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省(区、市)国民体质水平与人均预期寿命的相关研究*

2016-08-16 01:07蔡友凤房殿生肖水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民寿命体质

蔡友凤, 房殿生,肖水平

(海南大学体育部,海南 海口 570228)



我国各省(区、市)国民体质水平与人均预期寿命的相关研究*

蔡友凤, 房殿生,肖水平

(海南大学体育部,海南 海口570228)

通过对2000年和2010年我国31个省(区、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国民体质水平数据进行研究,根据相关分析建立起一元线性回归函数。研究表明:国民体质水平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线性关系相关度很高,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充分论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助于延年益寿”的观点。

人均预期寿命;国民体质水平;相关系数

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印发了《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性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提高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放到了重要位置。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国民体质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增强人民体质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已用法律与法规的形式对此提出明确的要求。《体育法》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测定制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制定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状况”。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规定:“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我国已形成了五年一次的国民体质抽样监测与研究制度,已完成我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的建设并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长寿是人们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由于个体在体质、遗传、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人的生命长短相差悬殊。研究体质与寿命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体质作为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影响寿命值得研究论证。在2000年和2010年,我国进行了国民体质监测和人口普查工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

作为直接参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工作人员,在体质测定中曾多次遇到受测人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体质好能否延年益寿?”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专家和北京体育大学的教授,答复是:“没有直接的关系证明这一点,但体质好表明生活质量高,这对健康与寿命是有益的。”国家能否通过国民体质的水平来预测人均预期寿命的长短,国民体质水平变化能否反映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指标与人均预期寿命是否相关,对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问题对国家把握人口政策的决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鉴于以上思考,体质与寿命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能否对这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这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提高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宣传力度所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也是本文希望实现的目标。本研究主要定量论证国民体质水平与人均预期寿命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在阐析人均预期寿命与国民体质水平指标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引用我国31个省(区、市)国民体质(得分)综合指数和人均预期寿命两项指标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合不同时点数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分析国民体质整体水平与人均预期寿命的相关性大小与变化趋势。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国31个省(区、市)总人口和抽样监测人口,我国31个省(区、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2000年国民体质得分指标以及2010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1] [2] [3]

1.2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逻辑推理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数据使用MATLAB软件包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2 引入统计数据源的理论依据

2.1国民体质水平综合评价

关于体质的概念,目前体育界和中医界已有统一认识,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在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阶段性。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研究表明,体质应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和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4]。本文研究所采用数据2000年使用国民体质得分,2010年使用了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两个数据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阐述。

2.22000年国民体质得分

2000年国民体质综合评价表现为体质总得分由于量化评价的局限性,体质的综合评价主要是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三类指标按3:3:4或2:3:5或1.5:3.5:5的权重进行换算。其具体方法是:先测量并计算不同性别、年龄、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其次用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制订出各单项指标的评分表;然后按实测值查分并加权重,即为个体的体质总分。例如,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体质评价指标形态类(身高标准体重)为15分;机能类(台阶试验和肺活量体重指数)35分;素质类(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50分。假定某个男性大学生测定身高1.70m,体重60km,台阶试验53分,肺活量体重指数64,50m7.0s,坐位体前屈8.9cm,查各个单项评分表后,他的形态得分是15分;机能得分是28分;素质得分是41分,那么该生体质总得分为84分,按照评定等级应为良好体质得分[5]。

2.32010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

指数,是一种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的相对数,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以 2000 年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相应指标的平均数为基期数据,固定基期同度量水平,将这个水平定位在数值100上,即第一次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指数的数值将会在100上下波动,指数的数值越大表明体质水平越高。“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又是如何加权的?权重就是每个指标在全部指标中的重要程度的系数。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从 3个方面进行加权处理,分别是指标加权、分组年龄全国人口数加权、省(区、市)人口数加权。

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首次使用“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来描述国民体质总体水平。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作为人群总体体质水平的综合评价工具被广泛使用。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是反映人口总体体质水平变化的无量纲动态相对数,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类指标构成,依据不同年龄的体质特点,各年龄组选用6-9个指标,共计20个指标,包括身高标准体重、身高、肺活量、网球掷远……简单反应时。综合指数主要是在对每一个个体的数据的基础通过加权处理后来反映总体状况。[6]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应用解析: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是描述群体体质水平的综合指数,主要用于群体体质水平的纵向和横向评定。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数学模型:CI=∑Pjf i ∑Ki(xij/ x i)

即 CI=幼儿权重×幼儿体质综合指数 +成年人甲组权重×成年人甲组体质综合指数 +成年人乙组权重×成年人乙组体质综合指数+老年人权重×老年人体质综合指数。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数学模型可解析为以下 3 种主要形式:全年龄段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各年龄段人群体质综合指数、各地域人群体质综合指数。[7]

