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湖北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回顾

2016-08-02 09:07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6期
关键词:枝江市农合最后一公里



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湖北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回顾

湖北省枝江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授牌仪式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解决农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核心和关键意义。2015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构建“合作社+金融”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全省成立了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起草下发了试点指导性文件,2015年6月在枝江市开展首个试点。试点近一年来,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破解了涉农贷款“两难一贵”问题,加速推进了农村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集思广益创新思路,优化顶层设计

在顶层设计上,湖北省抓住“联合、信用、分担、风险防控”四个关键,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服务模式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控为保障,着力破解涉农贷款“两难一贵”问题,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构建“农合联+金融”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搭建金融创新平台。以试点县(市、区)为单元,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引导组建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企业法人性质的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简称农合联),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链接和增信平台。未来将逐步拓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教育培训、市场营销、农技推广等方面的职能,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平台。

2.构建征信增信体系,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农合联对会员具有的利益联结和信息对称优势,以农合联为征信载体,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立政府出资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政府支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机制,合作银行按比例放大授信额。

3.设立涉农风险补偿基金,建立责任分担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支农信贷投放的杠杆效应,由省、市两级财政共同注资设立5000万元涉农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合作金融机构为农合联会员贷款形成的损失。同时建立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对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形成的贷款损失,由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担,进一步降低合作银行的承贷风险。

4.加强预警防控和监管,严格控制金融风险。一是试点县(市、区)要制定出台金融创新试点工作风险防范和监管实施细则,建立金融风险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二是探索通过保险手段化解农村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补充保险等试点,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建立联合审贷制度,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双管齐下,从制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

二、试点突出“四大创新”,实现率先突破

枝江市自2015年6月被确定为全省首个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市、区)以来,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解决涉农贷款“两难一贵”方面实现了率先突破。

1.创新工作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枝江市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吸纳了142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71.6%,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70658户,占全市农户的68.7%。成功搭建农合联组织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产权评估交易体系等“三大体系”和征信服务、技术推广、市场营销、金融创新、借贷担保、农业保险、产权交易等“七大平台”,建立了集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征信评估、征信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征信信息系统。

2.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试点实效。创新金融链接机制,以农合联为中心,搭建成员与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渠道。创新金融增信机制,由省级财政注入资本金3000万元,市级财政注入2000万元共同成立5000万元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农合联会(成)员增信授信;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资产资源确权赋能。创新金融普惠机制,涉农贷款原则上实行国家同档期基准利率;涉农担保费用按照担保公司政府控股比例实行减免;涉农贷款利息、农业生产性保险保费由政府给予30%—50%补贴。设立2000万元农村合作金融专项“过桥”资金,有效缓解农合联会(成)员还款压力,降低涉农贷款“过桥”成本。创新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联合审贷制度,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严格落实风险分担比例,强化风险控制责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3.创新金融产品,实现多点给力。创新设计“信用贷、担保贷、抵(质)押贷、保险贷、联保贷”等金融产品,多渠道、多层次满足会(成)员信贷需求。试点工作以来,已发放涉农贷款268户3.76亿元。其中:信用贷款57户337万元(其中为24户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全贴息”的农村合作金融扶贫专项信用贷款108万元),担保贷款78户1.13亿元,抵(质)押贷款77户2.45亿元,保证保险贷款2户150万元,联保贷款34户854万元,其他方式贷款20户462万元。同时配套完善农业保险,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积极开办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生产前置保险和内部互助性保险。

4.创新组织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全省成立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省政府分管金融和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办公室,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枝江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推进专班,构建了“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市直单位”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试点工作。试点过程中,枝江市积极整合资源,推进“七大平台”联合办公,建立“一站受理、一站办结”的综合服务链条,精简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三、试点工作成效初显,经验或可借鉴

枝江市通过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不仅初步破解了涉农贷款“两难一贵”问题,而且加速推进了农村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枝江市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已累计办理林权、水域滩涂经营权、农村土地及房屋、机械设备等抵押登记27笔。新增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4.83万亩,流转率达44.8%。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涉农投资总额稳中有升。2015年,46家农合联初始成员单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760万元,同比增长19%。同时,通过试点工作,有效地推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枝江市8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规范化管理水平,初步形成“农民连着合作社,合作社连着农合联,农合联连着政府与市场”的发展格局。

201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湖北省正在开展的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与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在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上高度一致,在探索路径上高度契合,为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率先迈出了步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供稿〕

猜你喜欢
枝江市农合最后一公里
小鬼当家
货比两家乐趣多
浙农与嘉兴多市县农合联签署服务协议
聚力农合 扬帆起航浙江农合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第三届“农合之星”产品展示
第二届“农合之星”产品展示
让理论宣讲接地气 为基层群众搭天线——枝江市创新“三分钟讲堂”的做法、成效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