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评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2016-08-03 03:57李碧霞林素华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许 丽 李碧霞 林素华(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1)



疼痛评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许 丽 李碧霞 林素华
(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 将患者疼痛量化,规范疼痛护理,保证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干预。方法 将数字评定量表(NRS)、视觉模拟法(VA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RS-R)三种疼痛评估方法应用于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中。在获取患者疼痛评估分值后,根据所得分值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患者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及处置,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疼痛评估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将患者主观症状量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直观、量化的资料,使患者的疼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评估和医疗处置,对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疼痛评估

疼痛是一种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上的体验。而疼痛评估是指在疼痛治疗前及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方法测定和评价患者的疼痛强度和性质。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突发性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早期的突出表现之一,使患者情绪焦躁、精神压力加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并提高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客观及时的判断疼痛的性质、程度,配合医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SHA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鉴此,我科引入疼痛评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神经内科神志清楚的SAH患者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为(55.12±5.4)岁。文化程度为文盲14例、高中以下28例,高中以上11例。住院时间20~30 d,平均住院为(22±0.2)d。本组患者中34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

1.2 方法。首次入院评估:疼痛评估的对象为神志清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新入院患者,护士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疼痛程度的评估是使用疼痛评估尺,表达认知能力较好的患者由护士指导并教会患者用VAS法及NRS法进行疼痛程度的自我评分,并协助确认分值;儿童、老年、认知表达能力差的患者护士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评估其疼痛程度,确定分值,护士将最终评估结果通过电子移动系统记录疼痛评估表及疼痛护理单上,并通知医师。

住院期间的常规连续性评估:首次入院评估疼痛程度评分分值≥4分者,每日于9AM、3PM、9PM、3AM进行评估并记录于疼痛评估表,连续2 d,当疼痛分值<4分,每日于3PM评估一次并记录,直至无痛或出院;首次入院评估疼痛程度评分分值1~3分者,每日于3PM评估一次并记录,直至无痛或出院;无痛者,终止流程。

用药前后评估:患者疼痛加剧或再出现急性疼痛时,及时予疼痛评估;用药后评估:口服给药后1 h、肌内注射或皮下给药后30 min、静脉给药后15 min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并记录于疼痛护理单上。

介入术后评估:介入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予疼痛评估,疼痛评分分值≥4分者,每日评估4次,疼痛程度评分分值<4分,每日下午14点评估1次。

评估与干预: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疼痛护理中,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①疼痛评估为轻度疼痛(1~3分):可采取非药物止痛法,包括松弛止痛法;转移止痛法。②疼痛评估为中重度疼痛(>3分):应及时与医师沟通,按医嘱准确用药。疼痛评估是动态循环的过程,疼痛评分降低则疼痛干预有效。

疼痛评估在护理中的应用:①护士培训:对全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发生的机制、疼痛评估的工具及方法、疼痛的用药管理、电子移动护理系统中疼痛评估表的使用及疼痛护理单的组成及使用等。②评估工具:疼痛评估的工具是选择我院自制的疼痛尺:该尺是将FRS-R、VAS、NRS附于同一活动标尺上。①数字评定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NRS为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的单维度疼痛评估量表。以0分至10分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4~6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9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10剧痛。②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nker FRS-R):用六种面部表情,从微笑、悲伤至痛苦哭泣的表情来表达疼痛程度。③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无痛/剧痛之间划一条横线(一般长为100 mm),线上不做标记、数字或词语,以免影响评估结果。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该评估尺将这三方法融合,简单、易行、便于携带。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神志状况、表达能力及认知功能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文化程度较高,神志清楚及表达认知能力较好的患者选择数字评定量表(NRS)及视觉模拟法(VAS);儿童、老年、认知表达能力差的患者选择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RS-R)进行疼痛评估。

2 疼痛评估应用效果

实施前后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的比较:见表1。2014年1~9月对我科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疼痛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评估与治疗。采用《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问卷》(修订版)于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患者对疼痛治疗方法、住院期间的疼痛照顾及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存在差异性。

表1 实施前后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 论

3.1 疼痛评估在疼痛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证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增进其舒适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是提高康复质量的重要问题[2]。人在不同的时间或情绪下对于疼痛的感受不同,且不同的人在同样性质的躯体损伤处理下,疼痛感受也不同,因此,正确地评估疼痛对于有效降低疼痛感具有重要的意义[3-4]。

3.2 疼痛评估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笔者认为疼痛评估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三种评估工具适合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患者,而且形象、直观,患者易于参与配合;在进行评估及患者自我评估的指导宣教中,加强了护患间的沟通,增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连续、动态的疼痛评估使患者感受到的治疗效果和疼痛变化。

3.3 疼痛评估应用的主要优点:简单、形象、直观地反映了患者疼痛程度;疼痛评估使护士能主动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使护理更加主动;疼痛评估不仅可以对护理起到指导作用,而且便于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其变化过程,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评估工具作为疼痛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不同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疼痛评估知识和动机性访谈的技巧,调动患者评估的积极性。因此,在个人评估环节,患者给出疼痛分值后,护士要帮助患者再一次确认分值,以便结果客观准确。

综上所述,疼痛评估可直观反映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疼痛分值,使护士能够主动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对于进行主动的治疗和护理,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临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盼,张春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疼痛评估及行为疼痛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5):348-352.

[2] 赵婷鹭,马旭梅,邓玉珊.术后疼痛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411-413.

[3] 罗爱林,郑华.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J].临床外科杂志,2015,23 (1):21-23.

[4] 谢素美.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82-283.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57-02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