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

2016-08-03 03:57李艳艳河南宏力医院河南长垣4534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出血

李艳艳(河南宏力医院,河南 长垣 453400)



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

李艳艳
(河南宏力医院,河南 长垣 453400)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病程中出现脑疝者6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GOSⅠ级、ADLⅢ~Ⅴ级比率较对照组更低,ADLⅠ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出血后脑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脑疝;护理干预

脑疝是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血肿早期扩大、周围水肿、梗死等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进而出现脑疝。脑出血后脑疝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嗜睡、呕吐等,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我院针对60例脑出血后脑疝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脑出血后脑疝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均符合入选标准[1]: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均有高血压史,入院前未出现脑疝。排除外伤性脑出血、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所致的脑出血、血液系统疾病并发的颅内出血等。60例脑出血后脑疝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0.34± 6.22)岁;入院经CT检查,脑叶出血12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半球出血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27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出血12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作分析(P>0.05),可比意义较高。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房护理、常规用药指导、常规饮食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家属,加强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给予其最大的支持、鼓励、安慰,耐心解答疑问,尽可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纠正和调整心态,使患者乐观积极接受治疗。②调节颅内压。对患者颅内压进行检查,若颅内压为1.97~2.66 kPa时[2],表示颅内压异常,若颅内压在5.3kPa以上,表示严重高颅压,护理人员可抬高床头30°,头部保持中线位,可促进颈静脉血流回流,降低颅内压。在采用脱水药物时,需确保脑灌注压>70 mm Hg,避免脑组织血流灌注。③血压控制。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相应药物,当SBP>200 mm Hg或MAP>150 mm Hg时,可经静脉用药积极降压,并每隔5 min测量1次血压;当SBP>180 mm Hg 或MAP>130 mm Hg时[3],且有证据怀疑或表明脑灌注压上升者,可监测ICP,并行持续或间断静脉用药降压,同时保持脑灌注压>60~80 mm Hg;当SBP>180 mm Hg或MAP>130 mm Hg时,且无证据怀疑或表明脑灌注压上升者,可行持续或间断静脉用药降压,每1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所选择的降压药物应作用快、半衰期短,如硝普钠等。④呼吸系统护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患者误吸、呛咳、窒息等。保持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常,严重脑出血患者及时建立人工气道,降低机体呼吸损耗,减少肺部感染风险,降低医疗费用。待患者呼吸平稳后,应及早拔出气管插管。⑤脑疝的判定。血压升高、呼吸深而慢、脉搏洪大等,应警惕脑疝的出现。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进一步加深,提示脑疝发生。一侧瞳孔散大固定、不存在光反射,提示脑疝已发展为中晚期。因此临床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瞳孔、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医师作相应处理。

1.3 评价指标:出院半年后,采用格拉斯哥分级(GOS)Ⅰ级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4],规定Ⅰ级: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全部恢复;Ⅱ级: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行走时需扶拐,需要人协助才能完成基本生活动作;Ⅳ级:长期卧床,但意识清楚;Ⅴ级:处于植物生存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将所收集整理的实验数据建立数据库,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作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n(%)]描述计数资料,数据比较经χ2检验,如果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GOSⅠ级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Ⅰ级比率较对照组更高,Ⅲ~Ⅴ级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分析[n(%)]

3 讨 论

脑出血后脑疝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约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30%。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因血肿扩大、水肿、梗死等,增加患者颅内压,脑组织从高压力区通过解剖间隙、孔道等向低压力区移位,进而导致脑疝。脑疝患者的脑组织压迫临近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相应组织缺氧缺血,导致组织功能受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临床针对脑出血患者,除积极治疗外,还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而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我院针对脑出血后脑疝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从心里护理、颅内压调节、血压控制、呼吸系统护理、脑疝判定等方面进行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高血压与血肿扩大密切相关,易导致患者死亡,适当降压可改善患者预后;动态监测颅内压可帮助医师掌握颅内压情况,避免脑疝形成,并指导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药物、剂量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指导其有效咳嗽咳痰,降低肺部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5]。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GOSⅠ级比率低于对照组,ADLⅠ级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降低脑疝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早期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脑疝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瑞香,宋明浩,范少华,等.护理干预防止脑出血后脑疝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1):3533-3534.

[2] 侯巧红.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234-235.

[3] 钱晓芳.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2(5):183-183.

[4] 魏玲玲,刘丽娜,杨利红,等.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3,11(19):126-126,127.

[5] 岳美姣.脑出血合并脑疝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8):91-92.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60-02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