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黑冠长臂猿在中越边境的喀斯特森林里

2016-08-11 07:11马长勇吴慧莹党心言
森林与人类 2016年7期
关键词:长臂猿雌性雄性

马长勇++吴慧莹++党心言

清晨,东边的天空开始泛出红色,喀斯特峰丛还被薄雾笼罩,森林里因各种鸟儿争相鸣唱而开始变得喧闹起来。这时会听到一连串非常特别的鸣叫声,嘹亮而悠扬,余音在山谷中回荡。发出这种鸣声的是森林里的歌唱家——东黑冠长臂猿。这里是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靖西市和越南重庆县交界的一小片喀斯特森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就生活在这一带。

清晨的合唱

东黑冠长臂猿曾经被认为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2002年,它们在广西被重新发现。目前,东黑冠长臂猿全球仅存约110只,其中有20-30只分布在中国境内。从2008年开始,大理学院东喜马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长臂猿研究小组在当地保护区、林业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的支持下,在邦亮保护区对东黑冠长臂猿进行研究,在丛林中跟踪观察它们的生活。

东黑冠长臂猿以小家庭的形式生活在一起,每个家庭由1个成年雄性、2个成年雌性以及几个后代组成。邦亮保护区内被长期跟踪观察的有两个家庭群(被标记为G1和G4)。目前G1家庭有5个成员,由1个雄性、2个雌性和2个约5岁的幼猿组成。G4也是有1个雄的和2个雌的,还有1个青年个体、2只幼猿和2只婴猿,共8个成员。

长臂猿的婚配制度多数为一夫一妻制,而东黑冠长臂猿可以维持稳定的一夫二妻配偶制,群体也相对比较大。东黑冠长臂猿成年雄性和雌性的特征有很大差别,雄性全身黑色,胸前有褐色的斑块。而雌性则主要为黄色或者棕黄色,胸前也具有褐色斑块,头上黑色的冠一直延伸到背上,脸部被一圈白色的长毛包围。与冠长臂猿属的其他种类相似,小长臂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神奇的变毛过程,刚出生的小猿不论雄性还是雌性都是黑色,长大后雌性变为黄色或棕黄色,但雄性会一直保持黑色。

早上醒来后,长臂猿家庭中的成员会从不同的过夜树聚到一起,有时候还会相互拥抱“问好”,然后开始准备大合唱,由成年的雄性领唱,两只雌性有时会一起配合完成高亢而激动的二重唱,它们通过大合唱告诉周围的群体:“这里是我们家的地盘,你们不能乱闯。”

树上的童年

G1一只5岁的幼猿已经开始在学着鸣叫了,现在它还只能偶尔唱一个小声的简单音节,通过勤奋学习,到9岁差不多长大成年时它才能像父亲一样进行有节奏的歌唱,然后通过优美的歌声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长臂猿的鸣叫声非常嘹亮,能够传播到一两公里之外,有时候在一个山头上能同时听到几群长臂猿同时鸣叫,此起彼伏,晨光中的森林因为它们的声音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长臂猿是树栖灵长类动物,它们一生几乎不下地,主要通过手臂交叉摆动的荡以及爬、跳、搭桥、走等姿势在树上移动,动作轻盈优美。

G4的一只雌性婴猿只有6个月大,还不能自己独立移动,只能抓住妈妈身上的毛,紧紧贴在妈妈的怀里。只有当妈妈休息的时候,它才能出来自己学着吊、爬和跳等动作,当玩累了之后它又会回到妈妈的怀里,贪婪吮吸奶水。

另一只雌性的幼崽一岁半了,还没有完全独立,它自己能进行短距离移动,但荡和跳还是踉踉跄跄的,群体快速移动的时候它还需要妈妈抱着。其他时间它大都自己玩耍,但是当妈妈抓着两根树枝摆出搭桥的姿势准备移动时,它马上会很乖巧地爬到妈妈的怀里。等到两岁之后它就不再需要妈妈抱了,它开始能勉强跟上群体行进的步伐。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小孩的妈妈会更多采用比较安全的方式,如爬和搭桥,减少荡和跳等尺度比较大的动作。

繁忙的一天

东黑冠长臂猿早上鸣叫之后会开始寻找食物,一般是由爸爸或者妈妈们带路,它们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哪条路好走。小长臂猿跟着爸爸妈妈学习如何寻找和辨别食物。长臂猿能够记住活动范围内食物树的位置,并掌握这些食物什么时候成熟,所以它们的觅食效率非常高。东黑冠长臂猿喜欢吃果实和无花果,但在冬季和春季果实缺乏的时候,它们会吃更多的叶和芽,在夏天虫子比较多的时候它们也会抓虫子吃。在取食的过程中,家长们都比较机警,倘若有蛇雕之类的大型猛禽飞过上空时,它们会及时发出警叫,然后妈妈迅速将它的小孩抱在怀里,确定安全之后才会继续采食。

