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课练”躯干力量的体能游戏

2016-08-11 06:51叶海辉尚伟民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一中浙江台州317602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课课课练横杆

叶海辉,尚伟民(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一中,浙江 台州 317602)

中小学体育“课课练”躯干力量的体能游戏

叶海辉,尚伟民
(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一中,浙江 台州 317602)

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亟待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这种背景下,“课课练”再次被教育部门和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通过坚持不懈“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这对加深中小学体育教学“课课练”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创新“课课练”、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显出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当前,“课课练”内容以田径辅助项目为主,内容单一,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不喜欢甚至厌倦。为此,通过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课“课课练”的实践,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体育人的创新精神,创编出具有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的体能游戏,能激发学生参与“课课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1 猜拳仰卧起坐

目标:锻炼腹部力量,培养意志力。

准备:草坪、平地或体操垫。

方法:2人1组,面对面坐下,双手后撑地。开始后,双方举腿在空中用脚进行“剪刀、石头、布”猜拳,输的人做仰卧起坐1~3个,接着再继续猜拳,如此反复,最后看谁先做不动为止。

规则:猜拳时,脚不得触地。

拓展与变化:(1)可以4~8人同时玩,当出现2种手型即决出胜负关系,出现1种或3种手型时为无效,需要继续猜拳;(2)可以1人做队长挑战多人,当队长输掉3次后,换另1人当队长,看谁做队长的时间久;(3)可用手进行猜拳,负者做仰卧起坐;(4)对于少数腹部力量弱或肥胖的学生可以采用向前摆臂或手抓裤管来协助完成仰卧起坐。

分享与讨论:游戏前、中、后,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勇敢挑战,坚持到底,不要轻易放弃自己。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1)

图1 猜拳仰卧起坐

2 滑板运动

目标:锻炼腹部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准备:草坪、跳高横杆或竹竿。

方法:学生5~8人1组坐成1列,每人双脚并拢,将横杆放在鞋面上,并用鞋带系牢横杆,然后大家双手撑地,身体后仰,双腿伸直。发令后,大家一边齐喊数字,一边抬起双脚,并屈膝,双腿尽量靠近胸前,然后双腿伸直。如此反复,看哪组先完成规定的次数。

规则:活动中,双脚贴近地面,但不触地。

拓展与变化:(1)收腹举腿:大家同时把双腿举到与地面垂直,然后还原,如此反复;(2)仰卧端腹:大家平躺,双腿伸直抬离地面,腿和地面夹角约45°,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看哪组坚持时间久;(3)尽量选身高接近的学生为1组,否则,可从矮到高排序,来调整身高差异对动作的影响;(4)横杆可用竹竿、拔河绳、镀锌管、PPR管等代替。

图2 滑板运动

分享与讨论:唯有同舟共济,共赴难关,方能共创辉煌。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2)

3 仰卧起坐

目标:锻炼腹部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准备:跳高横杆、草坪或体操垫。

方法:5~8人1组仰卧成1列,屈膝成90°左右,每人双手紧握横杆,并将横杆置于胸前。发令后,大家协力坐起时躯干成90°,仰卧时双肩背触地即为完成1次。如此反复,看哪组先完成规定的次数,或记录规定时间内完成次数多。

规则:每做1次仰卧起坐,同时喊1次数字。

拓展与变化:(1)由屈腿变成直腿;(2)大家围坐成1个圆圈,左右手拉手一起做仰卧起坐;(3)用横拉的绳子(或松紧带)来随意调整抬起躯干的角度(如30°、60°),让横杆碰到或越过绳子算1次;(4)横杆可用竹竿、拔河绳、镀锌管、PPR管、粗绳子代替。

分享与讨论: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一定能成功。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3)

图3 仰卧起坐

4 穿越拱桥

目标:锻炼腹、臀部力量,培养合作意识。

准备:草坪、地板或体操垫,排球。

方法:甲乙2人1组,肩并肩,同向仰卧,屈膝分腿。甲外侧手持1个排球,接着,2人脚后跟发力抬起臀部挺髋,直到仅由肩胛骨和双脚支撑身体,使背、臀、腿形成一座“拱桥”。发令后,甲的外侧手迅速将排球向乙方向拨去,让排球通过“拱桥”到达乙的外侧手,这样算完成1次穿越。接着,乙将球反拨到甲的外侧手。如此反复,看哪组最先完成规定的穿越次数。

