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2016-07-15 07:45赵瑛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习惯数学

赵瑛

摘 要:小学生潜力是无穷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书本的知识和答案为主,把一些数学符号、规矩的计算方式尽早灌输进学生的脑袋里,束缚了学生的思考的空间。虽然学生每天都在接触数学题,但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新课改之后,新教材与旧教材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教师还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学不到自己想学的数学知识,还会使学生对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自己主动思考问题,探索简便的计算技巧。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呢?下面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方法。

一、让课堂活跃起来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教师不停地讲,是不太可能的。想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就必须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的活动越多,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也会越牢。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插入一些游戏或者故事。例如,在低年级教学学生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规则:按顺序念数字,遇到3或者是3的倍数的时候要跳过,如果犯规就要背诵一遍3的乘法口诀。这样做几次游戏,乘法口诀就会熟记于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

二、明确数学的理念

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有清晰的思维,明确的理念。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联系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数学的计算的原理给学生解释清楚。学生只有理解了运算的定律,知道其中的性质,才能保证计算正确,甚至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的教师在教计算的时候喜欢教给学生好多种计算方法,有时候使得学生脑子更加混乱,致使很多时候反而不会计算了。教授学生计算方法时需要传授给学生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规律与联系,找到别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个位数相加时,教师就可以教给学生“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只要学生先掌握了这样的计算方法,个位加的计算就可以很快计算出来。等到了高年级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其中的原理,说一说其中的过程,学生只要稍加动脑,在教师的点拨下,便会掌握其中的规律,很快可以上手计算出两位或是三位数的加法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动学生的脑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中的联系和其中的奥秘,让学生既知其然,又能领取到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好习惯

数学的计算是需要学生非常细心的计算,因为就是算错一点,前边所有的计算就会前功尽弃。在计算时,有的学生非常认真地算出了结果,最后还是错的,原因是抄错了题目;有的学生在计算的时候非常认真,但是由于列竖式的时候没有对齐位数,最终也没有做对;还有的学生做题不打草稿,在题上乱写乱画,最后自己都看不清,怎么能作对?更有的学生难的都做对了,到了一位数加减法却算错了。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细心严谨的计算习惯。那如何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计算习惯呢?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表率,做事情认真,计算的时候更认真,平时讲课的时候对于数学的符号、板书一定要规范、整洁,这样可以起到影响学生的作用。其次,要教育学生一定要检查:(1)一定要抄对题。(2)要打草稿,再往书上写。(3)列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好位。再次,要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和计算正确率,必须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并且要坚持下去。最后,一定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必须要认真仔细,验算可以保证学生算题结果正确,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在实际生活当中处处都存在着,只要留心都可以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可以摸得着,看得见,亲身体会一下,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观察物体”中的镜面对称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准备一面镜子,让学生轮流照一下镜子,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看自己或是别人镜子里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都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自己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镜子中只有左右对调,其他的位置不变。数学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生讲,学生不仅不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还会有反作用。只有把教学带到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上,他们才可以更加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数学的潜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会驱使着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提问学生讲究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提问,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疑问,更深地发掘问题。教师在提问时,还要给学生设疑,再去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分析结果。例如,教师在上课提问学生时,还可以追问,除了教师指出的这些问题,还有别的问题吗?如果学生回答没有,教师就可以再指出一个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告诉学生其实还是有问题的,然后再让学生找其他的问题。如果每次都这样,学生自己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在教师没有提问的前提下就找到了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品德。

总之,教师应该做好小学生的启蒙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领学生畅游在神秘的数学中,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习惯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