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抗过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2016-08-11 02:02田凤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尿激酶溶栓

田凤芹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院邯郸院区,河北 邯郸 056200)



麝香保心丸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抗过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田凤芹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院邯郸院区,河北 邯郸 056200)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抗过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后即刻(t0)、2 h后(t1)、4 h后(t2)以及6 h后(t3)心肌酶谱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统计2组溶栓再通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0时点SOD、MDA、GSH以及cTnI及CK-M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t1、t2、t3时点MDA、cTnI及CK-MB 均比t0点明显升高(P均<0.05),而SOD、GSH比t0时点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t1、t2、t3时点SOD、GSH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MDA及cTnI及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血管再通率高,还能减轻过氧化损伤,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尿激酶;心肌梗死;溶栓;抗过氧化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以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治疗方式,而临床广泛应用的溶栓剂主要以尿激酶为主,其具有效果显著、经济性好等优点[1]。但是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发生出血、早期心脏事件及抗过氧化损伤等[2]。中医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体虚正气虚损,瘀毒、寒邪等病机而致,治疗应以益气为主,以活血、利水、化痰等为辅[3]。因此有学者提出临床对急性梗死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以提高疗效[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以及抗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5]相关标准:①体表心电图诊断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在0.1 mV以上;②剧烈胸痛持续在30 min以上,且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③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等升高>正常值的2倍。符合上述①②项即确诊。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制定的标准:①主症为胸闷胸痛剧烈,如绞如榨,不能缓解;②次症为头晕、气短、喘促、心悸、不能平卧;③舌脉:舌苔白腻,舌淡暗、脉搏细涩、无力。符合上述主症各项及次症2项以上即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发病后3 h内到我院治疗,均可实施溶栓治疗。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及自身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及心脏机械并发症、精神病者;正在接受其他药物试验者;伴有创伤、感染及发热性疾病和慢性炎症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有溶栓禁忌证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7.43±5.24)岁;发病到治疗时间为(2.76±0.16)h;合并有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血脂异常13例。观察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56.51±5.32)岁;发病到治疗时间为(2.68±0.24)h;合并有高血压11例,糖尿病11例,血脂异常12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患者收治住院后先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严格卧床休息等,然后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用尿激酶(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486)10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50 mL中加速静脉溶栓治疗,前5 min给予总量的1/3,余下2/3在25 min内滴完。然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5 000 I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在治疗8 h后给予阿司匹林(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119)口服每天1次,首次300 mg,7 d后改为100 mg/d,连续服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068)口服,每次2丸,每天3次,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后即刻(t0)、2 h后(t1)、4 h后(t2)以及6 h后(t3)心肌酶谱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统计2组溶栓再通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水平,采用南京建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测定GSH、MDA和SOD含量。溶栓再通率指标:①溶栓治疗2 h内胸痛缓解;②溶栓治疗2 h内发生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③溶栓治疗2 h内心电图诊断发现心电图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下降50%以上;④CK高峰前移到16 h,而CK-MB高峰前移到14 h。上述指标满足2条以及2条以上为血管再通(但仅有①和②指标除外)。

1.4疗效评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相关标准。显效:治疗后同等负荷不引起心绞痛,或者心绞痛发作减少在8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在80%以上。有效:临床治疗后心绞痛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减少50%~80%,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心电图检查显示T波恢复,ST段改善在50%以上。无效:治疗后心电图没有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与治疗前没有变化或呈现加重趋势,硝酸甘油消耗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2.2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氧化应激指标比较2组治疗后t0时刻SOD、MDA及G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t1、t2、t3时点MDA均比t0时点明显升高(P均<0.05),而SOD、GSH比t0时点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t1、t2、t3时点SOD、GSH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各时点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nGSH/(IU/L)t0t1t2t3观察组32656.43±56.34514.53±45.32①②485.28±50.37①②424.84±51.62①②对照组32655.76±55.32445.65±55.83②356.72±50.17②326.76±50.38②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t0时点比较,P<0.05。

2.32组治疗后各时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2组治疗后t0时点cTnI及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t3时点cTnI及CK-MB均明显高于t0时点(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t1、t2、t3时点cTnI及CK-M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溶栓再通率比较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7.5%(28/32),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68.75%(22/32),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后各时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t0时点比较,P<0.05。

2.52组心脏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观察组有1例出现出血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出血现象、1例过敏现象,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诊常见病,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管急剧减少或者中断而造成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引起[7]。中医根据该病汗出肢冷、胸痛彻背及脉微欲绝等临床症状,将其纳入“心痛”“胸痹”“厥心痛”“卒心痛”等范畴。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素问·举痛论》中论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其不同,故猝然而痛”。认为本病与气滞、寒凝、血瘀等有关。有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在于“本虚标实”,标实者,膏粱厚味、寒邪引起的痰阻、气滞、寒凝阻塞之心脉络而终;本虚者,情志、劳逸失调、年迈体衰,先天禀赋不足而致阴阳气血不足[8]。

