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6-08-03 03:57刘薇薇吉林省四平神农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刘薇薇(吉林省四平神农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刘薇薇
(吉林省四平神农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9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6例行无痛胃肠镜治疗,对照组43例行常规胃肠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镇静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65.1%,其中对照组5例患者无法耐受治疗而选择放弃,P<0.01,观察组操作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痛胃肠镜及常规胃肠镜均可明确消化系统具体病灶,但无痛胃肠镜疼痛轻,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常规胃肠镜;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因生活水平提高、精神压力增大及饮食不规律等,使消化系统疾病大幅增多。胃肠镜是诊断消化系统疾病重要手段[1],可直接观察到消化道黏膜情况,其应用效果显著。但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采取常规胃肠镜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及痛苦,使患者无法配合治疗,延误疾病治疗,给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现笔者以89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胃肠镜及无痛胃肠镜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9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均于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到我院就诊,患者未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依从性良好,均自愿同意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48.9±5.7)岁;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49.1±5.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可进行对比(P>0.05)。

1.2 入选标准:患者均为消化系统疾病,未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排除依从性差、精神功能障碍患者;无精神分裂症、全身感染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排除以外;患者均未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参与研究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禁烟2周,术前禁食8 h,禁水4 h,若存在幽门梗阻、胃潴留患者,术前一天避免食用难消化食物,可进食流质饮食并要在术前一天洗胃。检查前常规给药,行心电监护。观察组患者取盐酸利多卡因表面麻醉,5 min后取左侧卧位,鼻导管给氧,常规建立静脉通路,先行0.05 mg芬太尼静脉推注,随后缓慢静脉推注1~2 mg/kg丙泊酚,待达到镇静效果后进行检查。检查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睫毛反射等情况,必要时追加丙泊酚,并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咳嗽、躁动等,麻醉前常规准备麻黄碱、肾上腺素。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胃肠镜检查,以盐酸利多卡表面麻醉,术中建立静脉通路,行心电监护,并注意随时给氧。两组患者均根据检查结果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予以治疗。

1.4 评价指标[2]:统计两组操作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价方法: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予以评估,即0~10分,0分无痛,10分剧烈疼痛;分数越高其疼痛程度越严重。镇静程度:采取RAMSAY分级法对患者镇痛程度进行评估,0:清醒;1分:困倦,反应良好;2分:入睡,容易唤醒;3分:入睡,难以唤醒,存在睫毛反射;4分:入睡,睫毛翻身消失。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在表示时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检验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100%(46/4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65.1%(28/43),其中5例患者无法耐受治疗而选择放弃,占11.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镇静程度、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镇静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及疼痛评分对比

2.3 操作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1例恶心呕吐,占2.2%;2例流涎,占4.3%;对照组恶心呕吐25例,占58.1%;流涎38例,占88.4%;躁动12例,占27.9%;两组对比,P<0.01。

3 讨 论

消化系统疾病是现今危害现代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及时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方式。胃肠镜检查是临床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常规胃肠镜检查是既往检查消化系统疾病的首选方式,但在检查中会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及疼痛感,降低了患者检查和治疗舒适度,使患者配合检查和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生出恐惧感等[3-4]。尤其是部分患者难以耐受此种检查方式,常会逃避检查或不愿第二次检查,导致疾病诊断与治疗延误。因此选择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舒适度高的诊治方式则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65.1%,其中5例患者无法耐受治疗而选择放弃,两组对比,P<0.01。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采取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取得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病灶部位的改善,且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使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显著。

无痛胃肠镜是在采用常规胃肠镜检查中使用一定剂量的镇静剂,使患者在检查时有一段短暂睡眠过程,在此期间使患者避免出现不适感,操作完成后,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清醒,无任何不适感,利于患者接受。通过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对此期间的操作过程无任何印象,检查造成的疼痛较轻,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其应用效果显著。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镇静程度优于对照组;由结果可以看出,无痛胃肠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其操作迅速,可减轻患者痛苦,与常规胃肠镜相比,更具有诊断价值。且无痛胃肠镜检查并不会导致患者清醒延迟,安全性较高。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患者操作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流涎、躁动等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足以证明,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可明显减轻患者不适感,使患者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检查和治疗,其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通常患者在采取无痛胃肠镜治疗时,通过静脉复合麻醉检查,患者可保持安静、无痛苦状态,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的护理,且患者在治疗检查后,可较快清醒,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患者清醒时间是在2~10 min,不会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效果显著。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可保持良好依从性,有利于治疗医师识别病灶,易于治疗,并可相应缩短患者的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且不会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在无痛胃肠镜操作中,采取芬太尼、丙泊酚等麻醉,芬太尼为强效镇痛剂,可抑制心血管系统,丙泊酚起效速度快,时间短,可使患者能够快速恢复,通常在停药后5~10 min即可恢复清醒[5-6]。若注射过多剂量芬太尼,则会抑制呼吸系统;丙泊酚会抑制心肌,扩张外周血管,因此注射时需选合理剂量,缓慢注射,以免导致心率减慢及低血压的发生。总而言之,无痛胃肠镜及常规胃肠镜均可明确消化系统具体病灶,但无痛胃肠镜疼痛轻,更利于患者接受,舒适感强,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晓锋.132例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30(1):75.

[2] 刘欣.胃肠镜治疗146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107-108.

[3] 徐奎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养康复及药物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6):517-518.

[4] 彭伯文.125例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临床疗效探讨[J].心理卫生杂志,2012,30(1):51.

[5] 邓兆滨,赵泐,李靖华.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0,17(1):33.

[6] 夏忠艳,周先洪.胃肠镜治疗146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412-413.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