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方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临床效果观察20例

2016-08-15 02:44朱晓迪
光明中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药灌肠疗效观察

朱晓迪



中药灌肠方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临床效果观察20例

朱晓迪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咸阳 71204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方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方。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恢复肝功能、降低血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的治疗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灌肠;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肝功能障碍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程度轻重不一,预后差且临床死亡率较高,是临床的急危重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2013年 2 月—2015年 2 月,笔者采用中药灌肠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患者2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9例,女11例;观察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5±12)岁,全部病例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昏迷期,均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1],且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排除下列情况:(1)有神经、精神症状的其他脑病者;(2)近期服用精神类药物;(3)患酒精性肝硬化且仍继续酗酒者[2];(4)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消化道出血者;(4) 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用药者;(5)有灌肠禁忌证者。

1.3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限制蛋白饮食及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方,药物组成:石菖蒲20 g,郁金20 g,厚朴15 g,生大黄15 g,生地黄15 g,玄参15 g(由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科煎制成200 ml/袋),灌肠前应将药液加温至常温,患者取侧卧位,将药液缓慢注入,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为1h以上,每日2次,两组均以7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疗效观察(1) 观测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精神情况的变化。(2) 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前和2个疗程后血浆氨、血尿素氮及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学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1.6疗效标准根据肝性脑病的诊断及分级标准[3],评价患者的生活节律、情感/性格、认知、意识状态、语言行为以及精神运动的情况,评价肝性脑病的治疗转归,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死亡。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治疗前后ALT、TBIL、NH3、TFN-α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LT、TBIL、NH3、TFN-α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3 讨论

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硬化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占 90% 以上[4],而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与严重肝功能障碍和(或)门体分流有关,使内源性或外源性毒性代谢产物,未经肝脏代谢清除,在体内积蓄,致全身代谢紊乱,从而出现以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5],肝性脑病的治疗目前无特异性方法,临床仍以综合、对症治疗为主。

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病位在肝、脑,与肾、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是由于湿热疫邪、秽浊侵犯中焦,脾胃虚弱,胶着不化,邪毒上袭,蒙蔽清窍所致,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且病情危重。中药灌肠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伤寒论》中就有记载: “用猪胆汁和醋少许,灌谷道排宿食恶物……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胆汁,皆可为导。”由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科制备的中药灌肠方是针对邪气上攻、湿热蕴毒而制,具有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抑制肠内细菌,减少氨形成,降低血氨,促进肝功能恢复之功效。通过我们的研究,证实常规西医治疗配合本中药灌肠方对肝性脑病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可以进一步研究,以拓展加强在临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Hoyumpa AM,Desmond PV,Avant GR,et al.Hepatic encephaopa-thy[J].Gastroenterology,1979,76(1):184-195.

[2]刘茵,毛德文,王振常,等.大黄煎剂与乳果糖灌肠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比较[J].中医药导报,2006,12(12):23-25.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81-93.

[5]王佳駹,李绍白.肝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8.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2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5-0648-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解新科2015-03-13)

猜你喜欢
中药灌肠疗效观察
应用中药灌肠方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对策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中药灌肠配合中西药内服的疗效
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