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杂交水稻高产节氮栽培对二化螟发生危害影响

2016-08-06 16:08刘永东杨素
大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株率二化螟杂交稻

刘永东 杨素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农牧业局 四川富顺 643200)

浅论杂交水稻高产节氮栽培对二化螟发生危害影响

刘永东 杨素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农牧业局 四川富顺 643200)

本文主要运用试验的方式对杂交水稻高产节氮栽培方式对二化螟产生危害进行了分析合,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方式对二化螟的影响也不同,其主要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为此,应在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肥方式,提升水稻产量。

杂交水稻;高产;氮素;二化螟

1 引言

随着两系杂交稻及超级稻在大范围推广种植,提升中国粮食增长速度。当前,杂交水稻种植面临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依据杂交稻特点选用与之相配的栽培技术,使得杂交稻的增产优势能够有效发挥并进一步减少化肥及农药浪费。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肥料不仅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还对二化螟等病虫危害产生严重影响。其中,氮素化肥是水稻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病虫最敏感的因素。也就是说,水稻的氮素营养情况与稻螟虫发生危害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对杂交水稻高产节氮栽培施肥技术以及氮素营养对二化螟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011~2014年4~10月,在某镇超级杂交稻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试验。在示范区内稻田土壤的基本肥力情况为:pH值6.0~7.0;有机质31.4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164、7.7、115mg/kg;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为 2.07、1.69、16.7g/kg。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栽培方法试验

参与试验品种为两系杂交稻两优02,使用早稻栽培方式。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肥料分别是:氮肥——缓释尿素(N37%),磷肥——过磷酸钙(P2O512%),钾肥——氯化钾(K2O60%)。选用0.015mm厚、200cm宽的黑膜作为地膜。具体试栽规格为16.6cm×20.0cm;三是轻简栽培(M3),3月15日实施播种,抛秧规格为30万蔸/hm2;四是全程地膜覆盖栽培(M4),3月15日实施播种,移栽规程为16.6cm×20.0cm;五是大田直播栽培(M5),3月20日实施播种,直播规格为30万蔸/hm2。

2.2.2 缓释尿素(SCU)试验

参与试验的品种为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采用中稻栽培方式。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肥料为缓释尿素(SCU)(N37%)。具体试验可以设置六个用量水平,分别为纯 N90、135、180、225、270kg/hm2,并通过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式,将钾肥分为三次施用,分别为基肥施30%,移栽后5~7d施30%,晒田覆水后施40%。

2.2.3 普通尿素试验

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肥料为普通尿素含氮量46%,试验品种为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同样采用中稻栽培模式。具体试验可以设置六个尿素用量水平,分别为 90、135、180、225、270kg/hm2,除了使用普通尿素作基肥之外,还分三次进行追施。

2.2.4 不同类型肥料试验

试验的品种为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采用中稻栽培方式。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肥料分别为肥包肥 CCF(N∶P∶K=15∶8∶12)、缓释尿素 SCU(N∶P∶K=37∶0∶0)、普通尿素(N∶P∶K=46∶0∶0)、微生物肥(N∶P∶K∶O=16∶6∶12∶20)、适氮适磷钾(N∶P∶K=12∶14∶14)。施肥处理分等氮和节氮 2 种,配以施用氮等量的磷钾肥料。

2.2.5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试验的品种为,三系杂交稻金优207,采用晚稻栽培方式,6月18日实施播种,7月16日进行移栽。参与试验的肥料分别为NH4HCO3(N17.0%)、尿素(N46.0%)、过磷酸钙(P2O518.0%)、氯化钾(K2O60.0%)、控释肥(11∶5∶9)、复混肥(12∶5∶7)等。试验采用有机肥区、控释肥区、复混肥区、不施肥区、中肥区、高肥区等六种方式。

3 结论分析

3.1 栽培模式对二化螟产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栽培模式不同,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平均枯鞘株率从低到高分别为:M1、M3、M2、M5、M4。为此,可以大力推行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模式,降低二化螟发生危害。

表1 不同栽培模式1代二化螟危害程度比较(%)

