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标准农田实施地力提升的效果

2016-08-10 04:07王新溪陈远利贺丽萍吴春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永康市速效农田

王新溪,陈远利,贺丽萍,吴春艳*

(1.永康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永康 3213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永康市标准农田实施地力提升的效果

王新溪1,陈远利1,贺丽萍2,吴春艳2*

(1.永康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永康 3213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永康市以1 370 hm2标准田为对象,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实施地力提升,通过采取一系列地力培肥措施来提升综合地力指数。结果表明,经连续4年地力培肥,1 370 hm2标准农田基本达到了提升1个等级的目标,土壤容重下降、耕层厚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提高,效果显著。

标准农田;地力提升;效果;永康

文献著录格式:王新溪,陈远利,贺丽萍,等.永康市标准农田实施地力提升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102-103.

永康市于2009年列为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县,开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试点工作,针对2008年标准农田分等定级调查中的2等田进行地力提升工作。通过连续4年的农田地力培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项目区内平原标准农田建成旱涝保收、具有吨粮生产能力的1等标准农田,非平原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实现“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土肥沃、产出高”的建设目标,从而有效提高永康市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水平,提升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概况

永康市位于浙江中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7.4℃,年无霜期244 d,年日照时间1 909 h,年平均降雨量1 386.8 mm,日照、光温、降雨都有利于作物生长,特别适宜水稻二熟制栽培。

永康市水稻土由红黄壤发育而成,据2008年标准农田分等定级:永康市标准农田主要以2等(3级、4级)田为主,面积11 547.9 hm2,占标准农田总面积的86.2%,1等2级的标准农田187.8 hm2,占标准农田总面积的1.4%;3等(5级、6级)标准农田面积1 660.1 hm2,占标准农田总面积的12.4%。2等标准农田绝大多数存在障碍因子:有效磷含量低、缺钾严重、土壤酸化明显、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较低等。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生产,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地力,改良土壤,提高综合农业生产能力。

本次实施提升工作的为6个镇2个街道的标准农田2等田共1 370 hm2,种植的作物主要为水稻。

1.2 方法

采取的地力培肥措施主要有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加客土、强化耕作、轮作等。

1.3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为了正确反映耕地地力水平,根据《浙江省省级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程》要求,耕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包括地貌类型、地表砾石度、坡度、耕层厚度、耕层质地、剖面构型、容重、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冬季地下水位以及排涝抗旱能力等14个因子,评价采用指标分值线性加权方法计算评价单元综合地力指数(IFI),分值1表示最好,分值0.1表示最差。IFI≥0.8为1等田,0.6≤IFI<0.8为2等田,IFI<0.6为3等田[1-4]。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样品风干,磨碎,并按分析项目要求过筛。土壤质地按国际制颗粒分组标准测定,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H2SO4-K2C r2O7氧化容量法,土壤速效磷测定采用氟化铵-稀盐酸浸提(酸性土)或碳酸氢钠浸提(石灰性土)分光光度法,土壤速效钾测定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2 结果与分析

表1表明,通过连续4年的地力培肥措施,整个项目区农田地力发生了较明显变化,有6个镇(街道)标准农田由原来的2等田提升到1等田,占提升总面积76.6%,其中芝英镇和清溪镇提升幅度最大,均由2等4级田提升到1等2级田;另23.4%的标准农田则由原来的2等4级田提升到2 等3级田。通过机械翻耕,农田耕层厚度得到有效提高,由原来的平均16.85 cm,提高到20.10 cm,增幅为19.3%;土壤容重则由原来的1.13 g· cm-3下降到1.04 g·cm-3,降幅为7.96%,从而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提升后大部分土壤酸性得到了下降,土壤pH值有所提高,但江南街道在提升后土壤pH值不升反降,且其降幅达到了9.14%,其原因可能是在提升前该区块土壤有效磷含量过低,为了快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过量施用无机磷肥,从而导致土壤pH值下降;农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实施前均有较大提高,平均含量分别提高到29.53 g·kg-1,65.37mg·kg-1和126.14mg·kg-1,增幅分别达35.3%,223.5%和124.6%;综合地力指数比项目实施前明显提高,平均提高了0.099。

表1 永康市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实施前后的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连续4年的提升工程实施,整个项目区农田地力发生了较明显变化,其中有6个镇(街道)标准农田由原来的2等田提升到1等田,占提升总面积76.6%;23.4%的标准农田则由原来的2等4级田提升到2等3级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累积种植绿肥3 200 hm2,秸秆(稻草)还田3 267 hm2、推广配方肥4 000 hm2、商品有机肥4 000 hm2,强化耕作96.7 hm2,加客土3.6 hm2,水旱轮作540 万hm2,建立土壤长期监测点3个。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补助物资分配是按面积无偿分配给农户,在项目区内有少部分田块流转给大户经营种植,农田承包者与经营者分离,从而导致补助肥料没有真正用在质量提升的农田,影响了实施效果;同时由于个别实施主体积极性不高,在项目实施中主动性不够,敷衍了事,导致进展缓慢,影响项目实施的到位率。

[1]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陈一定,单英杰,顾培,等.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与评价[J].土壤,2007,39(6):987-991.

[3]李建强,宋仿根,李建群,等.杭嘉湖平原标准农田地力培肥效果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13(5):593-595.

[4]黄锦法,倪雄伟,石艳平.嘉兴市高标准农田地力建设的评估与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3):582-586.

(责任编辑:张才德)

S156

A

0528-9017(2016)01-0102-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138

2015-11-12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题(20123030)

王新溪(1970-),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1:1572312048@qq.com。

吴春艳,E-mai1:w uc hy a n@163.com。

猜你喜欢
永康市速效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如何合理使用速效救心丸?
胡志刚 典藏
保定市满城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分析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经济性比较
浅谈五金工艺材适用优良树种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