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41家医院急救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2016-08-11 00:46饶丽霞李超乾张剑锋郑晓文阳世雄田黎黎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急诊科呼吸机医师

饶丽霞,李超乾,张剑锋,郑晓文,阳世雄,宁 宗,田黎黎,方 辰

· 论著| ORIGINAL ARTICLES ·

广西41家医院急救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饶丽霞,李超乾,张剑锋,郑晓文,阳世雄,宁 宗,田黎黎,方 辰

目的 调查广西各级医院急救资源现状,为提高急救医疗质量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发放问卷及现场考核方式,对2014-10 至2015-06 广西41家医院急诊科进行急救资源调查,并对其中36家进行急救技能调查。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急救人员:二、三级医院有≥3年急救经验者(χ2=6.793,P=0.009)、急诊医师人数(U=63.500,P=0.002)、急诊护理人数(U=51.000,P<0.001)、年急诊量(U=37.000,P=0.009)、急诊医师学历(χ2=54.451,P<0.001)、急诊医师职称构成比(χ2=26.841,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急救设备:三级医院心肺复苏机、呼吸机、电除颤仪等急救设备齐全,但血透机、床旁X线机、床旁B超机及纤维支气管镜配备数量中位数<1,二级医院呼吸机和电除颤仪齐全,但心肺复苏机的配备中位数<1,血透机、床旁X线机、床旁B超机及纤维支气管镜配备数量中位数均为0.00,而一级医院未配备呼吸机、电除颤仪等常用急救设备。对于二、三级医院气管插管镜及洗胃机的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急救技能:二、三级医院能常规开展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及电除颤等操作,一级医院未能常规开展。结论 广西三级医院院前急救人员相对不足,但设备配置以及从业者急救技能操作基本达标,二级医院的急救人员及急救设备配备均存在不足,一级医院急救设备缺乏,从业者急救技能差,急需加强基层医院人员急救技能培训以及急救设备配备。

医院;急救技术;急救设备

急诊救治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1,2]。医院急救设备、人员配备及技术水平均可能影响到意外伤员的救治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共有55家三级医院,181家二级医院,114家一级医院,但目前并未清楚各地区或者各级医院急救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医院内急救人员急救技能掌握情况。为了解广西区内各级医院急诊资源情况,本研究拟选取其中41家不同级别,但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的医院进行相关调查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广西不同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41家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分布于南宁地区、柳州地区、玉林地区和河池地区,其中三级医院18家,二级医院18家,一级医院(卫生院或社区医院)5家。调查时间为2014-10至2015-06。

1.2 方法

1.2.1 检查人员 依托广西攻关课题“广西急危重病院前急救规范化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推广”,并由广西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抽调急救专家16人组成专家检查组,专家组人员全部为质控中心委员,质控中心主任担任组长,检查前对组员集中统一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及要求。部分急诊医学专业研究生协助完成检查工作。

1.2.2 检查形式 主要采取现场查看、台账检查、现场考核等形式进行,并要求受检单位现场填写《广西急救现状调查》统一问卷,问卷由广西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填写并当场回收方式完成,共发放41份,回收41份,最终有效问卷4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检查内容 由广西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检查表,主要内容为:(1)医院一般概况表,包括等级、规模、人员、年急诊量等;(2)医院急诊人力资源情况,急诊人员构成,人员及设备工作负担等;(3)医院急救设备配备情况,设备使用及维修情况;(4)急诊医护急救技能开展调查。

1.2.4 检查标准 以2009年卫生部颁发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3]为标准并加以改进,其中心肺复苏术及电除颤术的考核标准参照《2010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4]制定,并经广西急诊医学质控中心专家组讨论并修改确定。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 P75)]表示。其中各等级医院之间人员、年急诊量及设备配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级医院数量较少,且部分医院未成立独立的急救部门,故而未进行二、三级医院与一级医院之间的比较,二、三级医院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调整后为0.05/3=0.017。采用χ2进行各等级医院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性检验,并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以P<0.01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级医院急诊人力资源情况 各级医院有3年及以上经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2,P=0.014),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二、三级医院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急诊医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P=0.009);各级医院之间急诊医师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019,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二、三级医院急诊医师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500,P=0.002);各级医院之间护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40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二、三级医院急诊护理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1.000,P<0.001);各级医院之间年急诊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537,P=0.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二、三级医院年急诊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000,P=0.009);但每人每年完成急诊量(年急诊量/固定医师数量、年急诊量/护理人员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广西各级医院急诊人员数量及年工作量