2.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研究体质与寿命的相互关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指标。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因素所影响。一方面是社会的,包括环境,经济,医疗,生活质量等因素,另一方面是遗传的,包括生物遗传、体质、心理及个体因素差异。[8]这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不尽相同。目前,科学上还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但可以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预测某个国家或地区群体的平均生存的年限。这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9]。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要用到一连串的数学公式。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则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个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7]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问题是要始终如一跟踪同时出生的这一批人的完整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目前采用方法是对同一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水平进行统计计算,来代替同一代人在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段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水平。换言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通过统计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而推算出来的。例如,假设某年某区人口调查。当年出生是1000人……,5岁是987人……,65岁是865人……,80岁是434人……,然后根据尚存人数计算出这一群体的平均预期寿命。[10]

3 结果与分析

3.12000年、2010年我国31个省(区、市)国民体质水平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据

表1 2000年和2010年31个省(区、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国民体质水平指标数据

表1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国民体质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两项指标整体排序上,人均预期寿命排序前7位的省份,其国民体质水平评定排序前9位;人均预期寿命排序后6位的省份,其国民体质水平评定排序后6位(云南2010年度除外)。31个省(区、市)两个年度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排序变动幅度不大,有少数省份略有变动,其升降幅度基本在1、2位的幅度。而国民体质水平指标排序上10个省份有较大变动,占整个省份数量的1/3。究其原因:这与国民体质水平这两个年度所采用指标有关,2000年度,使用国民体质得分体现其水平,而2010年,使用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这个指标体现国民体质水平。

从二者整体数据的排序,不难得出:“国民的体质水平越来越好,国民的寿命越来越长”的结论。国民体质指标总体上,能有效反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而且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支撑,共同促进健康事业的发展。

3.2国民体质水平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函数,对2000年、2010年度我国各省(区、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国民体质水平指标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3.2.12000年31个省(区、市)人均预期寿命与国民体质得分数据相关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的matlab程序如下:

y=[78.14 76.10 74.91 74.70 73.91 73.27 73.92 73.34 72.92 73.10 72.37 72.55 71.73 71.29 71.85 72.54 71.65 71.08 71.20 70.66 70.07 71.54 69.87 68.95 70.17 67.41 67.47 65.96 66.03 65.49 64.37];

x=[70.29 69.345 68.415 69.505 69.99 70.135 71.25 67.97 66.495 67.065 66.10 68.385 65.77 67.13 67.71 65.765 66.205 66.525 65.125 67.29 64.51 66.165 64.305 66.01 65.765 60.485 63.605 62.90 63.28 56.775 62.84];

n=31;

z=[ones(n,1),x'];

[b,bint,r,rint,s]=regress(y',z,0.05);

b,bint,s,

一元线性回归的运行结果

b =

11.7350

0.8985

bint =

-1.8526 25.3227

0.69361.1035

s =

0.7349 80.39820.00002.7927

画出残差图

rcoplot(r,rint)

画出其散点图及线性拟合程序为:

a=polyfit(x,y,1)

temp=polyval(a,x);

plot(x,y,'r*',x,temp)

图1 2000年人均预期寿命(Y)与国民体质得分(X)的残差

图2 2000年人均预期寿命(Y)与国民体质得分(X)散点图及拟合直线

对运行结果的解释:回归函数为y=11.7350+0.8985x

第一个系数置信区间为[-1.8528 25.3227]

第二个系数置信区间为[0.69361.1035],可信度95%

输出S的四个值分别是:

第1个值R2=0.7349,R=0.8573即相关系数是0.8573,表示有比较大的线性相关性。

第2个值为假设检验的F值,由于F值大于其临界值4.1596,表示回归模型较好,可用。

第3个值为概率P,由于小于0.05,表示回归模型较好,可用。

第4个值为剩于方差,较小,说明模型较好。

对残差图的解释:总体来看,各个省的残差较小,因此模型较好。但从残差图可以看到,第一个省及最后两个省即上海和云南与西藏的残差区间不包含0,说明偏差较大,从人均预期寿命及国民体质得分数据看,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偏高,云南与西藏预期寿命偏低。

以2000年国民体质得分为自变量,以2000年人口预期寿命为函数的散点图拟合直线。相关系数是0.8573,接近0.9,表示有较大的线性相关性,因此特别显著。

一元线性回归函数为:y=11.7350+0.8985x

3.2.22010年31个省(市、区)人口预期寿命与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数据相关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的matlab程序如下:

y=[80.26 80.18 78.89 77.73 76.63 76.49 76.46 76.38 76.30 76.18 75.98 75.76 75.70 75.11 75.08 74.97 74.92 74.87 74.75 74.70 74.68 74.57 74.44 74.33 73.38 72.35 72.23 71.10 69.96 69.54 68.17];

x=[106.18 103.00 102.75 103.29 104.50 103.75 102.26 98.46 102.94 96.62 99.64 101.62 102.13 104.34 97.99 97.72 99.86 100.21 99.67 100.32 98.36 97.36 100.97 102.08 98.12 97.47 95.11 95.69 93.71 99.25 95.94];

n=31;

z=[ones(n,1),x'];

