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系教师工作效率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2016-08-11 03:10湖南中医大学欢湖南师范大学魏建好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管理系工作量工作效率

湖南中医大学 王 莹 湛 欢湖南师范大学 魏建好



湖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系教师工作效率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湖南中医大学 王 莹 湛 欢湖南师范大学 魏建好

研究目的:了解管理系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DEA模型对管理系教师的工作效率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统计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管理系教师的工作效率DEA结果均有效。结论:管理系教师整体工作效率较高。人均课时量对所有产出指标带来影响,随着人均课时量的增加而递减的指标包括人均论文数、人均课题立项数、人均著作教材数。人均各类奖项在人均课时量小于275课时时递增,大于275课时出现递减。人均厅局级课题数在人均课时小于270课时出现递减,大于270出现递增规律。

管理系 工作效率 DEA 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根据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统计、工作量统计、教研室考核等资料收集所需数据。选取2013-2015年全系教师总人数、总课程门数、总课时量课程门数作为投入指标,选取论文数、课题立项数、厅局级课题立项数、著作教材数等为产出指标,分析全系工作效率。选取人均课程门数、人均课时量、人均论文数、人均课题立项数等指标研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DEA方法计算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即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了解资源配置效率。使用统计回归模型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相关术语运用DEAP2.1和SPSS15.0进行处理。

二、结果

1.管理系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湖南中医药大学属于以医药专业为主的院校,管理系所在的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为非医非药的其他类院系,经过多年发展,管理系目前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承担7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2015年全系本科课堂教学课时量为6181.36,人均课时量为294.35,人均课程门数为3.5门(见表1、表3)。

表1 管理系教师基本工作情况表

2. 管理系教师工作效率

此研究采用产出导向的DEA方法,假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产出的变化情况。选取总人数、课程门数与课时量为投入指标,选取论文数,课题立项数,厅局级以上课题立项数、著作教材数及各类奖项数作为产出指标。从效率评价结果来看,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及整体效率在三年内都维持很高水平,说明管理系的资源配置及工作效率达到很高水平(见表2)。

表2 管理系教师工作效率DEA分析

3.投入与产出指标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主要工作由三部分组成,即教学、科研、其他事务。根据以上研究,管理系教师工作三年来均处于高效水准,分析结果并不能体现各个工作部分的内在联系,对其关系的研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指导教师工作,达到整体效率更优的水平。

投入与产出主要选取人均指标,其中人均课时量为投入指标,人均论文数、人均课题立项数、人均厅局级课题数等为产出指标(见表3)。

采用统计回归模型分析表3中所有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关系式为R=corrcoef(x),得出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绝对值大于0.85,表示两者之间存在联系。

表3 管理系教师人均工作情况

表4 统计回归模型计算结果R

由表4的计算结果可推出的关系包括: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论文数的关系、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课题立项数的关系、人均课时量与人均厅局级以上课题立项数的关系、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著作教材数的关系、人均课时量与人均各类奖项数的关系。

(1)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论文数的关系

根据表4结果所示可得出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论文数之间存在关系。通过统计回归模型,将三年的人均论文数作为应变量Y,人均课时量作为自变量X,通过МATLAB工具编程变量进一步分析可得图像(见图1),由图像可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其对应的系数为b=2.9911,-0.0067。拟合曲线函数为Y=-0.0067*X+2.9911。

图1 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论文数拟合曲线图

由拟合曲线函数式可得出,人均论文数随着人均课时量的增加而递减。

(2)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课题立项数的关系

通过统计回归模型,将三年的人均课题立项数作为应变量Y,人均课时量作为自变量X,通过МATLAB工具编程变量进一步分析可得图像(见图2),由图像可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其对应的系数为b=-1.4783,0.0078。拟合曲线函数为Y=0.0078*x-1.4783。

图2 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课题立项数拟合曲线图

由拟合曲线函数式可得出,人均课题立项数会随着人均课时量的增加而递增。

(3)人均课时量与人均厅局级以上课题立项数的关系

通过统计回归模型,将三年的人均厅局级以上课题立项数作为应变量Y,人均课时量作为自变量X,通过МATLAB工具编程变量进一步分析可得图像(见图3),由图像可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其对应的系数为b=70.1243,-0.5053,0.0009。拟合曲线函数为Y=0.0009*x.^2-0.5053*x+70.1243。

图3 人均课时量与人均厅局级以上课题立项数拟合曲线图

由拟合曲线函数式可得出,人均厅局级以上课题立项数在人均课时量270课时左右出现临界点,270以前随着课时量增加人均厅局级以上课题立项数递减,270以后会随着人均课时量的增加而递增。

