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定教学目标的经验与心得

2016-07-15 07:45马聪颖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学内容课文

马聪颖

摘 要: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并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和切入口之后再制定出来。

关键词:学生实际;计划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67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核心。有效教学,首先应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有效。所以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并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和切入口之后,才能制定出来。 制定明确、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注重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对每个学段都有明确要求,而且就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段其目标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是一定要关注这一点。拿阅读教学来说,低年级注重字词和朗读。高年级更注重的是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达方法的运用,读写结合。如:对于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的重点是学生字词的理解和识记,给生字组词,理解生词的意思,能够流利地读课文,能说出短文的大致意思。可是到了高年级同样是阅读课文,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字词的理解外,主要把重点放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所表达的含义,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写作顺序、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以及你学习这课后有什么感悟体会才是高年级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的重点。对比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学段不同,教学目标制定上差距很大。语文教师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使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时间长了,教师这样引领学生就能感悟到学习的重点项,学习也有了规划。

对于学生就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策略。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三不教”:学生已经读懂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教了暂时也不懂的,不教。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甚至可以和学生共同谋划,从而让教学目标更加接近学生学习的实际。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安排整体感知,自主质疑这样一个环节,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质疑,以便我们能筛选出适宜学生的教学目标。另外我们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两个典型问题,更能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处理好计划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死抱住一个计划,‘以不变应万变,那么他是什么也做不好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目标。课堂是学生的知识和灵性“生长”的地方,教学过程就应该是计划和生成的统一。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对计划中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例如,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却发现他们连课文都还没有完全读通顺,这就需要改变目标,加强朗读训练。正如布卢姆所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课堂带有无数不确定性,教师应乐意使它向那些不确定性开放。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生动,更有创造力。看一下我的一个课例: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住“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道德方面的知识,再说一说怎样做是道德的,怎样做是不道德的。预设学生回答:因为我钓到的大鲈鱼距离鲈鱼开放日还有一个小时,只有把鲈鱼放回湖里,这才是遵守了道德,但是却放弃了个人利益。所以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但是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却出人意料,“这时除父亲外并没有人知道,只有这一次,也算不遵守道德吗?”这时课堂情况与预设目标不一致了。于是,我随机应变,是呀,这件事没有旁人知道,只是这一次,也算不遵守道德吗?我们在有人监督和没人监督时对问题处理态度方式一样吗?这样一问引发了学生积极发言,他们说,多数人,包括一些大人,在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时,表现不都一样,都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愿舍弃个人利益。这时通过这一临时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道德理解得更透彻,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更深入,感受也更深刻。这样的教学目标已经超出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通过讨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的既定目标。所以,我们一定充分抓住这一临时生成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的学习是让学生体会生活的内涵,感动生活中的真情,并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仅要关注知识内容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价值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从中摸清学生所思所想,这样引领起来更有切实指导意义。

四、 教学目标要有适当密度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空间,不可急功近利,整节课头绪多,又烦又乱,弄得学生紧张,抓不住头绪。教学目标过多,则学而不精,密度过少则学而不足。这时我在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出主次分明,强调重点的教学目标。比如《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表现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美好品德;二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那么,制定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要面面俱到,对课文的朗读点到为止,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方面:概括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来的?这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的什么品质?

综上所述,无论做什么事情,方向正确,目的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是如此。设定教学核心目标的方法有很多。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这需要老师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找准教学内容,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达成。

猜你喜欢
道德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背课文的小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