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药用于犬急性下肢缺血疗效实验研究

2016-07-22 07:38西安市第五医院内三科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罗非尿激酶盐酸

西安市第五医院内三科

(西安710082) 张 洁 田红燕△ 张军波△ 马 强△ 范粉灵△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药用于犬急性下肢缺血疗效实验研究

西安市第五医院内三科

(西安710082)张洁田红燕△张军波△马强△范粉灵△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经皮动脉导管内局部给药治疗犬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球囊拉伤法建立犬急性股动脉血栓模型,造模成功的18只试验犬随机分三组,分别经动脉导管局部给予单纯尿激酶、盐酸替罗非班加尿激酶联合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后1h、2h,通过数字减影机观察并记录血流再通情况,评估并比较用药后的2h的三组再通程度。相应节段血管病理片用于比较血栓溶通面积占血管内腔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血管影像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尿激酶组、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组对闭塞血管的再通效果显著,联合治疗的的效果更明显。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盐酸替罗非班组血管溶通面积大于其余两组,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结论:尿激酶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药治疗犬急性下肢缺血效果优于单用尿激酶。

主题词缺血/治疗下肢@替罗非班尿激酶/治疗应用动脉导管犬科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任何原因导致下肢灌注突然减少,持续2周以内的状况。其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严重威胁肢体存活,常引起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治疗目的是快速恢复缺血肢体的血运,外科血管重建和导管溶栓均可达到目的。有研究分析,在救肢率方面,介入治疗(包含导管内溶栓)为98.1%±3.7%最高[1]。但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应用任何药物进行导管内溶栓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任何优势[2]。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性血栓形成的最后共同通路,拮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激活,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但尚无证据支持其在外周血管中的应用[3]。急性下肢缺血多因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狭窄、斑块破裂、脱落等引起急性栓塞或血栓形成,与冠状动脉缺血疾病发病机制相似,故提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实验设想。本实验通过比较盐酸替罗非班与尿激酶联合用药和单纯用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犬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效果,观察盐酸替罗非班的作用效果。

材料与方法

1动物及模型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成年西北杂种雌性犬22只,体重15~25 kg。遵循中国动物福利指南,以30mg/kg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经皮穿刺右股动脉置入5F鞘管,将直径为3.0~3.5mm球囊送入右股动脉处,给予8个大气压的压力来回牵拉,间隔1 min,重复3次,在数字减影机下观察至血栓形成。通过组织病理学证实模型成功(见图5,A)。22只造模犬种,模型成功者18只用于实验。

2实验方法造模成功的18只实验犬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尿激酶组(UK组,阳性对照)、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组(UK+Tirofban)及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NS)对照。血栓形成1h后开始治疗,分别经动脉置入导管给予尿激酶[700U/ (kg·min) ]、尿激酶加盐酸替罗非班[6μg/(kg·min)],持续微量泵泵入,持续1h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ml/h)微量泵持续泵入。药物给予剂量参考人体用药剂量/kg×5/kg 。

3DSA影像及评分每只犬在造模前对股动脉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作为基础影像。球囊拉伤后,血管造影证实血栓形成后1h再次以血管造影证实血栓的存在。血流再通的评估选择治疗后2h的血管造影。

由3名对实验内容不知情的介入医师对血管影像资料进行评估,参照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1级:造影剂部分通过,狭窄血管远端不能完全充盈;2级:狭窄血管远端可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也慢;3级:狭窄血管远端造影剂完全而且迅速充盈和消除,同正常血管血流。再灌注成功定义为治疗后2h血流良好(TIMI≥2)。

4病理切片每只实验犬在治疗2h做最后血管造影之后,提取相应节段血管进行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血栓部位血管横断面切片,在麦克奥迪医学图像分析软件系统测量血管溶通面积。计算血管溶通面积占血管内腔横截面积的百分比作为溶通效果指标。

5统计学方法血流TIMI分级及治疗后病理切片血管溶通面积取均值方差分析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DSA影像TIMI分级及评分从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用尿激酶还是联合用药实现了血栓的再通,而对照组血栓在生理盐水持续泵入未能再通。

图1 各组治疗前后血管影像(箭头处为治疗前后血流变化情况)

TIMI分级依据最后的影像结果,由3位观察者进行独立评分,取其均值所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尿激酶组、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组再灌注成功率100%,这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1)。

各组TIMI血流分级取均值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尿激酶组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组均值分别为2.56±0.27及2.39±0.25,与生理盐水即对照组均值0.33±0.00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

2病理切片结果血管病理切片表明在造模成功后血管内血栓形成,经过药物的干预,在两个药物组均可实现血栓部分再通或全部再通,而在对照组没有发现血栓溶解(图2)。

图2 造模后及各组药物治疗后病理切片

血管溶通面积占血管内腔横截面积的百分比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组34.87±3.50,与生理盐水组3.02±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组30.13±7.41与生理盐水组3.02±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下肢严重急性缺血有10%~30%的截肢率及高达15%的病死率[4]。Sebastian等[5]报道,导管内溶栓治疗的有效率为87%,且复发率低。本实验应用动物模型,对临床常用的尿激酶和盐酸替罗非班单用和联合用药进行导管内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依据TIMI血流分级的结果显示,尿激酶和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均能使血栓阻塞的血管血流再通,但尿激酶组和联合替罗非班组两两比较治疗效果无差异。而从病理切片观察血管溶通面积占血管管腔百分比的结果显示,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组血管溶通面积的百分比大于尿激酶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目前没有专门应用于

外周血管的血流分级标准,只能应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溶栓后冠脉血流情况的TIMI 血流分级指标来判断外周血管血流的再通情况。但该指标主要由观察者主观判断,重现性较差,误差较大。血管病理切片观察到的血管溶通面积百分比相对客观及准确。在动物模型的选择上,应用球囊损伤血管内皮致动脉血栓的方法较为接近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球囊的大小和压力易于控制,使不同血管损伤程度趋于一致[6],减少实验误差。

综上所述,尿激酶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经皮导管动脉局部给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及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卢勇,郑月宏,刘昌伟.我国急性下肢缺血外科治疗现状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2011,5(19)5:302-307.

[2] Michael Sobel MD, Raymond Verhaeghe MD.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peripher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J]. Chest,2008,133:815-843.

[3] Kessel Do,Berridge DC.Robertson i(2004) infusion techniques for peripheral arterial thrombolysis[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2004,(1):985.

[4] Dheeraj K, Rajan MD, Frcpcnilesh H,etal.Quality improvement guidelines for percutaneous management of acute limb ischemia[J].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9,20:208-218.

[5] Sebastian AJ,Robinson GJ,Dyet JF,etal.Long-term outcomes of low-dose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tic therapy:A5-year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J Vasc interv Radiol,2010,21(7):1004-1010.

[6] 李春坚, 黄峻, 杨国平,等.球囊损伤致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7(21):277-280.

(收稿:2015-08-07)

【中图分类号】R3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08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

猜你喜欢
罗非尿激酶盐酸
盐酸泄漏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盐酸生产装置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