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在中国的分布

2016-08-11 07:06李明
森林与人类 2016年7期
关键词:叶猴长臂猿灵长类

李明

灵长目为动物界哺乳纲的一目,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灵长类(本文特指非人灵长类)种类繁多,社会结构复杂,行为模式和生存方式多样。它们大多栖息于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山林中,多为树栖,少数生活于地面,杂食性,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不同类群的灵长类不仅具有不同的分类特征,而且有着各自的起源演化历史。全球有657个灵长类种(亚种),目前中国有26种。中国的灵长类为懒猴科、猴科和长臂猿科3个科。

懒猴科:仅见于滇桂的雨林

懒猴科属灵长目原猴亚目,是一类体型较小的灵长类动物,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栖息在热带或亚热带密林中,白天蜷伏在树洞等隐蔽的地方睡觉,夜间外出觅食,吃野果、昆虫,善于在夜晚捕食熟睡的小鸟。基本不到地面活动。懒猴科动物无一定发情期,怀孕期约为4个月,一般在冬季产仔,每胎产1仔。

该科在中国分布有蜂猴和倭蜂猴(小懒猴)两个种。它们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仅见于云南、广西南部边缘的热带沟谷雨林和炎热丛林中,栖息在海拔700米以下。蜂猴见于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其最北分布线在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元江沿岸和景东无量山的低海拔地区。倭蜂猴是1987年发现的中国兽类新纪录,分布更为狭窄和偏南,仅见于云南南部的河口、屏边、马关、麻栗坡和金平一带。

蜂猴喜欢独自活动,行动甚为缓慢,因为畏光怕热,所以白天蜷伏在树洞等隐蔽的地方睡觉,夜间外出觅食,很少到地面活动。由于蜂猴白天很少活动,地衣或藻类植物会不断吸收它身上散发出来的水气和碳酸气,在蜂猴身上生长、繁殖,并把它严实地包裹起来,使蜂猴有了和生活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衣,很难被敌害发现。因此蜂猴又叫拟猴,意思是可以模拟植物色彩,躲避天敌的伤害。蜂猴一年四季均可交配,怀孕期在5-6个月,每胎1仔,多在夜间分娩。

倭蜂猴外形和毛色与蜂猴相似,但体型要较蜂猴小。倭蜂猴主要以蚂蚁、昆虫和水果为食,也取食树皮和树浆。有报道称在食物短缺时,倭蜂猴专靠取食树胶渡过难关。倭蜂猴的繁殖率较低,一般是一胎一仔。平均寿命大约20年。

猴科:中国灵长类的主体

猴科分为猴亚科和疣猴亚科。在中国,猴亚科只有猕猴一个属,而疣猴亚科则包含乌叶猴属、长尾叶猴属和仰鼻猴属。

猕猴属是中国现在灵长类组成的主体,目前共有8个种,即短尾猴、熊猴、台湾猕猴、北豚尾猴、白颊猕猴、猕猴、达旺猴和藏酋猴。其中,白颊猕猴是最晚发现的,于2015年在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发现。

猕猴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各种生境。猕猴为优势种群,适应性强,目前最北分布点在太行山区,最南分布区在海南岛。藏酋猴和短尾猴的分布范围仅次于猕猴,但前者偏北,后者偏南。熊猴主要见于云南、广西和西藏的南部边缘山区。北豚尾猴则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元江以西、怒江以东的局部地带。中国特有的台湾猕猴局限于台湾岛上。猕猴属动物是一类社群性很强的灵长类动物,一般雄性等级序位较高,特别是猴王在猴群中起支配作用,竞争也最激烈。

乌叶猴属是以植物叶为主食的树栖性旧大陆猴。中国分布有5个种,即印支灰叶猴、黑叶猴、菲氏叶猴、白头叶猴、戴帽叶猴。它们多栖于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或石灰岩山地。戴帽叶猴只发现在滇西北贡山独龙江河谷,滇西北高黎贡山是它们分布的东缘地带。印支灰叶猴分布于云南怒江以东的无量山、哀牢山、西双版纳、黄连山等地区。菲氏叶猴则主要分布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地区。白头叶猴仅见于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地区。黑叶猴仅栖于广西十万大山以西向北至黔西南和黔北的部份石灰岩山林。