规则:游戏中,排球若出现滞堵时,队员只能用手拨球,让球继续向前滚动。

拓展与变化:(1)可用篮球、足球、实心球、沙包、纸球代替排球;(2)可4人以上玩,人数越多难度越大,年龄小可选择小球;(3)同样身体动作,也可单人做,但双手不得伸到身体下方,只能在体侧拨球;(4)可拉大左右间隔为一臂,采用队员依次拨球来完成传递;(5)人数多,可采用圆形、斜线、S形等队形。

分享与讨论:想要快速高效地完成目标,每人都要尽力向上挺髋,确保“拱桥”有足够的高度,让球自由、快速地通行。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4)

图4 穿越拱桥

5 脚夹球传递

目标:锻炼腰腹部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准备:草坪或平地,足球。

方法:3~12人1组,面向圆心,双手撑地,等距离围坐成圆圈,将足球放在其中1人的双脚中间,并夹住。发令后,有球队员(第1人)双脚夹起球,传递给自己左边的队员(第2人),第2人主动伸出双脚去接第1人的来球,2人用脚在空中完成交接后,以同样方法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传递,直到足球回到第1人的脚上,计1次有效的圈数,看哪组最先完成规定的圈数。

规则:(1)交接时,双方的脚须在空中,不得触地;(2)若出现掉球或脚触地,须在掉球处或失误处重新完成交接。

拓展与变化:(1)可用篮球、排球、实心球、纸球、沙包等代替排球;(2)人数在4人及以上,可以同时传2~4个球,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3)对于力量弱的学生,不用在空中交接,只要1人用脚将球夹放到下1个人脚边的地上即可。

分享与讨论:只要有科学的策略和完美的合作,再加上一个永不放弃的承诺,那么,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们!

游戏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5)

图5 脚夹球传递

6 夹球抛射

目标:锻炼腹部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准备:草坪或平地,排球。

方法:甲、乙2人1组,甲屈腿坐地,双手后撑地,乙手持1个排球坐在甲脚前方0.5~2m处。开始后,乙将球向甲滚去,甲用双脚夹住球,接着双脚抬高,将夹着的球举到空中,用力抛向乙,乙接球后继续向甲滚球。如此反复,直到甲完成规定的抛球次数后,2人交换角色,让乙也完成相同的抛球次数,看哪组先完成。

规则:甲在抛球时,出现掉球或打滑,则要重新夹球来完成抛球。

拓展与变化:(1)可用篮球、足球、垒球、实心球、乒乓球、纸球等代替排球;(2)可在2人中间横拉1条皮筋,让球从皮筋上方通过;或拉近2人距离,甲夹球后不用抛给乙,直接从皮筋上递给乙即可;(3)拉1条皮筋,2人面对面分别坐在皮筋的两侧,躯干与皮筋垂直,同样进行抛接球或递接球,可增加锻炼腹横肌和腹斜肌;(4)请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能的大小适宜调整皮筋高度。

分享与讨论:双脚夹紧球,用力向上抛。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6)

图6 夹球抛射

7 昙花一现

目标:锻炼腰腹力量,培养团队精神。

准备:草坪或平地。

方法:3~10人1组,面向圆心,双手撑地,等距围坐成圆圈。大家双腿伸直上举并分开,相连2人的左右脚碰触组成“花瓣”,如此方法,大家的脚在空中左右相连,形成一朵人造“昙花”。然后开始计时,当其中任意一片“花瓣”出现分离(双脚分开)或掉落(脚触地),则为“昙花”绽放结束,看哪一朵“昙花”绽放时间最长。

