争机制。具体做法是:教师要对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应多表扬,对预习效果稍差的学生应积极鼓励,发现其闪光点;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检查组内同学的预习情况,互查互助。这样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课堂效果自然会很好。

猜你喜欢
指导农村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