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区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现状

2016-08-11 06:51武昌首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课外

周 弘(武昌首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武汉市城区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现状

周 弘
(武昌首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近10 年来,国外社区体育发展研究的核心是提高体育参与率,许多国家都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有特色的、吸引青少年参与的体育活动,并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提高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如何保障青少年参与社会体育的频度、强度、时间也应是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重点。只有提高认识,推动我国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才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14年11月—2015年2月。以武汉市城区为例,在武汉市7个城区中挑选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这5个区域进行抽样调查。

2 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上述5个城区中分别选定2所中学,每所学校选择2个班做问卷调查。调查有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调查形式涵盖量表、测验、标准化访问法等。共下发问卷1013份,回收问卷997份,其中有效问卷904份,有效率90.67%。(表1)

表1 调查对象样本分布

问卷一共有4个维度:(1)基本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涵盖姓名、性别、年级等。(2)锻炼行为。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情况,在社区体育活动的频度、强度和项目选择等。(3)影响因素。分为主观影响因素、客观影响因素和社区建设影响因素。主观影响因素包含身体需求、心理需求、适应力需求。客观影响因素包含:①家庭因素,指家庭成员体育态度对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②学校因素,班主任、体育教师、教学对中学生的影响;③朋友因素,体育活动受朋友、同学的影响;④学习负担,时间和压力的影响。社区建设影响因素包含硬件、组织宣传。(4)体育态度。体育态度(意愿、情感)是社会体育研究的方面之一。体育态度是与人们的体育需要、体育价值观、体育生活中的直接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包含情感意向,分为“支持鼓励”“反向支持”2个因素,通过中学生的视角感受到周围人群和环境对中学生参与课外锻炼态度的影响。

3 调查结果

3.1 锻炼行为

3.1.1 场地和项目选择

中学生主要集中在公共体育馆和附近学校操场上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大多数中学生倾向于选择羽毛球、乒乓球、散步、慢跑来锻炼身体。网球、游泳、篮球、羽毛球、足球是中学生最期望选择的5个锻炼项目,其次是台球、乒乓球、溜冰、跆拳道、自行车,还有少数学生选择了一些新兴项目和时尚运动,如壁球、体育舞蹈、滑板、街舞、保龄球、健身、棒球等。

学生倾向于选择乒乓球是因为乒乓球在我国普及率高,许多小区都设有乒乓球台供居民使用。羽毛球运动近几年发展迅速,从室外发展到室内,场馆越来越多,群众基础越来越好,已经成为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持器械球类运动。散步和慢跑是一项容易进行的运动,不需要借助任何器械,不拘形式,深受城市居民推崇,近几年随着智能设备的开发,各类跑步、记步、社交软件的推广,散步和慢跑参与者越来越多。(图1~图3)

3.1.2 参与情况

大多数中学生在课外时间参与过体育运动,并且在小区附近进行过体育锻炼。课余时间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峰度偏低,偏向于几乎没有,说明中学生缺乏自行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图4)

3.1.3 体育态度

绝大多数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向往参与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3个方面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都起到正面的影响。反向支持里课外锻炼会受到父母批评的人数多于正向支持里认为父母支持体育锻炼的人数,可见中学生感受到父母对社区体育锻炼支持和反向支持逻辑上不太相符,通过咨询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形成的:(1)选择会受到批评是孩子敬畏父母、教师权威的一种体现形式;(2)选择会受到批评是孩子为拒绝体育锻炼找到的一种推诿方式;(3)由于中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其运动量和度把握不好的时候,确实会受到批评。

图1 选择什么活动场所(多选)

图2 通常在小区附近进行什么运动项目的锻炼(多选)

图3 希望小区附近能够提供什么运动项目的锻炼

图4 中学生课外运动参与情况

3.2 影响因素

3.2.1 客观因素

多数家长关注体育运动,但实际参与体育运动的家长略少于不参加的,能主动带孩子参与运动的家长不多。学习负担会影响中学生的锻炼计划,中学生感觉到时间有限,难以抽身锻炼。现在学校比较重视体育,包括体育教学、体育比赛和体育锻炼。倾向和朋友、同学一起锻炼的中学生较多,朋友是中学生比较重视的一个群体。

3.2.2 主观影响

多数学生认同体育运动对锻炼身体的积极作用,认同体育运动对心理的积极影响,认同体育运动能提高意志力、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说明中学生对体育的价值比较认可。

3.2.3 社区影响

多数学生认为社区硬件建设不能满足需要,表现出不了解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和宣传情况,说明社区的健身文化建设尚不尽如人意。(图5~图16)

4 结 论

4.1 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大多数学生认同体育运动对锻炼身体的积极作用。多数学生认同体育运动对心理的积极影响。多数学生认同体育运动能提高意志力、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绝大多数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向往参与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3个方面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都起到正面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在课外时间参与过体育运动,并且在小区附近进行过体育锻炼。中学生主要集中在公共体育馆和附近学校操场上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大多数中学生倾向于选择羽毛球、乒乓球、散步慢跑来锻炼身体。网球、游泳、篮球、羽毛球、足球是中学生最期望选择的5个锻炼项目。多数家长关注体育运动,但主动带孩子参与运动的家长不多。学习负担会影响中学生的锻炼计划。现在学校比较重视体育。朋友是中学生比较重视的一个群体。

图6 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正向支持

图7 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反向支持

图8 家庭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图9 学习负担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图10 学校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4.2 与时俱进发展青少年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社区应该增加组织力度、宣传力度和宣传面。社区体育工作需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性发展,要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政府机构抓好社区发展规划,社区管理要与社区体育服务接轨,社区服务与经营相结合,社区体育指导员深入群众,切实加强社区体育工作,建设好社区体育文化体制。社区发展规划要有全局观,有重点、有规划地扶持社区体育工作,从政策约束、用资金扶持、用制度监管,为居民提供全面的体育服务。社区管理应该发挥社区管理的职能,相关机构要发挥功效,以人为本,深入群众,重视体育工作,不能使居民体育服务处于真空状态,为居民提供切实的体育服务。社区服务要多元化发展,引进合理合法的外来资源减少政府和自身的经济压力,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体育服务。社区体育指导员要深入群众,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逐步提高,指导面应该迅速扩大,指导形式要多样化,为居民提供科学的体育服务。

图11 朋友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图12 身体需求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图13 心理需求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图14 适应力需求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图15 社区硬件建设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图16 社区宣传组织对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1] 周丽君,LarryD.Hensley.中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

[2] 周丽君,于可红,LarryD.Hensley.影响中、美两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

[3] 闫华.中国、日本、韩国奥运会后体育政策发展变化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6).

[4] 王志威.英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

[5] 李加奎.美国青少年社区体育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1).

G807.3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3-020-04

2016-02-0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武汉市城区中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现状分析及影响对策研究”(编号:14G503)。

周弘(1977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课外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