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

2016-08-03 03:57聂惠君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聂惠君(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

聂惠君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急诊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再通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多由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诱使,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过度劳动、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烟酒等,患者临床多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并发症状多样,临床也极易出现误诊,为提高患者临床预后,早期急诊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为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经验,本研究选择我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急诊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2~77岁,平均(61.5±3.5)岁,平均发病时间(80.2±5.6)min,其中心肌前壁梗死12例,心肌下壁梗死15例,心肌前间壁梗死8例,心肌广泛前壁梗死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5岁,平均(61.2±3.2)岁,平均发病时间(81.5±5.3)min。其中心肌前壁梗死10例,心肌下壁梗死16例,心肌前间壁梗死7例,心肌广泛前壁梗死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均给予再灌注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均行常规心电监护及吸氧治疗,常规静脉通道准备。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术前急救:接诊后立即开展心电图诊断与临床鉴别诊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除心电监护、吸氧治疗外,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治疗沟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稳定患者情绪,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且安抚无效后可采取吗啡镇静止痛治疗。②术中处理:对于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中必须密切注意冠脉压的变化情况,注意心电图变化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溶栓治疗的患者则注意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无出血情况,同时做好应对处置。③术后指导:手术完成后,需要协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选择平卧位,尽量减少移动。加强并发症观察,临床做好治疗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护理程序,要求患者按时服药治疗,术后病情趋于平稳应加强适度锻炼,忌烟酒与暴饮暴食。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情绪失控,影响治疗效果。对于出院的患者医嘱其定期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治疗后,统计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类型(血肿、对比剂过敏、心包填塞)、发生率,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评分超过6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晕厥、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配对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效果:研究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n(%)]

2.2 满意度及不良发生率: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以及不良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病程发展迅速,极易造成患者心脏猝死等危险发生[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取急诊护理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研究组的再通率为75%,而对照组为50%;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5%,而对照组为80%,研究组在再通率和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病死率和并发症上,研究组分别为5.0%、4.0%,而对照组分别为17.5%、20.0%。两组对比明显看出,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发生率上,研究组为5.0%,而对照组为15.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说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预后,减少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威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十分有效。此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积极配合医师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急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柴湘平,贺志飚,彭再梅.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1,24(8):564-565.

[2] 李洁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213-214.

[3] 郭鲜花.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0):59-6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34-01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