东黑冠长臂猿饱食一顿之后中午便开始休息,这时候也是家庭内成员交往的好时机,理毛是它们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贤惠的妻子温柔地给丈夫梳理毛发,清理身上的虱子等异物。G4的成年雄性比较有绅士风度,也会经常给自己的两个妻子理毛。但G1的成年雄性则是大男子主义,只会享受而几乎不给自己的妻子理毛。群体内的两个妻子大部分时间都能和睦相处,彼此相互理毛,似乎没有妻妾之分。但也有例外,2008年年底,G1的两只雌性几乎在同一个月产下了小长臂猿,之后它们的关系都比较紧张,偶尔会有直接的冲突。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观察到它们在一起理毛。直到2010年年底,它们的小长臂猿相继独立后,才又重归于好,开始彼此接近对方并理毛。这可能是哺育幼崽需要更多的能量摄入,它们为了能够养活自己的孩子而争夺食物,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当孩子都长大独立后,它们又能够不计前嫌,握手言和。相比之下,G4的两个雌性一直都是错开生育小长臂猿,它们俩的关系都保持得很好,没有出现类似G1的情况。

成长的岁月

冬春季节,群内的幼猿会与成年个体步调一致,该吃的吃、该睡的睡,很少进行玩耍。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它们在早上取食之后,中午一般都是几个个体或整个家庭成员挤在一起取暖,通过长时间的休息来节约能量开支和维持体温。

在夏季和秋季,果实比较丰富的时候,小长臂猿的好动和淘气就体现出来了。在成年个体休息和理毛的时候,它们会在旁边你拉我拽,你挠我一下我踹你一脚,相互追逐或者在附满藤子的树冠上扭抱在一起打滚,玩得不亦乐乎。没有独立的小长臂猿没法跟哥哥姐姐进行大动作的玩耍,它们只能自己玩,偶尔妈妈也会陪它们玩。G1两只幼猿中有一只是雌性的,在玩耍之余会回到成年个体旁边学着给妈妈或者爸爸理毛,从小就散发着母性的温柔与贤惠。而另一只雄性幼猿则比较懒,没有玩伴的情况下会拿枯树枝当玩具自己玩,也不去给群内的其他成员理毛。

G4的青年个体似乎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保持比较远的距离,被边缘化的感觉或许很无奈,但是它必须得学会独立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它将要从这个家庭迁出,成为一个流浪者,遭到定居群体的不断驱赶,真正过着一个人艰苦辛酸的生活。当流浪独猿进入一个群体的领域时,如果被发现,就会被驱赶。如果是雄性的独猿,遭到的是群体里成年雄性的驱赶,若是雌性的独猿,则是遭到群体里两只雌性同时奋力的追赶。流浪独猿只有通过自己的打拼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然后才能成家繁衍后代。

每个长臂猿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域,相邻的群体为了争夺地盘而发生冲突。一群东黑冠长臂猿的家域范围将近150公顷,相当于大约300个足球场那么大。两个相邻的群体在家域的重叠区域相遇时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各群体中的成年雄性是冲突的主角,它们相互追逐通过比体力和耐力一决高下,双方的幼猿或者青年个体也经常会加入到冲突中,形成混战。而雌性则会通过鸣叫来为自己的丈夫助阵。由于激烈的追逐,冲突区域的树冠剧烈晃动,有如战场上战马奔驰尘扬土飞之势。有时候冲突可以持续两三个小时,其间会有暂时鸣金收兵,各自回去吃些东西补充能量,或者享受妻子的理毛抚慰,休息好之后又擂鼓再战,直到有一方体力不支而撤退。

日渐偏西,东黑冠长臂猿又开始觅食,它们要在过夜之前摄入足够的能量才能保证夜间不挨饿,它们会选择脂肪或糖分含量比较高的果实。晚餐取食完毕之后,群体内的成员又开始聚集,短暂休息之后开始分头朝着过夜树移动,个体会迅速移动一段比较长的距离,然后悄然进入过夜树,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对于过夜树它们有一定的选择性,过夜树一般都是在半山腰以上,或者接近山脊坡度比较陡的地方,过夜树通常比较小,大型的食肉动物无法爬上去。它们会重复利用家域范围内的过夜树,但不会连续两天使用同一棵过夜树,也不会全部个体都睡在同一棵树上。夏秋季节通常都是单独过夜,5岁之前的幼猿几乎都是跟它妈妈在一起睡,至少在同一棵树上。冬春季的时候一般是两个个体挤在一起过夜,以应对寒冷漫长的黑夜。

夕阳的余晖中,过夜树上的成年雌性、幼猿和成年雄性相互依偎坐在一起,充满暖色调的画面无比温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臂猿雌性雄性
大鳍鱊(雄性)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连续超促排卵致肾精不足伴生育力低下雌性小鼠模型制备和比较研究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鄙视型礼让
河南一种雌性蚜蝇首次记述
萌物
饲料无酶褐变对雄性虹鳟鱼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慢性焦虑刺激对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双酚A对雌性生殖器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