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能力就是竞争力

2016-08-02 09:07文/刘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6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机秸秆

■ 文/刘 春



服务能力就是竞争力

■ 文/刘 春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系列报道三十三

虽然当地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合作社仍能在本村及周边村镇保持较大的作业面积。

陕西省武功县东方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不断进取、稳步发展,在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发展之路的同时,带动成员和当地农户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未来,合作社还将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合作社之中,并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一条龙”服务

成员正在进行田间作业

东方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6月,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作社建设资金补助等项目的扶持带动下,合作社新增了一批大型农机具,实现了小麦 、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目前成员已达140多户,年农机作业面积60万亩,农机户收入达到了4万—5万元。

自成立后,合作社就积极发挥资金、技术、人才、装备优势,参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成立当年,在当地农机局和农机推广站的支持下,合作社结合“三秋”农机化生产,在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过程中,把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结合起来一起抓,在4个村推广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小麦”的一条龙作业模式,小麦增产15公斤/亩以上,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和成员增收。

除了增产增收,对于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算出“两笔账”。一笔是经济账。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属于天然的土地“滋补营养品”,一亩玉米秸秆还田,相当于上了10多公斤化肥。秸秆粉碎到地里,减少水分蒸发,少浇一两遍水,省工、省油。另一笔是环保账。以前,玉米秸秆放在地里烧,污染空气。现在秸秆成了“宝贝”,没人烧了,空气也新鲜多了。

合作社一位技术人员解释说,秸秆还田后,像一层毯子铺在田里,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紧随其后,旋耕、播种、施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用再犁地、耙地了,少了这两道工序,除省钱外,还避免了机械重复耕地造成的土地压实。

合作社提供的“一条龙”作业模式也获得了当地相关部门认可,2008年,合作社成为当地农机推广站“先进农机具推广示范合作伙伴”,共完成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2800亩。

三夏来临,合作社鼓励成员对小麦秸秆进行回收利用。

多元赢利方式,增加成员收入

近几年,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引导下,陕西省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不断涌现,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合作社仍能在本村及周边村镇保持较大的作业面积,但为了提高成员收入,合作社不断拓展自身业务。可以说,目前合作社的赢利模式是多角度多方面的。

自成立时起,合作社每年都会在收获季节组织成员外出进行大型机械作业,通过统一组织、统一管理,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仅此一项,就为成员和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1万元。

从2009年夏季开始,每年都组织部分成员进行麦草捡拾;2011年秋季开始组织部分成员做青贮饲料加工,合作社出资100万自购2台大型青饲料加工机械,提供临时性岗位100余人次,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

近年来,合作社响应国家政策“秸秆还田综合利用”项目,并以此为重点,主要突出在夏季组织成员回收麦杆,并与奶牛厂、纸厂等企业签订合同,使销售利益得到保障。

合作社下设的维修中心也成为一个亮点,除了为成员提供免费的农机保养维修外,还可以对外承接农业机械维修、在外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维修咨询等。

诚信经营科学管理,促快速稳定发展

由于信誉好,机具先进,作业质量高,合作社在广大农民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户纷纷向合作社靠拢,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希望与合作社合作。合作社的发展一直都面临着不小的外部竞争及挑战,但为什么一直都发展得顺风顺水?分析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运营模式来看,合作社在运转经营过程中,优化合作模式,实现了互惠双赢。根据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发展需要和农民意愿,合作社与成员和农户形成了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劳务合作型,即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播(插)、机收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二是生产合作型,即合作社为本社成员提供机械化服务,并向土地整理和水利建设等方面拓展,从而提高土地流转后的产出效益。不管农户选择哪一种合作模式,最终结果都是节省了投入增加了产出,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为成员及农户提供的服务来看,为了尽量让成员减少支出,也为了扩大作业面积,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合作社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作业价格。在一开始就向成员承诺,绝不向成员和农户乱收费,也不轻易因天气情况、油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等成本因素提高作业价格;同时,对本地区的困难户、五保户还提供低价或无偿服务。长期以来,合作社以优质低价的服务赢得了成员的信任。

从管理模式上来看,合作社在平时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切按章程办事,严格依照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奖惩,执行理事长责任制。依靠健全的体制、明确的分工,合作社的各类人员在理事长的安排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之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合作社内部从未发生纷争,领导层内部也没有矛盾。这就保证了合作社始终能够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扩展上下工夫,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如今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已辐射到周边3县1区30多个镇80个村,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合作社,使广大成员增加收入常年有活干,使自身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合作社制定了一个详尽的发展计划。合作社打算,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基础设施扩建工作。由于近年来合作社购置机具较多,现有的机库已不能满足存放需要,因此,计划新建机库1000平方米、硬化场院1500平方米。二是提高全体成员的业务素质。将组织成员参加当地农机化学校举办的素质再提高工程学习,争取每人都熟练掌握一门技术,人人能驾机作业,并建成一个200人学习培训教室。三是结合现代农业,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向机械化服务的纵深方向发展,打破只限于耕种收的格局,向设施农业机械、物理农业机械、排灌机械、粮食加工机械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机秸秆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不一样的农机展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