各级医院之间医师学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9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二、三级医院急诊医师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1,P<0.001);各级医院之间医师职称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41,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二、三级医院急诊医师职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41,P=0.001,表2)。

表2 广西各级医院急诊医师学历与职称构成比较(n;%)

2.2 医院急救设备配备情况 三级医院心肺复苏机、呼吸机、电除颤仪等急救设备齐全,但血透机、床旁X线机、床旁B超机及纤维支气管镜配备数量中位数<1,二级医院呼吸机和电除颤仪齐全,但心肺复苏机的配备中位数<1,血透机、床旁X线机、床旁B超机及纤维支气管镜配备数量中位数均为0,而一级医院未配备呼吸机、电除颤仪等常用急救设备,同时发现一级医院部分设备损坏严重却未及时维修或更换。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各级医院之间设备配备情况进行比较,电除颤仪、气管插管镜和洗胃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三级医院急救设备配备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洗胃机及气管插管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用设备数量除以年急诊量排除急诊量差异影响后,对二、三级医院其他受调查急救设备进行统计学分析,气管插管镜及洗胃机的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7,表3)。

2.3 各级医院急救技能开展情况 对其中36家医院进行急救技能调查(其中1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及1家一级医院因交通等问题未能进行技能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医院均常规开展心肺复苏、人工通气、清创缝合等基本急救技能,但一级医院均未能开展体外除颤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心静脉穿刺术及心包腔穿刺术等(表4)。

表3 广西各级医院设备配置情况[M(P25~P75)]

表4 广西各级医院急救技能开展情况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广西三级医院急诊医师年工作量高达4079.59(2687.50~5000.00)人次,二级医院为3571.43 (2081.82~4818.50)人次,提示医院急救医师存在严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可能因素为:(1)我国未能严格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尤其无相应制度或规范对急诊就诊疾病及范围进行说明,大量非急救病员涌入急诊,不仅造成急救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到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2)医院急诊科属于高风险科室,近年不断出现的急救人员被患者或患者家属伤害事件,加速了急诊医师的流失速度,进一步造成急救人员紧缺状况[5]。急救人员职称构成分析发现,二、三级医院的初、中、高级职称人员分布相对合理,但一级医院以初级为主,缺乏高级职称人员,不具备紧急应对严重急救事件的处置能力,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3,6]。

急诊科室急救设备的合理配置将直接影响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本研究调查结果发现,三级医院常用的急救设备如心肺复苏机、呼吸机及电除颤仪等基本齐全,但血透机、床旁X线机、床旁B超机和纤维支气管镜等配备不足,二级医院呼吸机和电除颤仪齐全,但心肺复苏机配备的中位数不足1台,血透机、床旁X线机、床旁B超机和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的中位数均为0.00,而一级医院未配备呼吸机、电除颤仪等常用急救设备,说明基层医院急救能力建设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排除急诊量差异影响因素后,对二、三级医院其他次要急救设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气管插管镜及洗胃机的数量有统计学差异,考虑可能是不同等级医院接收患者的病种及危重程度不一样,对于此种数据资料仍需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调查中发现部分一级医院部分设备损坏严重却未及时维修或更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受调查的4家一级医院均未配备电除颤仪,考核其医务人员电除颤仪操作情况,结果发现均未达标。调查结果表明,基层医院急救设施及急救水平均为达到基本的急救要求,必须开展针对基层医院的急救培训与指导,以提高其急救能力与水平。

