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6-08-08 19:00张锦雯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作文题审题角度

张锦雯

2015年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鉴于高考作文考查的导向性和稳定性,各地出现了不少模仿全国新课标卷形式的作文模拟题。模仿2015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模拟题,采用“材料+任务”的考查形式。题目提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叙事型材料。材料篇幅较长,层次较复杂,涉及的对象也多;材料内部又有矛盾点、争议点。要完成题目提出的写作任务并非易事。在作文备考中,不少同学在审题立意阶段就遭遇了“拦路虎”,离题、跑题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对这种叙事型的作文材料,必须“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下面,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为例,具体地谈谈 审题立意方法。后附叙事型材料作文题一则,让同学们小试牛刀。

一、原题再现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二、审题立意四步法

1.综合材料内容,把握核心事件。

要回答题目“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的问题,前提是准确把握核心事件。材料篇幅较长,涉及的对象较多,内部又有矛盾争议点。可以先从不同的主要对象角度压缩材料,然后找出其中的矛盾点,进而得出能够统领矛盾点的核心事件。

2.对应题目任务,明确核心问题。

核心事件明确了,即可对应题目任务,将核心事件转化为核心问题。写作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人说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由果溯因,综合材料含意。

如果审题立意只停留在明确核心事件、核心问题的阶段,文章写作容易流于浅表,难以做到深刻。在综合材料内容后,还需要进一步把握材料的核心含意。此时,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刨根问底,分析主要对象做法产生的原因,挖掘材料背后的含意。

4.明确核心含意,应对题目任务得出观点。

可以发现,材料的含意集中在情与法的关系上,此为材料的核心含意。明确核心含意,应对题目“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的任务,提炼语言,得出观点,表明对对象行为态度的看法、评价。

总的来说,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既要综合材料内容,明确核心事件、问题;更要综合材料含意,明确核心含意。这样,评人说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由表及里。而且,叙事型材料作文提供的立意角度往往是多元的,就2015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而言,最少可以有以上三个立意角度。选择适合的角度,还要考虑三方面:一是题目语言表达有没有价值偏向;二是立意的社会价值,能否以小见大、观照社会;三是考虑自身写作实际,从哪个角度写更能做到深刻、丰富。写作文是一项综合思维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三、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走到“吐痰男”跟前踢了他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

1.综合材料内容,把握核心事件。

分别从吐痰男、黑衣男、乘客角度压缩材料,从中找出矛盾点,归纳核心事件。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题审题角度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神奇的角度
“三招”学会审题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