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6-08-03 03:57文孝群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荆门4482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区域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

文孝群 曹 炜(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 荆门 448200)



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文孝群 曹 炜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 荆门 448200)

【摘要】目的 探讨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手术室按照区域进行划分,实行定人定岗,定制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并于实施区域化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物品器械供应的及时性以及手术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区域化管理模式实施之后,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实施前;且物品器械供应情况好于实施前,手术室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上述各组间数据差异对比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区域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室管理有效性,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区域化;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

区域化的管理模式旨在依据手术室不同的功能,将其划分成为各不相同的管理区域,且对区域五常法管理相应的设定审核标准[1]。由于医院手术室除了对硬件有极高的要求之外,对质量控制管理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医学水平极大化发展的环境下,手术室无论是在管理理论还是在护理模式上都发生了极大化的改变,随之对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更是提出严格需求。医院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问题愈加严峻[2]。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我院针对性的建立了手术室区域化管理模式,取得极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当前实际床位436张,手术室7间,日平均手术21台;手术室共有19名护士,;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2.7±4.5)岁;工作年限1~9年,平均(5.2±0.5)年;其中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14名,中专学历1名;其中主管护师8名,护师8名,护士3名。

1.2 方法:依据我院手术室实际,制定相应的区域化模式管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对实施区域化管理模式前后,我院手术室评分及物品器械评分进行比较。①手术室评分:委派我院护理部专家组织每月定期举行一次手术室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手术室护理质量越高;②手术器械评分:以发放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手术医师对手术室器械的供应、管理等方面内容是否有序作为调查方式,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4个选项,每个选项15分,共计60分,分值越高代表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对上述两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区域化管理模式实施之后,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实施前;且物品器械供应情况好于实施前,手术室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上述各组间数据差异对比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区域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区域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手术室物品器械供应实施前 10 85.4±7.5 80.3±6.8 6.5±1.1实施后 10 97.2±8.3 93.2±7.6 9.6±2.5 t 4.837 5.827 5.076 P <0.05  <0.05  <0.05时间 调查次数  护理质量检查 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3 讨 论

3.1 组建质控小组:根据我院手术室实际划分的区域,其中包括手术间、辅助用房以及涉及到的相关物品、设备等,对手术室的护士依据其进入到手术室的工作年限、专业能力、日常工作表现及职称等各方面的内容成立相应的质控小组。分别对手术室不同的区域进行管理,且每个小组都选择1名管理组长。依据排班的岗位分配进行对岗位的设立,并相应的落实不同的岗位职责、区域质量管理标准。

3.2 区域质控范围的分配:我院手术室共7间手术间及诸多辅助用房,依据环境区域功能进行划分,将其分为8组,每组2个人或3个人加强区域质量管理。其中第1组:手术间1到3间;第2组负责手术间4到5间;第3组负责手术间6到7间;第4组负责药品间、洗涤间以及仪器设备间;第5间负责值班室、办公室以及限制区外走廊区域;第6组负责厕所间、换鞋间以及男、女更衣室的区域;第7组负责敷料间、器械室以及患者入口时的缓冲间区域。

3.3 区域质控岗位职责的定制:以各个小组区域质控范围的不同,委派护理部门进行对其工作职责的统一、针对性制定[3]。要求责任区域包括手术室物品的添置、整理,手术室环境的卫生以及物品放置位置,当日手术物品的准备,手术体位架的清洁、术前及术后设备的检查、维护等等,上述各项内容均由各个责任组落实。负责限制区外走廊的工作者应确保无论是哪一种手术所需要使用的气体瓶外套可以得到及时的更换、挂牌。同时要求区域组长承担起其管辖区域的质量检查及考核工作,每日定时或者不定时的进行监督、检查。每天早晨科室需举行10 min例会,由区域组长对当天的检查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反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区域组长负责每个月将自己负责区域的质量检查结果统一交由护士长,护士长对质控区域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4 区域质控评分标准的制定:各组间针对其不同的职责范围,分别制定相应的区域质控评分标准,共7组,其中每一组质量评分标准均分为10小项,每项10分,共100分,各组评分目标值为90%,达到90分即为达标[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我院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建立及应用区域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无论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物品器械供应情况还是手术室护理质量均显著优于实施前。这也进一步表明,采用区域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室管理有效性,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何晓霞.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2011-2012.

[2] 杨霞.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预防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355.

[3] 邵亚莉,毛雅琴,李胜琴,等.区域化管理模式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77-1579.

[4] 余航.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493-1495.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09-02

猜你喜欢
区域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
装备延寿整修区域化联合保障模式研究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