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6-08-11 03:10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简伟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理实机电一体化机电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简伟炳



《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简伟炳

本文围绕《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从课程建设调研论证分析、课程设置规划定位、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及课程实施成效分析进行一系列实践与探讨,提出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项目课程 课程建设 成效分析

一、课程建设背景

在“中国制造2025”浪潮下,我国产业升级加快,企业逐步实施“机器换人”战略。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加强培养学生技术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直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找准专业定位,深化教学改革,系统地设计了《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装置》等六门专业核心项目课程,其中《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核心专业课程。本文对该课程开发建设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程建设调研论证分析

为了准确定位《机电一体化》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明确课程规划思路,优化课程建设及其项目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对本区域行业经济、企业需求进行调研。掌握企业对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规格与数量、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要求掌握的操作技能程度和工作规范、企业生产流程及岗位技术要求,听取企业专家意见,与企业共同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与企业工程人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

三、课程设置规划定位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部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和专业建设研讨会,分析本专业对应的具体工作岗位和任务,明确电子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归纳确定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规律,确定《机电一体化》课程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技能模块中一门必修核心项目课程,制订“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开发依据。本课程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分几个模块,以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实施项目教学。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1.课程逻辑结构及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要特别关注课程结构,项目内容如何确定,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如何进行系统整合是课程开发的关键。为充分体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突出应用、强化基础、着眼发展”的特点,确定本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分几个模块,以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优化整合为“工学结合”模块化项目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既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降低课程学习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充分体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念。

2.课程开发

我校根据本课程逻辑结构、教学内容及“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据“课程标准”编写了《机电一体化》项目教材,教材定位是“一体化工作页”的学材类型,它以学生为中心,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进行任务活动中起指导学生如何工作的指导手册。同时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资源。本教材已经在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出版。

五、课程资源建设

本课程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做、考”结合起来,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教学方法。要真正实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有足够及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和保证。本课程的资源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

课程逻辑结构图

随着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的深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示范性专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教学硬件,实训场地和设备规模进一步扩大,实训设备先进齐全,实训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其中新建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考证室”配置“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考核台”设备15台,具有本课程实践教学兼考证的功能,具备培训和考取《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中级、高级》技能证书的条件。配备精良、高标准的“理实一体化”实训环境,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提供硬件基础保证。同时,本专业与多家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实现校企合作,在企业中建立企业课堂,在真实生产性环境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2.双师型师资力量的保证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组师资结构合理,教师均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多位教师从事机电一体化相关课程教学,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有扎实的实操技能,教学经验丰富,能胜任中职“机电一体化”课程的专业教学工作。另外,我校从多家大型企业中聘请兼职教师,他们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多年,生产实践知识、经验丰富,技艺娴熟。

六、教学实施与评价

1.创新教学模式

我校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营造有利于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情境,实现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项目教学。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教学突出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既强调基础,又力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紧密贴近生活生产实际,教学过程处处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与自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与任务密切相连的工作过程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与人的交流沟通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学生在组内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习有效性。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充分挖掘创造潜能,全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各种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评价改革

科学的教学评价“以学生为本”,通过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与运用能力、主动学习的方法能力与合作精神,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与激励,确保课程教学评价有效性。

我校在课程考核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进,评价主体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采用过程评价法;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工作过程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关注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由教师在各项目教学中进行,结果性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教师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评价项目的完成情况,再融入各方面表现及综合能力,实现多元评价体系,准确评价每一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情况。评价成绩由师评、组评、学生自评构成,成绩比例为70%、20%和10%,考核配分如下表所示。

考核配分表

七、课程实施成效分析

1.推进“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

我校课程开发注重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把握人才需求的区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将多门专业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

2.促进有效教学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欲望普遍不高,但教学实训情境突出“做中学”,当学生处于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扮演一定的岗位角色时,教师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生产”任务,学生迫切需要了解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按质、按时完成任务,尽力投入学习,增进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提升学习热情。通过不同岗位的实战训练,学生的岗位能力得以显现,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实训项目的开发源于企业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教学内容与项目相融合,技术水平与企业相适应。加强教师职业化培训,引导教师下厂参加实践活动及相关调研。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也促使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超越自我,更新自我。

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和各种教研活动,与校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课程建设团队取得丰硕成果。

4.促进学生技能考证的热情和技能竞赛成绩的提高

近两年,我校组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参加“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工种鉴定考证,合格率达100%。成立第二课堂技能辅导工作组,组积优秀学生多次参加广州市、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竞赛,如2013学年“机电一体化”项目获得广州市技能大赛一等奖,广东省技能竞赛获得三等奖。

八、课程建设体会与思考

通过以上多方面建设、改革与实践,课程建设更能体现现代职教新理念,采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真正体现“理实一体化”特色。采用创设工作情境的方式,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对课程及其应用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并学会做人。

随着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工作过程化”流程的调整以及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课程建设仍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总结改革经验,及时完善、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ISSN2095-6711/Z01-2016-07-0033

猜你喜欢
理实机电一体化机电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