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习作潜能 引出作文“活水”

2016-07-23 12:22齐飞
关键词:活水古诗文习作

齐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教育家朱熹读书的感悟,同样也道出了作文的真谛,那么何为作文的“活水”?当然是生活,那教师又应如何引出“活水”,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呢?

一、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不只注意用眼睛,更要注重用“心”

学生比较单纯,因而学生的生活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静态生活,比较熟悉的学生生活也就造成了学生的麻木和冷淡。一到写作,往往就感到生活太单调了,无话可说,无事可说。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时时有事情,处处皆文章,有的人在观察大事小事、名人凡人之后,能写出好作品。而有的人虽然天天生活在同样的人和事中,却什么也写不出,说到底,是因为人的感受力不同。要提高感受力,首先得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其次要经常把自己置于不同的位置,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就会产生新的感悟。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变“平凡”“为不平凡”,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生活这个“万花筒”,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将国事家事、民俗风情、天文地理、科技发展、师生之情、亲情友情等等,都移诸笔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都有闪光点,哪怕是一缕春风、一片落叶、一个微笑、一声叮咛,都会给人带来感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或再现形象,或点明哲理,或诱发美感,让学生感悟生活,审视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如此训练,积累多了,感悟深了,在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就不会抓耳挠腮,无话可说了。一次,我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写一处美丽的风景或一种美好的事物,用你的笑声把景色的美或事物的美展示给老师和同学。“有几名同学迟迟不动笔。我问其中一个:”怎么不动笔呢?”她答:“我脑子空空的,没东西可写。”我说:“文娟的蝴蝶结美吗?姗姗的小红褂不也很好看吗?”他略微想了想说:“我有东西写了。”另一个同学就是不动笔,我说:“走,我们到校园看看吧!”回来后我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他说:“在我们校园里,有翠绿翠绿的冬青,碧绿碧绿的草坪;还有花坛里像火一样的月季。我们的校园真美!”我说:“用笔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他笑了,很快就完成了本次作文。可见,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眼睛,更离不开“心”。

二、要重视学生“读”与“写”的积累

宋欧阳修曰:“唯读书而为之,自工。”写作无捷径,唯有多读多写,功到自然成。任何一项技能都是长期大量反复训练的结果,写作亦然,起作为一种生活、知识思想融于一体,感知,思维,表达共同作用的综合技能,更离不开大量的训练,量变才能质变,没有量的保证,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读”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读和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作文教学同样应加强阅读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丰富学生读的内容。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好读书、会读书。

(1)在课内阅读中积累。教材所选例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好范本。著名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记住了,才能变成自己的。”因此,应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重点精彩的段落、课文及典范语句应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好的文章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闪现,学生可从构思中受到启发,可从表达中得到提示,可从语言中得到帮助。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教师应在每周为学生安排适当的阅读时间,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加强阅读指导,提示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类型可多种多样,感想型、点评型、摘抄型、综合型,也可进行知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可适当加以配画,点缀,做到图文并茂,教师要定期检查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到知识共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加强古诗文素养的训练。古诗文文质廉美,一般短小精湛,蕴涵着独到的写作技巧,语文课程标准就加大了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并推荐了大量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除此之外,再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诵读的古诗文。为避免诗文素养训练仅仅停留于诵读层面,教师要加强诗文教育实践活动,如定期举行古诗词朗读会,交流心得会,说说自己的感悟,还可办古诗文手抄报等。真正领会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领悟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功到自然成。

2.“写”的积累。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作文章;不知多读乃借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工夫,其益相去远也”。因此,除每周定期进行大的专项协作训练外,应多渠道,多方面,多形式的进行写作练笔,激发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的欲望,真正放开学生手脚,因时作文,因地作文,不限内容,不拘形式,言其所想言其无不尽,可长可短。

(1)课堂练笔。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掘习作因素,把写的训练融合于教学之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可进行模仿型练笔,即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进行练笔。如模仿某一句或某一段话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联系写一段文字,学习一篇文章的构思技巧,写作方法仿写一篇习作等;可进行创作弄练笔,即根据自己对所阅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再创作,对一些精彩而又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缩写,扩写或改写,乘兴给原作添加开头,结尾,或在中间环节插入新的故事情节等。如在《凡卡》一课结束后,可让学生想像凡卡今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在不违背原作意图的条件下,进行合理想像,这样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可进行感想型练笔,即及时纪录阅读时产生的感想、体会。如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对结构的见解、对词句的评价、对知识的疑问等。在学习了《走向生活》一文后,可让学生结合罗斯福夫人的话、围绕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即达到练笔的目的,又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学科练笔。《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利用各科资源,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进行自然练笔。可随堂记录各学科学到的知识,可记录某堂课的教学过程,可写一写对某学科学习的收获,存在的疑问,可记录手工制作的过程,可写一写听到优美的音乐旋律后的感受等。

(3)生活随笔。这一点可在学生生活中随时进行,可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可记录自己的心灵火花,可写一写班级“新闻”,可记一记学习心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又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材料。

(4)应用型练笔。作文训练注重突效,可让学生写广告、产品介绍、调查报告、导游词、建议书、设计方案等。如在学习了《鸟的天堂》后,可让学生当一次导游,像游客们介绍“鸟的天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可让学生围绕周边环境进行一次调查,并形成一篇调查报告。

以上种种练笔,可单独进行,也可相互融合,但一定要切合实际,诱导学生产生兴趣,树立信心,使他们产生兴趣,树立信心,“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正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文章。

三、要打破常规定势思维,立足于“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写作亦然。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是小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流于形式的写作过程中形成了定势思维。思路狭窄,只要完成“任务”即可。因此,写作教学应尽力冲淡学生的“任务性作文”意识,消除学生望而却步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自由表达,想自己所想,使作文训练变为一种“娱乐”性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放开,作文自然会“推陈出新”。另外,教师应训练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像,挖掘深层含义,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的结合一起,打破思维定势。例如;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根据圆的特征展开联想,可以想象到满月、红日、足球、镜子、零等甚至会想到它代表开始,代表结束,代表完美的人生……每种意念都可写成一篇优美文章。借此,再引导学生其实生活中的每件事,每个人,每种物由于我们思维的不同,均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结果,只要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自然也就有了新意。

总之,生活是一潭“活水”,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激发起学生的习作潜能,写作的“活水”就会滚滚而来,长流不尽。

猜你喜欢
活水古诗文习作
金溪县:“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观书有感(其一)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渠清源于活水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