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方式,不仅能够促使梗死部位开放,获得冠状动脉再灌注,限制梗死范围,同时也极大减少了左心室功能失常,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其中溶栓治疗的关键在于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系统形成的纤维蛋白溶酶,从而促使患者纤维蛋白凝块溶解[9]。目前临床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但是溶栓治疗中很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现象,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以及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将会导致患者发生室性纤颤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现象,影响预后。有学者研究认为,当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时,直接表现为胞浆内大分子物质释放入血,包括CK-MB及cTnI等[10]。其中CK-MB是临床诊断中运用较早的指标,血清中CK-MB的含量非常少,当患者心肌细胞受到破坏时释放入血,在3.5~8.0 h内迅速升高,并于12~24 h上升到最大值,在48~72 h间降低至正常水平[11]。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同时该酶的检测对于诊断心肌损害具有极高的特异度。cTnI是能够反映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12],其在心肌受损的早期迅速释放,在血液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在心肌坏死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此外,由于cTnI具有绝对的心肌特异性,所以能够完全区分心肌和骨骼肌的损伤。正常人血清中cTnI的含量极低,阳性率接近0,一旦心肌受到损伤,则cTnI的阳性率则会远远高于正常值。还有学者研究表明[13],导致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为氧自由基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其中在氧自由基大量生产中,活性氧族的生物活性将会超过抗氧化系统。其中SOD及GSH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SOD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清除体内氧自由基;GSH可维持细胞的还原状态。而MDA主要是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氧自由基攻击后产生的,其是脂类物质过氧化反应的终极产物,不仅能够反应过氧化反应的程度,同时还能反应氧化自由基生成的水平。基于此有学者提出,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具有抗过氧化损伤的作用[14]。

麝香保心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而研发的一种中成药,主要由麝香、蟾酥、人参、肉桂、冰片、苏合香、牛黄等中草药组成。其中麝香活血散结、开窍醒神;牛黄息风止痉、清热解毒、化痰开窍;人参安神增智、补脾益肺、生津止渴;肉桂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蟾酥止痛开窍、解毒消肿;冰片清热止痛、开窍醒神,上述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强心、芳香温通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蟾酥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改善左室功能以及扩张血管的作用[15];还有者研究表明,冰片虽然不能直接促使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升高,但能够通过协同其他药物促使冠脉流量的增加[16]。肉桂中桂皮醛不仅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抗凝血功能;牛黄具有降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人参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7]。上述各味中药共同达到扩张冠脉、促进血管再生、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重构以及维护冠状动脉形态功能的作用。麝香保心丸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同时对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室壁运动指数,防治左心室重塑、减少梗死面积及再住院发生率也具有显著的效果[18]。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t1、t2、t3时点MDA、cTnI及CK-MB均比t0时点明显升高,而SOD、GSH比t0时点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t1、t2、t3时点SOD、GSH均高于对照组,MDA及cTnI及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保心丸联合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血管再通率高,还能减轻过氧化损伤,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郝君华,孟晓杰. 急诊科AMI好转患者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206-207

[2]刘俊东. 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1):1110-1111

[3]叶任高. 内科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0-312

[4]汪克林,唐雄修,黄英虎,等. 川芎嗪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 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10(7):376-377;384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8

[7]陈清勇,肖丹,于佳雪,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顿抑发病机制探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2(22):4384-4386;4400

[8]杜武勋,刘长玉,张红霞,等. 热毒病机假说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5):434-436

[9]刘宇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4):98-99

[10] 郝东亚. cTns与CK-MB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的评价[D]. 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9

[11] Tran BH,Huang C,Zhang Q,et al.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a 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 of a novel hydrogen sulfide donor in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Bioscience Reports,2015,35(3):125

[12] Zellweger C,Wildi K,Twerenbold R,et al. Use of copeptin and 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Int J Cardiol,2015,23(7):190-197

[13] 董博,张一,王强,等. 人白介素-10基因转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NO、SOD、MDA、GSH-Px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5):544-548

[14] 梁勇. 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755-757

[15] 梁晓萍,张政,胡坪,等. 蟾酥急性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32(1):38-43

[16] 夏鑫华,刘亚敏,赵光峰,等. 麝香配伍冰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2):42-45

[17] 宋华. 庸香保心丸的药理研究与临床评价[J]. 中成药,2002,24(2):131-133

[18] 李修金,胡珂,吴国洪. 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062-106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3.011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3-2541-04

[收稿日期]2015-09-23

猜你喜欢
麝香保心丸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