长尾叶猴属在中国仅分布一种——喜山长尾叶猴,仅见于西藏南部的康布曲、卡玛曲与吉隆藏布,西藏南部为其分布区的最北限。

仰鼻猴又称金丝猴,因鼻孔上仰而得名。仰鼻猴属共5个种,中国有4个种,即滇金丝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它们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仰鼻猴属拥有独特消化系统。解剖学研究发现,这一类群拥有膨大分室的前胃,胃内生存有可发酵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群。这样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具备更强的消化植物叶片的能力,能够长时间忍耐缺乏果实的季节或环境,因此也有人把它们称为“叶食者”。它们以植物的叶、嫩枝、芽苞、浆果、籽实、种子、树皮、嫩松叶、地衣、苔鲜、嫩竹叶、竹笋等为食。金丝猴没有猴王,猴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组合,家庭是金丝猴社会的基本单元。

长臂猿科:数量稀少的类人猿

长臂猿与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同属于类人猿。长臂猿因其臂长而得名,臂长于身,无尾,肩关节和腕关节非常灵活,使其能够以独特的臂行方式栖息于林冠上层,极少下地。长臂猿喜食果实,通常过着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防御着固定领域。它们3年-5 年繁殖一次,每胎1子,8 岁左右性成熟。所有的长臂猿都有清晨鸣叫的习性。长臂猿喜食果实,受到破坏的次生林往往无法满足它们对食物的需要,因此它们通常只能生存于保存完好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中。

长臂猿科分为4个属17个种(另一说法为19种),中国分布有3属6种。其中,冠长臂猿属4种——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属1种——东白眉长臂猿,长臂猿属1种——白掌长臂猿。

历史上长臂猿曾经分布至长江三峡沿岸,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正是在听到长臂猿的叫声后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不朽诗句。随着栖息地条件的恶化和生境的丧失,三峡长臂猿的记载至16世纪戛然而止。即使到了18 世纪,长臂猿仍然广泛分布于中国湖南、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如今,长臂猿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省(区)的几个保护区中。

东白眉长臂猿中国数量不到200只,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IUCN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历史上,东白眉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泸水、保山、腾冲、龙陵、盈江、陇川、潞西和瑞丽等县。最新的调查显示,东白眉长臂猿已经从陇川灭绝,现分布于保山市隆阳区和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腾冲县猴桥镇至盈江县苏典乡一带的边境地区。

白掌长臂猿有5个亚种,以体毛色泽的变化为划分依据。所有白掌长臂猿的面部边缘经面颊到下颌有一圈白毛形成的圆环,把脸部勾勒得十分醒目。部分白掌长臂猿的家庭结构中有长期的一妻二夫现象。白掌长臂猿曾经分布于中国云南的沧源、西盟和孟连等县,为该种分布的北限。1985年,白掌长臂猿在中国的数量仅为5群19-27只。2000 年以后再也没有人听到过白掌长臂猿的叫声。虽然在南滚河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地方仍然可能残存有少数白掌长臂猿,但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西黑冠长臂猿有4个亚种。西黑冠长臂猿除典型的一夫一妻家庭结构外,还存在一夫二妻的现象。种群数量1100-1400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滇中无量山和哀牢山是西黑冠长臂猿在全球的主要分布区。

东黑冠长臂猿也存在一夫二妻的家庭结构。历史上,它曾分布于红河以东的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度被认为已经从中国灭绝。截至2009 年,在中国发现3群20只东黑冠长臂猿。由于该物种目前仅存一个种群,约100只,IUCN 将其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海南长臂猿,仅分布于中国海南岛。是唯一的中国特有的长臂猿,海南霸王岭保护区是它们在全球的唯一栖息地,目前数量不到30只,仅有6只可繁殖的雌性,这使它成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

北白颊长臂猿,以脸颊两侧的白毛得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北白颊长臂猿曾分布于中国云南的勐腊县、江城县和绿春县。20 世纪60 年代,中国曾分布有大约1000只北白颊长臂猿,但是在80 年代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到100只左右。2011年12月,据相关的野外调查显示,北白颊长臂猿可能已经灭绝。西双版纳野象谷饲养的8只北白颊长臂猿为该物种在中国的野化和重引入保留一丝希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叶猴长臂猿灵长类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树懒的美梦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鄙视型礼让
A new record of the capped langur(Trachypithecus pileatus) in China
为什么人们都说猴子聪明?
叶猴与树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