[b,bint,r,rint,s]=regress(y',z,0.05);

b,bint,s,

运行结果为;

b =

9.4189

0.6546

bint =

-13.4093 32.2470

0.42650.8827

s =

0.5430 34.45540.00003.5690

画出残差图

rcoplot(r,rint)

图3 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Y)与国民体质综合指数(X)的残差

画出其散点图及线性拟合程序为:

对运行结果的解释:回归函数为y=9.4189+0.6546x

第一个系数置信区间为[-13.4093 32.2470]

第二个系数置信区间为[0.42650.8827],可信度95%

图4 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Y)与国民体质综合指数(X)散点图及拟合直线

输出S的四个值分别是:

第1个值R2=0.5430,R=0.7369即相关系数是0.7369,表示有比较大的线性相关但没有达到0.9以上,因此不是特别显著。

第2个值为假设检验的F值,由于F值大于其临界值4.1596,表示回归模型较好,可用。

第3个值为概率P,由于小于0.05,表示回归模型较好,可用。

第4个值为剩余方差,较小,说明模型较好。

对残差图的解释:总体来看,各个省的残差较小,因此模型较好。但从残差图可以看到,最后两个省即云南和西藏的残差区间不包含0,说明偏差较大。

以2010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自变量,以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函数的散点图拟合直线。相关系数是0.7369,表示有比较大的线性相关,但没有达到0.9以上,因此不是特别显著。

一元线性回归函数为:y=9.4189+0.6546x

4 讨论

从2000年与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和国民体质水平比较分析来看,两项指标数据相关度高,相关系数2000年为0.8573,2010年为0.7369;散点图建立起一元线性函数的回归模型拟合直线。

我国31个省(区、市)人均预期寿命总体增加,国民体质综合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自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3.43岁;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已回归正常,但云南和西藏人均预期寿命和国民体质水平仍然偏低。究其原因,这主要由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这两个省经济水平低是影响该地区人均寿命低的最主要因素。如:2000年云南人均GDP为8744元,全国倒数第三,而与同时期上海的人均GDP(70622元)相比,相差8倍。当人们还在为最基本的衣食生存而奔波劳作时,根本无暇顾及或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其次,这两个省的自然环境有共同的特征,海拔较高。尤其西藏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更是突出。西藏面积大、气候寒冷,人口密度小且居住分散等现实状况,这些因素都导致组织医疗救治困难等社会现实;自然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该地区人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和体质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

历时10年,两个年度研究指标数据间相关性存在差距,受多方面原因影响。人均预期寿命数据的获取,经过多年来的科学规范普查,数据相对稳定客观。而对于2000年的国民体质得分而言,2010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更加规范,但仍不是特别稳定,体质综合指数的进一步测度分析和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客观获取。随着多次人口普查和体质监测数据的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会更加明晰。人均预期寿命和国民体质水平的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也是我国人口普查和国民体质监测的周期定为10年和 5 年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国民体质水平将更加密切,具体表现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上。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自然环境对于国民体质水平和人均寿命的影响将伴随着两者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显现,并且影响程度将逐渐加强。

5 结论

5.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国民体质水平相关度高,相关系数:0.8573(2000年)、0.7369(2010年)。表明:相对于整群人口而言,体质好完全可能益寿延年;得出“体质越好,寿命越长”的结论。

5.2根据人均预期寿命和国民体质水平散点图建立起一元线性函数的回归模型,从逻辑上推理,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生命的周期可以延续。这从另一个视角验证了“生命在于运动”是一个科学的论断。

5.3通过对人均平均预期寿命与国民体质综合水平的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契合点,都受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决定因素的影响,两者变化互相验证,互相支撑。

[1]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10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3] 盛来运.3-9分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Z].中国统计年鉴,2013

[4] 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 蔡睿,江崇民,郑迎东,张一民.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数学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 2005,25(3):30-32

[7] 许冠生.细节决定活百岁[J].新华文摘,2005,13

[8] 鲁小波,陈晓颖. 中国各省人均寿命影响因素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2):72-78

[9]苟晓霞.解读人均预期寿命[J].中国统计,2012,12:52-53

Correlation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National Physique and Expectation of Life in China

CAI You-feng, FANG Dian-sheng,XIAO Shui-ping

(The Departmen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China)

The sportdom has not certainly produced an explicit conclusion.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31 provinces (area)of China, the population expectation of life and the order of rank on national physique, this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wo factorshave a stronger relevance.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this study justified the opinion thatthe enhancement physique prolong the life.

life expectancy;national physique;correlation coefficient

2016-06-13

蔡友凤(1980-),女,湖北洪湖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通讯作者:房殿生(1976-),男,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质健康促进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GJ 14-56); 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资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海南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QJY1251514)。

G804.49

A

1007-323X(2016)04-0101-05

猜你喜欢
国民寿命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莲 藕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