3.2 缓释尿素(SCU)对二化螟的影响

缓释尿素(SCU)主要采用在尿素外面包裹硫磺的方式,再用聚合蜡密封制成的一种新型缓释肥,其能够延缓水稻养分氮素释放时间,释放期长达90~120d。从表2中可以看出,虽然二化螟没有造成较大危害,枯鞘株率也很低,但是其平均枯鞘株率仍旧会随着氮素用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缓释尿素(SCU),不仅能够降低氮肥流失产生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减轻二化螟等病虫的危害。

表2 不同用量缓释尿素二化螟危害程度比较(%)

3.3 普通尿素对二化螟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对超级稻同一品种(组合)Y两优1号施用普通尿素,螟害率则会随着着施氮量增加加重,施氮越多,螟害越重。同时,同期调查稻飞虱百丛虫量、稻纵卷叶螟被害卷叶率、病株率、纹枯病病蔸也会随着施氮量增加不断提升,与二化螟螟害率结果一致。

表3 普通尿素不同施氮水平二化螟危害程度比较(%)

3.4 不同类型肥料对二化螟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因二化螟产生的危害都比较轻,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各类不同新型肥料在节氮和等氮的情况下,二化螟为害枯鞘株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同一种肥料的节氮及等氮样本比较二化螟枯鞘株率,经过检验后也没有明显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到:前四种不同类型肥料,其二化螟危害枯鞘株率都比较低,缓释尿素(SCU)节氮和等氮的枯鞘株率为0.24%、0.50%,适氮适磷钾节氮和等氮枯鞘株率仅为0.19%、0.24%,最低,普通尿素节氮的枯鞘株率则0.90%,等氮枯鞘株率达1.11%,为最高。

3.5 不同施肥方式对二化螟的影响

同一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常规施肥方式采用三种不同施肥量对二化螟产生的危害进行控制,结果显示:①相比较中肥区而言,高肥区要高84.39%,而中肥区要比不施肥区虫量高184.72%;②复混肥区要比控释肥区虫量高出41.18%,而控释肥区则比有机肥区虫量的高出18.60%。

表4 不同类型肥料处理二化螟危害程度比较(%)

4 结语

总之,影响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众多因素中,稻苗质量与施氮量对其产量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栽培主要采用旱育秧分厢起垄宽窄行栽培模式,轻简栽培采用软盘旱育秧抛秧的栽培模式,两种模式最为常见。大田直播、常规栽培这两种模式大大降低了二化螟发生危害,而采用秧田全程地膜覆盖方式因秧苗嫩绿,整体素质较差,使得栽插后很容易被蚁螟侵害,危害最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大力推行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两种模式。

(2)作为一种新型缓释肥,缓释尿素(SCU)施用之后可以在稻田中延缓氮素的释放期,明显减轻螟害,降低氮肥浪费。

(3)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稻田施氮量与稻谷产量有着密切关系,在低、中氮水平呈现正相关,在高氮水平呈现负相关。经研究表明:Y两优1号低氮水平对对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而高氮水平则对有效穗数的影响较为严重,也就是说,稻谷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不断增加,一旦施氮水平超过最高值之后,增加施氮量则会导致稻谷产量下降,其中因二化螟导致的螟害率也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4)适氮适磷钾复合肥、肥包肥、缓释尿素、微生物肥等不同类型的肥料在节氮和等氮条件下,二化螟危害枯鞘株率要比普通尿素节氮和等氮水平低很多。因此,在对杂交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应对氮肥运筹技术予以重点把握,坚持科学施肥,同时对新型的缓释肥(SCU)、适氮适磷钾复合肥以及控释肥等予以重点推广。为确保杂交水稻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1]董玉霞.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02):89~90.

[2]黄应家,周青,朱琴莲.5%丁虫腈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农业信息,2014(09):112~113.

[3]闫学凯,梁瑞凤.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对产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9).

S435.112

A

1004-7344(2016)32-0214-02

2016-10-21

猜你喜欢
株率二化螟杂交稻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