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湿地公园现状及改善途径浅析

2016-08-10 04:07江玉珍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安江驳岸黄山市

江玉珍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工程分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黄山市湿地公园现状及改善途径浅析

江玉珍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工程分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湿地公园是同时具有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是湿地与公园的结合体。对黄山市湿地公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他相同规模湿地公园的建造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现状改善途径;黄山

文献著录格式:江玉珍.黄山市湿地公园现状及改善途径浅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39-41.

湿地公园是同时具有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是湿地与公园的结合体。湿地公园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防洪补枯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同时,湿地公园能美化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亲水空间。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2]。或者说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2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3]。

1 现状

黄山市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7.33 hm2,沿江呈不规则楔型,位于黄山市广宇桥南端,是新安江在城区景观最为丰富的区域。湿地公园原是河道、滩涂和沼泽地,环境脏、乱、差,居民无法进入活动。2005年,黄山市委市政府对这一区域进行改造,规划建设了黄山市湿地公园。公园建成后丰富了市民的亲水活动空间,加强了新安江沿线景观。目前,经过近10年的时间,湿地公园也表现出诸多问题。

2 现存的问题

2.1 建造方面

2.1.1 水体

湿地公园内有3块大水面,但各水体互不相通(图1)。湿地公园与新安江之间也没有水体连接出入口,所以两者之间的水流也互不相通。湿地公园的水体和岸边的水生植物中都有大量的生活垃圾,3大水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油污污染,且水体浑浊。

图1 湿地公园内的各水面不通(左)、水体混浊(中)和人工硬质驳岸(右)情况

2.1.2 人工硬质驳岸

湿地公园与新安江之间的人工硬质驳岸阻碍了湿地公园对新安江“防洪补枯”的功能。且人工硬质驳岸高于新安江常水位,使两者之间的水互不相通,湿地公园沦为新安江的“过水道”。

2.2 植物配置方面

2.2.1 乔木树种单调

湿地公园内乔木树种多为原生的落叶树种,主要有柳树、枫杨、水杉,同时有极少量的香樟、大叶女贞、乌桕等树种。冬季无景可赏。

2.2.2 灌木选择不合理

湿地公园中的灌木有苏铁、大叶黄杨、侧柏、小叶女贞、红花继木等。其中苏铁大多种植在临水土壤黏结、常有积水的区域,在刚种植的时候景观效果较好,但目前都因积水过多而生长不良。

2.2.3 植物种植形式单一

公园内乔木种植形式单一。只有2种,原生群植的枫杨林、水杉林和水系周边散植的柳树林(图2)。原有的枫杨林和水杉林,因数量较多,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和林相外貌的群体景观,但由于都是落叶树种,冬季景观不佳。散植的柳树,随意种植,景观性不强。

图2 湿地公园内的枫杨林(左)、水杉林(中)和柳树林(右)情况

灌木种植采用了单株散植和规则式种植的方式,前者使得灌木相互之间不能在构图上形成关系,后者则破坏了原始的自然野趣氛围。水生及湿生植物种类单一,杂草侵占现象严重。

2.3 管理方面

2.3.1 淤泥过多

由于新安江每年在雨季河水上涨,漫过湿地公园,积留泥沙,泥沙淤积在湿地公园水系底部,并逐年抬高。

泥沙的沉积有将大的水面分成若干小水面的趋势,淤积也堵塞了水流流通渠道(图3)。但未见相关管理部门对泥沙淤积进行治理。

2.3.2 杂草过多

在湿地公园中,管理员大多注意硬件景观的维护、管理和灌木球的修剪,对水生植物则采用自生自灭,任其发展的方式。目前,湿地公园内的荷花、菖蒲等水生或湿生植物受到水花生、李氏禾等杂草的影响较为严重(图3)。

图3 湿地公园内泥沙淤积造成的水面切割(左)和杂草丛生(右)情况

3 改善途径

3.1 设计方面

3.1.1 梳理水系

连通湿地公园里的水系,并且与新安江相连。水流通畅,不断进行水体交换,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改善湿地公园内水质。

3.1.2 驳岸改造

将现有的硬质驳岸改造成生态透水驳岸,可以让陆地和水体之间进行水和能量的交换,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防洪补枯”的功能,同时通过建设生态驳岸以构建更加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为提高新安江水质做出贡献。

3.2 植物配置

乔木要加强季相景观配置,增加耐水湿的常绿乔木种植。增加阔叶林的景观层次,如在原有的枫杨林和水杉林的边缘增加耐水湿的彩叶树种乌桕等。丰富驳岸线景观。在灌木方面可替换成耐水湿的灌木。在植物配置时,要三五成组,讲究美学效果,加强景观构图方面的联系。

3.3 管理方面

湿地公园有重要的自然生态作用,但是对植物的管理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合理的“干预”。定期清除池底部分淤泥,促使湿地内水系畅通。定期清除杂草,有效控制杂草的蔓延,让其在可控的范围生长,既不影响景观,又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对湿地公园的水质及植被、鸟类、鱼类等数量和种类等进行动态监测,并找专业人士评估环境对湿地公园的影响,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加强市民保护湿地公园的宣传教育,并积极鼓励市民参与湿地环境保护及部分湿地公园指标的监测,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

3.4 公园文化方面

加强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建设,突出湿地公园的特色。湿地公园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又要展示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不同之处,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具有的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4 小结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建设湿地公园,但因在设计方面的前瞻性和施工经验不足,以及管理中按照一般公园进行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对湿地公园的研究应积极加强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使其研究成果不仅能充实和完善湿地公园研究体系,还能为有关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4-6]。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入,终将能够合理地解决湿地公园在建设与管理、景观文化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问题。

[1]崔心红.建设湿地园林,改善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2002(6):60-63.

[2]国家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城[2005]97号.[E B/O L].(2005-06-24)[2007-10-21]. http://www.makepo1o.com/zx-y1-bzgf/20150213/604.htm1.

[3]邹锦,颜文涛,张旭奎.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2008,27(5):20-24.

[4]陈钰.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J].湿地科学,2009,16(3):31-35.

[5]王立龙,陆林.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11,17(9):5081-5095.

[6]张曼胤,崔丽娟,李伟,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92-296.

(责任编辑:张才德)

S688;T U 986

A

0528-9017(2016)01-0039-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114

2015-11-28

江玉珍(1983-),女,浙江丽水人,从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面教学研究工作,E-mai1:156970162@qq.com。

猜你喜欢
新安江驳岸黄山市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新安江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浅析人工湖驳岸类型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浙江省数学高考考法剖析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