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中的美育渗透

2016-07-25 23:57张焕霞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语言美意境美美育

张焕霞

摘 要:如果想要更好地发挥语文教材中的美育的作用,就要靠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它并感知它。教师要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感受到美的震撼,让学生的思想在美的教育中升华,让学生的灵魂在美的教育中净化。

关键词:美育;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91-01

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代表着外表的漂亮、帅气、酷等,但这都是表象,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美”的渗透也越来越重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也决定了语文的导向性。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味美。而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结合语文的特点,从字词句篇中去学习。初中语文中的美育教育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激发对美的兴趣,提高对艺术作品及现实社会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健康、积极、高尚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审美的生存。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美,形式丰富多样,数不尽数,如果想要更好地发挥美育的作用,就要靠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它并感知它。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就会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感受到美的震撼,让学生的思想在美的教育中升华,让学生的灵魂在美的教育中净化。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美方面: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能多次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因为他的作品语言,简洁优美。朱自清是耳熟能详的著名的语言大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喜欢使用色彩的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对语言修辞的运用更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甚至是出神入化。他的作品主要是使语言达到抑扬的顿挫和节奏上的波涛起伏的音乐美感,而他的主要做法就是利用文字的平仄以及句式错落有致的变化来实现的,如在《绿》这篇课文中的片段“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淡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这几个句子的形式就是一短一长,一短两长,一短一长,两短一长。而这样的节奏读起来起伏变化,具有美感。那么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时就要从注重朗读,除了注意诵读的常规指导(断句、重读、快慢、高低等)采取不同的诵读形式(因文制宜,先听后读、先读后听读、跟读,仿读,角色读,齐读,师生交叉读,配乐读等)外,更注意学生主体化的阅读。让学生从语言的抑扬、色彩、修辞方法、音乐美等方面去感受,去体会语言的美。

二、从形象美方面:

我们知道,美本身就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在文学作品中更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达到美的目的的。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常常都是具有纯洁的心灵、朴实的思想、鲜明的个性以及栩栩如生的动作情态的人物形象,这些美的人物形象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并激发学生感情的目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赏析那些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形象的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三单元就是让学生感悟人物的形象美,《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等文章都是“至情”的文章,这个单元的目标就是学习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如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臧克家以饱含深情的笔调,传达了这样一个主题:“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课文通过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几件真实事件,展示了闻一多说到做到的奉献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精神。学生从文中能感受到闻一多高尚的品格和精神,激励他们。老师要教会学生人物分析的方法,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等方面去感受他的独特魅力,从这些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

三、从意境美方面:

意境,通俗的来说就是语文课文中引人入胜的情境。想要感受其中的美的感染,就要引导学生去品味作品的意境。初中语文教材的许多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主要是利用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把自己感受的事物呈现给读者。因此,要想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语文教学必须在启发学生审美想像方面下功夫,才能让学生真实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在心灵与作者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

我们最熟悉的《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描写冬景的散文佳作。在文中作者用清新、明快、爽朗的笔调,为读者介绍了济南冬天的景象。读者能从文章感受到温暖舒适,就是因为文中宜人的气候,理想的境界,美妙的雪景和明澈透碧的水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读来别有一番意味,令人百读不厌,陶醉在一种美的意境中。

当然, 意境的美,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感悟”是非常重要的。“感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不理解,感悟也就更谈不上。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整体感悟。

四、从创造美入手:

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再现。每篇文学作品通过对语言、形象、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美,但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把这种美运用到现实中。当然,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成为文学家,但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审视和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让他们从中学会创造美。而在语文课堂上,这种创造更多的体现在作文创作中。首先,在作文选材方面就要引导学生选取具有美的价值的生活素材,为作文的美做准备。其次,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对于主题和结构,都不要有硬性规定,而要给予学生自由的创造天地。最后,在评价和赏析作文时,要坚持美的标准为依据,重视的是作文的和谐性和感染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越来越重要,美育教育对语文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美育的教育,就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情趣,让学生享受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猜你喜欢
语言美意境美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