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2016-08-15 01:01交宣
汽车与安全 2016年3期
关键词:桂兰警服秀英

文 图 交宣



光阴的故事

文 图 交宣

乌鲁木齐第一批女交警

1959年3月8日乌鲁木齐第一批女子交警正式上岗了,共有18人。年轻的她们在乌鲁木齐的马路上,拿着指挥棒指挥交通。她们是怎么走上这个岗位的?在马路上站岗最难忘的是什么?有过委屈吗?后来,女子交警班为什么又撤了?离开“交警”这个岗位时,她们又是怎么的心情?时隔半个多世纪,她们还好么?

让我们与她们一起,翻开一张张老照片,回顾那段青春岁月,感受那涌上心头的酸甜苦辣……

韩玉华(72岁):1959年元月份参加工作,3月份为庆祝三八妇女节,我们正式上岗。那个时候人们都很好奇,今天岗台上怎么是个女同志。

朱玉英(74岁):这些工作上哪有女的,我们是第一批女交警。

兰秀英(75岁):我们一站上岗台,就成了现在的大熊猫。很多人站在护栏边上看着我们指挥,都觉得女同志站岗很稀罕。

玉桂兰(74岁):在马路上一走,自己确实觉得自豪得很。

在马路上一站三年,最难忘的是什么?

朱玉英:原来我们女子班是两个小时换一班岗,然后就和男同志一样,男女平等,三个小时换一班,第一班岗就要站九个小时。

韩玉华:天一亮,我们拿上指挥棒就走了,三个小时换一班岗,一直站到下午。

兰秀英:有一次,站到晚上快8点的时候,从新华路过来一辆大油罐车,那时候路上没有路灯,那车冲着我的岗台就来了。那会儿脑子第一个反应就是别把我压上了。我撒腿就跑,从岗台跑到拐角上。

在马路上受到过委屈,体会过委屈吗?

玉桂兰:委屈肯定是有的,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新疆那个雪大得没办法说,冷也没办法,自己买毡筒,两个人换着穿。有多少力量,我就出多少力量。辛苦也罢,累也罢,冷也罢,感觉心里还是很愉快的。这样才对得起这身警服。

朱玉英:我们岗位上有三个人,发两件雨衣,下雨的时候,谁站岗谁就穿上穿上以后其实还不如不穿,一下完雨,雨都流到雨靴里,回去倒水。

韩玉华:夏天很热,热得实在没办法就弄个太阳伞,还不是现在这样的太阳伞,是帆布的,如果没放好,风一来,就把伞刮起来,你还得追伞去。

张玉琴: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不太配合的驾驶员,刁难的时候,你都得听着,就觉得挺委屈的。也有困难的时候,但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那时是一种普遍现象。

当她们知道从此告别交警生涯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兰秀英:只是听说,周总理在视察工作的时候发现女交警太辛苦了,就说了一句话:女同志不适应干交警,北京撤了,北京一开始撤,乌鲁木齐也就开始撤了。

韩玉华:当时心情很失落。大家都不说话,就想着要站完最后一班岗,哪怕多站一会也行。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了。

时隔54年,她们对女交警的工作还留恋吗?

张玉琴:看见街上执勤的女交警,有时候自己也显摆一下,很自豪地说:“原来我也是交警,现在我也变成交警奶奶了。”韩玉华:如果还有机会,我还要当交警。我没有完成的志愿,由我的儿女们来替我完成。

玉桂兰:因为第一步踏到这个岗位上来,现在还想,我们那个时候也是很了不起的。

分开半个世纪再次相聚,她还好吗?

韩玉华:当时工作的时候15岁,现在都这么大岁数了,都是奶奶级的人了,时间过的真快,七八十岁的老姐妹如果还能聚到一块,肯定激动。再一方面,因为身体的关系,有些人也许不在了,可能就剩下几个人了,见面肯定很激动。

朱玉英:从62年到现在,都54年了,几十年不见,如果见面了要热情地拥抱,只要还健康,就很好了。

张玉琴:很多年没有联系了,很想念她们,你们还好吗?

50多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的女交警已经成为交警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有突发天气状况、重大活动保障的时候,还是路面执勤、站岗的时候,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尽管那身庄严的警服让人从心底里有一丝敬畏,但,她们清澈透亮的笑容,让每一个走进她们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真诚和温暖。

第一代女交警着新式警服

FIRST

乌鲁木齐第二代女交警

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美丽到甚至每天在指挥交通时都会遭到“围观”。行人经常会在大十字的那个天桥上停留,就为了一睹女子交警的风采。

1997年,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成立了女子交警中队,成为当时西北五省区唯一的女子交警中队,马慧贤、海热尼沙、袁玉芳等10名女交警成为乌鲁木齐交警的形象代言。

猜你喜欢
桂兰警服秀英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同期听力(六)
如果这都不算爱
男子穿假警服遇真警察 被拘留8天
警察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
一件警服
A Boy and His Tree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