规则:“花瓣”不能分离和掉落。

拓展与变化:(1)人数:可以增加到N人,但人数越多,场地越大;(2)难度1:对中低段学生可降低难度,由直腿改为屈腿做“昙花”;(3)难度2:对中小学生,特别是男生,当坚持不了,小腿下落低于水平时,即停止计时;(4)难度3:动作不变,将撑地的双手在空中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圆花边,同样要求手不能松开;(5)坐姿屈伸腿:动作不变,只是将上举腿改为前伸腿,在确保相连2人的左右脚不分开的情况下,大家合力完成屈膝,双腿尽量靠近胸前,然后回到起始姿势,类似花瓣绽开、收缩,如此反复,看谁完成次数多;(6)适宜在室内游戏。

分享与讨论:昙花虽然一现,但美丽无限。今天,我们就像昙花一样,让生命绽放精彩。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7)

图7 昙花一现

8 双龙戏珠

目标:锻炼腹部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准备:草坪或体操垫,篮球。

方法:2人1组,面对面仰坐,双手后撑地,2人抬腿在空中用脚顶住1个篮球,篮球的气嘴或商标对正其中1人,以此作为基点开始转球,2人协调用力,想方设法,将球沿横向(或纵向)旋转1周,直至基点回到原位,看哪组先完成。

规则:游戏中若出现脚、球落地,则要重新开始,且不停表。

拓展与变化:(1)可用健身球、排球、足球代替篮球,人数可增加到4人;(2)降低难度。球不用旋转,只需将球停留在脚掌或脚面,看哪组的球或脚最后落地;或练习者平躺来完成;(3)增加难度。2人双脚互顶2球,看谁坚持时间长;(4)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能的大小,可选择旋转球体半周、2周或3周;(5)适宜在室内游戏。

分享与讨论:传说中的“双龙戏珠”,只有付出“超能力”,才会看到。

游戏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8)

图8 双龙戏珠

9 建筑师

目标:锻炼腰腹部力量。

准备:草坪或小折垫,装有适量水或沙的塑料瓶。

方法:练习者仰坐,双手后撑地,在其前面倒放若干个塑料瓶。开始后,练习者用双脚将倒放在地上的瓶子一一竖立起来,看谁用时最少。

规则:只能用脚夹放,不借助任何外力。

拓展与变化:(1)可用羽毛球筒、杯子、各种铁制圆柱饮料罐代替塑料瓶;(2)可将散落在地上的各种圆柱罐垒成规定层数的宝塔;(3)可用沙包或乒乓球或铁制圆柱饮料罐与瓶子组合使用,将沙包或乒乓球或饮料罐停放在瓶盖上,瓶子倒放或立放均可,以增加游戏难度;(4)可小组接力赛,当上1个人将瓶子全都竖立后,马上用脚将所有瓶子推倒,下1个人重复上1个人动作,直到最后1个人将瓶子竖立完毕,看哪组最快;(5)适宜在室内游戏。

分享与讨论:建筑师用双手创造奇迹,我们将用双脚见证奇迹。

游戏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9)

图9 建筑师

10 连体车

目标:发展腹部和腿部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准备:草坪或塑胶场地或体操垫。

方法:2人1组,面对面坐下,双手后撑地,脚掌互抵,相隔距离以2人能够配合灵活做屈伸练习为宜。开始后,在脚不触地的情况下,2人有节奏地连贯模拟做“蹬自行车”动作(每人1腿前蹬,另1腿后收,双腿交替进行),直到完成规定的蹬次。

规则:练习中,相抵的脚不能分开,否则本次不算,重新开始游戏。

拓展与变化:(1)可以仰卧来练习;(2)每人双腿的一蹬一收,改为同蹬同收,也就是1人双腿蹬,另1人双腿收,如此交替;(3)建议播放中、慢速的舞曲或DJ,作为屈伸的节奏音乐,看哪组坚持时间最长;(4)增加难度:在互抵的脚掌中间放置沙包、小球、象棋子、纸球等物体,要求物体不能掉落;(5)适宜在室内游戏。

分享与讨论:骑惯了单人单车,今天尝试双人连体车。

游戏对象:小学生,初中、高中学生。(图10)

图10 连体车

2016-02-01

叶海辉(1971 ~),中教高级,浙江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课课课练横杆
那根杆......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本性难移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