急诊医师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和急救知识的再培训[7],以学习更新急救知识和技能。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二、三级医院均能常规开展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及电除颤等操作,而一级医院基本未开展。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一方面,一级医院由于医师人手紧缺,无法定期参加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学习;另一方面,无论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急诊急救行业学会,都忽略了对一级医院的急救能力建设与培训,导致基层急救能力严重缺失。随着经济与交通的迅速发展,车祸伤、多发伤所致的严重损伤也逐年增多,并已成为青壮年人群主要死因之一[6,8],而猝死、严重中毒常见急危重症均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急诊医师及早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而其中急诊医师的急救技能规范化以及系统化尤显重要。

综上所述,广西二、三级医院急救设备配置基本达标,急救人员急救技能操作基本合格,但急救人员配置相对不足。较为严峻的是,基层一级医院急救设备严重不足,急救人员未掌握重要的急救技能。急诊协会及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一级医院急救技能培训及急救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完善设备配置,只有把基层这一网底补好了,才能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广西急诊救治水平。

[1]刘晓亮,刘智玲.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救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4, 21(6): 36-38.

[2]王一镗. 急诊医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8: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50号,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Z]. 2009-05-25.

[4]Field J M, Hazinski M F, Sayre M, et al. Part 1: Executive summary of 2010 AHA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J]. Circulation, 2010(122): S640-S656.

[5]梁 冰,汤华波,覃小兰,等. 广西南宁市儿科急诊急救资源现状调查[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3):347-348.

[6]张连阳,白祥军. 多发伤救治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431-436.

[7]王 畅,王声湧,代金芳,等. 广东省18家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11, 38(4):287-290.

[8]董白石,李秋红.多发伤病人在急诊科的抢救[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3): 56.

(2015-11-17收稿 2016-04-18修回)

(责任编辑 罗发菊)

Investigation on the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of 41 hospital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RAO lixia, LI Chaoqian, ZHANG Jianfeng, ZHENG Xiaowen, YANG Shixiong, NING Zong,TIAN Lili,and FANG Che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0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Jianfeng, E-mail:zhangjianfeng930@163.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in all levels of hospital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 improving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Methods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field examination, the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of 41 hospita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36 hospitals were investigated on first aid techniques. Using SPSS19.0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1) First-aid personne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in the 3 years or above experience(χ2=6.793,P=0.009), the number of emergency physicians(U=63.500,P=0.002), the number of emergency nursing (U=51.000,P=0.000), annual ER visits(U=37.000,P=0.009), emergency doctors degrees(χ2=54.451,P=0.000), emergency physicians titles(χ2=26.841,P=0.001). (2) First-aid equipment: in tertiary hospitals, emergency equipment were fully equipped, but the median number of hemodialysis machine, bedside X-ray, bedside B-ultrasound, and fiber bronchoscope was less than one; in secondary hospitals, breathing machine and electric defibrillation apparatus were fully equipped, the median number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machine was less than one, and the median number of hemodialysis machine, bedside X-ray, bedside B-ultrasound, and fiber bronchoscope is all zero; in primary hospitals, it was in severe shortage of all emergency equipments. For the other first-aid equipment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number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mirror and gastric lavage machine between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P<0.017). (3) First-aid skills: in both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they were capabl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electric defibrillation, ect. However these were generally not available in primary hospitals. Conclusions Tertiary hospitals in Guangxi province were generally acceptable in the availability of equipment, and the first-aid skills among the staffs, but insufficiency of emergency staff. In comparison, there was insufficiency of staffs and machine in secondary hospitals, and there was severe shortage of both emergency equipment and skills in primary hospitals.

hospital; first aid skill; first aid equipment

R459.7

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7.001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桂科攻14124003-7);南宁市科技攻关项目(20153086) 作者简介:饶丽霞,硕士研究生在读,E-mail:949357898@qq.com 作者单位: 530007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通讯作者: 张剑锋,E-mail:zhangjianfeng930@163.com

猜你喜欢
急诊科呼吸机医师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