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2016-08-03 03:57王爱国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定陶2741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重症监护室危险因素

王爱国(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定陶 274100)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王爱国
(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定陶 274100)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存在的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重症监护住院治疗的患者10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5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大量使用抗生素与普通用量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使用抗生素与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差异对比显著(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7 d组产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大于使用抗生素<7 d的一组(P<0.05);另外,患者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以及其留置时间长短同样会影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比血红蛋白正常者更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P<0.05)。结论 大量使用抗生素、ICU住院时间>20 d、使用气管插管及低蛋白血症是重症监护病房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抗生素单位推广使用,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而ICU内呼吸道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险性极大,病死率高,且该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50%,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1]。为分析造成ICU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以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治疗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58例,探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依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重症监护住院治疗的患者1056例,其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58例,分析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感染的患者中,男性患者195例,女性患者163例;年龄为16~81岁,平均年龄为(44.3±6.37)岁。

1.2 观察指标:制作登记调查表,记录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ICU住院时间、是否有侵入性操作以及检查血红蛋白数。任命责任护士做好记录,包括所使用的抗生素的计量、种类、使用天数以及是否进行药敏试验,有无入侵性操作以及其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则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使用抗生素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治疗中大量使用了抗生素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明显大于普通用量的患者(P<0.05),而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远远小于滥用抗生素者(P<0.01),并且抗生素使用天数过长会导致下呼吸道感

染率增高,统计学对比表明,使用抗生素时间≥7 d一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高于使用时间<7 d的一组(P<0.05)。见表1。

表1 使用抗生素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关系(n,d)

2.2 其他指标:分析患者ICU住院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主要观察项目为气管插管)及是否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发现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气管插管及其留置时间越长会增加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同时低蛋白血症患者比血红蛋白正常者更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P<0.05)。见表2。

表2 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及血红蛋白数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关系(n)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新的药品与医疗设备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与护理,临床治疗成功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滥用抗生素以及对这些设备、仪器的使用不当均有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2]。研究表明滥用抗生素是ICU患者预后面临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实验与胡罗文等人的研究均表明,大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会加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且与普通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们认为需要使用看抗生素的患者应基于光谱抗生素的基础之上,进行药敏试验,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种类及计量,以减少滥用抗生素而引发的耐药菌数量增长[3]。

对于本研究得出的住院天数过长与下呼吸道感染高发生率的关系,我们总结的原由是:其一,此类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抵抗力差;其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其三,长时间住院加大了患者与院内病菌的接触,使感染率上升。因此,进行临床治疗应尽量缩短治疗时间,以降低ICU下呼吸道感染率的发生。同时,要积极给予患者原发病的治疗,为患者护理好空腔、皮肤等,关注患者体温变化,以各种途径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此外,气管插管虽然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但在插管过程中难免会损伤到气道,破坏上呼吸道的屏障作用,而且插管后会降低呼吸道纤毛排痰能力,同时降低了呼吸道的有害病菌防御能力,所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率的升高。另外仪器管道、氧气湿化瓶存留的细菌也有可能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随着患者气管插管及其留置时间的增加,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也随之明显增加。最后,本研究还与章雄英的研究取得一致性结果,即低蛋白血症会直接影响呼吸肌功能从而导致呼吸肌无力,抑制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障碍,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发生[4]。因此,我们认为应给予ICU治疗的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及适当药物补充,以改善低蛋白血症,减少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大量使用抗生素、ICU患者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以及其留置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是导致ICU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采取积极防治和治疗措施,减少ICU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真正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刘莉,陈军,高建瓴,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18):2140-2143.

[2] 李志锋.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9):42.

[3] 胡罗文,王冀,魏庆庆,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7(1):47-50.

[4] 章雄英.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41-42.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087-02

猜你喜欢
下呼吸道感染重症监护室危险因素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重症监护室的实习带教体会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新生儿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不同起始负荷剂量治疗中重度革兰阳性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环境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