4.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著作教材数的关系

将三年的人均著作教材数作为应变量Y,人均课时量作为自变量X,通过МATLAB工具编程变量进一步分析可得图像(见图4),由图像可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其对应的系数为b=1.0558,-0.0031。拟合曲线函数为Y=-0.0031*x+1.0558。

图4 人均课时量与人均著作教材数拟合曲线图

由拟合曲线图像及函数式可得出,人均著作教材数会随着人均课时量的增加而递减。

5.人均课时量与人均各类奖项数的关系

将三年的人均各类奖项数作为应变量Y,人均课时量作为自变量X,通过МATLAB工具编程变量进一步分析可得图像(见图5),由图像可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其对应的系数为b=-208.0216,1.5619,-0.0029。拟合曲线函数为Y=-0.0029*x.^2+1.5619*x -208.0216。

图5 人均课时量与人均各类奖项数拟合曲线图

由拟合曲线函数式可得出,人均各类奖项数在人均课时量275课时左右出现临界点,270以前随着课时量增加人均各类奖项数递增,275以后,会随着人均课时量的增加而减少。

三、结论

1.管理系教师整体工作效率较高

通过对管理系整体投入产出水平进行DEA分析后可得出,各决策单元均为有效。管理系不论是从规模效率还是纯技术效率都达到较高水平,该系整体资源配置及利用率较高。

2.人均课时量对其他产出指标均产生影响

通过R=corrcoef(x)函数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人均课时量对所有产出指标带来影响,其中随着人均课时量的增加而递减的指标包括人均论文数、人均课题立项数、人均著作教材数。人均各类奖项在人均课时量小于275课时时递增,大于275课时出现递减。人均厅局级课题数在人均课时小于270课时出现递减,大于270出现递增规律。

以上结论充分说明人均课时量越多会使大部分科研产出减少,其原因在于工作量的计算仅限于课堂教学工作量,教师课时量越多,在课堂外备课所需的时间就越多,用于科研的时间就会相对减少。此外,人均3门以上的课程及近300的教学工作量不仅占用教师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大量精力,加大教师持续进行科研的困难程度。

四、建议

1.重新定义工作量内涵

目前,该专业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工作量,但课堂教学时间不等于教师教学工作量,一旦将课堂教学时间等同于教师教学工作量,不仅排斥了教室之外的教学活动,而且曲解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本质。研究表明,除了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还应包括备课、批改作业、审查教学方案、教学的学术研究、参与学术管理以及课外辅导学生所花的时间。

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对大学教师的工作量进行重新定义,指出随着新教材和新媒体的使用,课外和校外的教育体验增多,教师工作量不能只用课堂教学时间来衡量,要将涉及与教学相关的全部工作都整合起来评估大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出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上限及最佳工作量的建议。

例如,南亚拉巴马大学教师工作量中的“教学”是指课堂教学、需要指导的课外学习、实践工作、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备课、对课程的具体研究、作业批改、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及毕业考试,同时对上述教学活动的工作量加以区分和加权衡量。

2.细分工作量构成因素

教师工作量的组成,一般认为是由教学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社会服务工作量和管理工作量4部分组成。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对于不同职务教师,各类工作的比例应有所侧重。其基本原则是教授多承担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副教授应比教授适当多承担一些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相应少一点;其余职务教师的工作量组成比例类推。

3.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是从该系整体上进行分析,个体差异分析不足,如对不同职称、年龄、性别的教师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结果将更加详细。

此外,本研究统计的课时量及课程门数是指该学院承担的教学任务中下达的课时,但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教师承担其他学院的课程并未计入实际的工作量,因此,本文统计的课时量与课程门数略小于实际量,也就是说实际的人均论文数、人均课题立项数、人均著作教材数会少于本文统计结果。

[1]王 飞.普通高校教师本科生教学工作量测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

[2]王玲玲.MPAcc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D].暨南大学,2011

[3]张 丹.基于多元评价模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1

[4]霍天强,樊桂清.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1

(本文系基金项目:湖南省教科院,编号:XJK015BGD051;受湖南中医药大学青苗计划资助)

,湛欢(1985—),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卫生法学

ISSN2095-6711/Z01-2016-07-0086

王莹(1982—),女 ,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系工作量工作效率
应用地表覆盖数据估算LiDAR内业工作量的方法研究
百万扩招背景下的三教改革研究——以T学院管理系扩招专业为例
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探索
90后 不服,不从,不“care”
简论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方法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简介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掉的7种习惯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10种方法助你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