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东干人文学

2016-07-19 01:47/雷
延河(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雅言回民文学史

/雷 涛



漂泊的东干人文学

/雷 涛

◆雷涛: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政协文教委主任

我今天和大家要讨论的也许是一个很陌生,甚至被人遗忘的一个文学话题。我的演讲题目暂时定为“东干人的文学成就与价值”。

大家知道在清朝末年,1876年的前后,由于陕西发生了回汉之争,后来回民起义,在他们的领袖带领下,从我们的渭北一直向兰州、乌鲁木齐一直翻过天山,到今天的哈萨克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个叫秋河的两岸的地方住了下来,就是今天的陕西村。自从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叫黑老五的艺术家第一次来到西安在人民大厦里演出,到后来的白六娃、安先生等等,我每次都出面接待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才会有东干人的文学艺术。今天我们新疆的本土与左宗棠有直接的关系,他给我们争取来了很多的土地,我有几次到那个口岸去,如果没有左宗棠,我们脚下的土地现在还属于俄罗斯,前苏联、列宁和斯大林都是信仰马列主义。到今天俄罗斯仍然占领着我们相当于12个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我们黑河以北有64屯,这64屯至今还在俄罗斯人手里掌握着,我们的子孙后代通过智慧,也可能通过战争,什么时候能把我们的土地要回来。

在世界民族发展的长河中,大迁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战争、饥荒、逃难、种族冲突等等。小迁徙是不断的,大的迁徙也时有发生。今天的青海省的撒拉族人,就是因战争的原因,从土库曼斯坦流落到了这里。据说,到来时只有几十个人,家当除了几匹骆驼,就是一部写在羊皮上的《古兰经》。而今天在新疆伊犁地区的锡伯人,就是清乾隆时期由朝廷安排,由今天的兴安岭一带迁过去的,就住在察尔察布这个地方。我准备在退休之后做这方面的研究。再比如当年的大夏国被灭掉以后,今天留下空巢,他的子民到哪里去了?一部分被当时的朝廷遣送到今天的绥德、米脂一带,而另外一部分到了今天的渭北合阳、韩城一带,还有我们的蒙古族、满族,当然也有回族在我们陕西的陕北、关中、陕南都大量存在,这都是小的迁徙。大的迁徙在丝绸之路也是存在的,比如当年乾隆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把今天大兴安岭的一个部落,举家迁到今天新疆的伊犁。当然1876年前后,经过万里逃到了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斯坦,即那个叫秋河两岸的地方,当时接待他们的是哈萨克人,他们和我们的东干人感情最深,这一部分人至今他所讲的语言,仍然是我们陕西长安最土最土的方言,也就是我们周朝以来的雅言,我们现在的字典包括辞海上面有很多错的解释,因为它没有按照我们国语雅言最基本的含义来解释,而今天的东干人保持了140年前我们陕西人最古老、最原生态的普通话,说的是方言,实际是雅言。我认为这个语言就是我们汉语言文化的留声机,或者叫活化石。比如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举红旗他们不叫举,叫“掫上”,比如他们把我们的党政机关叫衙门,把站立叫“立能能”,把喊叫的回声叫“来娃娃”,我们叫天黑,他们叫“夜黑”,足球队在清代的时候没有概念,他们就叫做“踢毛蛋的队伍”,最后的斗争他叫“临尾尾的打仗”。

由于工作关系这么多年来,我们接触了一批又一批从那边回来的同胞们,他们对我们的祖国,尤其对陕西长安那么的深情,每次听到这样的表述,我的心理会有一种很别样的民族自豪感,也是热爱国土、热爱祖国的情深情愫。当然后来我们也接待了回民的很多文化人。1989年初,英国作者拉什迪因写了《性风俗》一本书,引起了世界穆斯林兄弟的反对。当时西安地区联合甘肃、青海也准备配合穆斯林反对拉什迪,但是回民文化人也有他们的看法。我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包括原来的冯增烈,还有李景兰、冯福宽、孙毓亮、安和平、马新芳、李建彪等。这些都是我们回民搞文字文学的人,当然他们对回民东干人的文学具有深厚的感想。我认为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有很多被遗忘的,重视不够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天的中国对在陕西村的这一部分文化的研究重视不够,甚至遗忘了,这是我们的悲哀。我们那么多的人出去了,他们的婚丧依然按照我们清末的那种民俗,更重要的是他今天的语言仍然是140年前我们关中的关话雅言,而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和他的小说都是用纯正的雅言写的,我们一定要把他们的诗歌和小说要翻译、要出版、要留给我们的后世,让中国文学史、陕西文学史不能遗忘。

我认为东干人以汉语为基础以长安方言为主的文学创作,是现在独特的文学现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也许是空前绝后的重要遗产,其价值是巨大的,也是深远的。我认为东干人文学创作的特点有三个,一个是完完全全原汁原味的关中方言,或者叫雅言的表述,它几乎全是描写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生活的题材。作品的思想感情流入大都是思念中国、思念故土的一种游子的心绪。作品的题材主要是诗歌和小说,因为他们出去以后也许没有报告文学、纪事文学样态,而且这些是通过口传文学发展文字写作,口传文学是他们创作的基础。我主要跟大家介绍三个创作者:一个是亚塞尔•十娃子,他的书名叫《就像百灵鸟我唱呢》,这个人是1906年5月18日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莫斯科区,他的一生就是用东干文记录下了回民口传文学,先后出版了《启明星》、《中国》、《失去的岁月》、《我播种快乐》,当然还有他的一个长篇小说《一心人》,另外还有他写了一个剧本叫《沙里》,一共出了30多部诗作小说,以及大量的翻译作品。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小说家,他叫尔立•尔布杜。以写小说为主,其代表作是《三娃连沙燕儿》。三旺是一个农民贫苦男孩,沙燕儿是一个富家小姐,这个小说的意义不亚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祝英台和梁山伯》。接下来给各位介绍的叫马永俊。他毕业于新疆伊犁师范学院的外语系,娴熟掌握俄语、英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他现在在浙江做外贸生意,但是他是个“全才”,脑子特别好使,记忆力超强,他写了大量的作品和翻译的大量的作品。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我们陕西的文学史以后一定要填充我们的东干人的文学发展历程,包括我上面举到的和没有举到的大量的诗人和小说家作品,因为他毕竟和我们有着相同的母语、相同的生活习俗,他们是我们给出去的儿子和姑娘,我们的文学如果忘了他们是不应该的,谢谢大家。

论坛现场

猜你喜欢
雅言回民文学史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浅探西昌回族史
BOTTOMS UP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诸子百家吉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中国古代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