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加强护理的可行性

2016-08-03 03:57高桂秋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鞍山1140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肺病肺心病心肺

高桂秋(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31)



浅谈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加强护理的可行性

高桂秋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31)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护理后,各项心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2.6±3.5)分、(84.9±4.1)分,护理效果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加强护理;老年慢性心肺病合并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效果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如何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已成为临床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1]。为了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最佳护理方式,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心肺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4例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并与其他34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作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在老年慢性心肺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心肺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54.2±2.6)岁;最长病程8年,最短病程9个月。所有患者均排除老年痴呆、瘫痪、心肺功能严重衰竭等情况。按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性别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对患者进行体征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联系主治医师,给予妥善处理。在生活方面,帮助患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督促患者及时服药。注意避免感染,嘱咐患者注意日常卫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应通过心理护理,加强老年慢性心肺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素质,避免患者受到心理刺激,以免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影响。积极与患者对话,鼓励患者说出内心困扰,解答患者的疑惑,让患者放松心情。②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老年慢性心肺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包括该疾病的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其预防方法等。另外,还应向患者说明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如药物不良反应、急性发作等,使患者做好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③呼吸功能锻炼: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主要由于呼吸功能下降引起,可通过加强锻炼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肺活量。也可通过腹式呼吸,来改善患者的心肺状态。让患者用腹部呼吸,用缓慢的速度平稳呼气吸气,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④体能锻炼: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让患者定时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走楼梯、呼吸体操等,加强患者的身体素质[2]。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随身陪同,对患者进行指导,避免患者过度运动;若患者出现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3 评价指标:采用肺功能测定仪、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患者护理前后的心肺功能变化,包括FEV1(呼气量)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共设10项题目,每项0~10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统一经SPSS13.0软件处理,分别用χ2及t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s)表示计量数据,用P<0.05表示数据的差异性。

2 结 果

经护理,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均有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

注:两组指标对比有差异(P<0.05)*

观察组(n=34)  对照组(n=3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EV1(%) 42.6±5.8 56.4±4.9 43.6±5.4 50.1±3.2 LVEF(%) 40.2±7.3 59.7±4.5 41.1±5.5 50.6±4.8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2.6±3.5)分,对照组为(84.9±4.1)分,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

3 讨 论

老年人群是肺心病的高发人群,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疾病目前并无治愈方式,只能通过治疗缓解病情。加强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方式,主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干预更为合理,更加有效[3]。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互利基础上,实施了加强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护理前后的FEV1指标分别为(42.6±5.8)%、(56.4±4.9)%,LVEF指标分别为(40.2±7.3)%、(59.7± 4.5)%;对照组FEV1指标分别为(43.6±5.4)%、(50.1± 3.2)%,LVEF指标分别为(41.1±5.5)%、(50.6±4.8)%,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2.6±3.5)分、(84.9±4.1))分,不管是在心肺指标方面还是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肺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碧松.6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162-163.

[2] 陈明菊.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34):84-85.

[3] 袁文贤.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5):118-11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83-02

猜你喜欢
肺病肺心病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