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世界名城群

2016-08-23 10:58卓勇良
浙江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马可波罗名城重塑

重塑世界名城群

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重述辉煌过去并不是阿Q心态,目的是在未来发展中设立清晰标杆

不久前,在一个会上提出杭州“重塑世界名城”。一起参会的王旭烽说,为了避免人家认为我们“有趣”,开一个G20会就想着要打造世界名城,我们还应“重塑世界名城”,因为“我们家”原本就很厉害。

“有趣”是典型杭州话,意思是为一寻常事而得意。其实,数百年乃至近千年前,浙江何尝只有一个杭州能称之为“世界名城”,我们在历史上曾有过一个世界名城群。浙江从“十三五”开始应该有一个战略愿景,就是重塑世界名城群。

杭州的辉煌被马可波罗描写得恍若天堂。在笔者手上这个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有两章、13页多的篇幅描写“雄伟壮丽的京师(杭州)市”,而叙述苏州等地往往只用一页篇幅。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方圆170公里,有12000座桥梁、10个大广场或市场、12个用途比较广泛和普遍的手工业、160万户人家、3万多驻兵。

马可波罗显然是夸大了,我们不能顺着杆儿往上爬。元朝杭州人口数字不好找,对于南宋杭州人口,林正秋先生1979年根据各地县志,著文指出南宋末年咸淳年间(1262-1274),杭州城区人口约43万。这与柳永写杭州的词“参差十万人家”非常相符。

同时期欧洲一些著名城市又有多少人口呢。意大利名城,世界史上非常有名的佛伦罗萨,曾集聚过达芬奇、但丁、伽利略等耀眼巨星,美国人写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引用1338年人口估计数,是10万居民,仅杭州1/4。1500年的伦敦,处在英国都铎皇朝亨利八世时期(这位国王以6个妻子及建造剑桥三一学院而著名),人口仅5万。

杭州显然不是“迈向国际名城”,而是重塑世界名城。英使马戛尔尼1793年在北京谒见乾隆返程时在杭州逗留,其副使斯当东认为杭州“城内人口繁盛程度同北京差不多”,“市内主要街道大部分是商店和货栈,其中规模之大不下于伦敦同类栈房”(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宁波作为港口城市的辉煌始于唐朝,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开埠之港。公元752年,日本孝谦朝3艘遣唐使船舶首次停靠明州,自此至838年,共有7艘遣唐使船舶停靠宁波。842年春,有商人自明州港驾商船赴日本,是最早的赴日贸易记载。宋朝在宁波设立相当于现在海关的市舶司,官署曾位于现天一广场东侧。宁波19世纪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当今已是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

清政府于1876年在温州设立瓯海关。1886年瓯海关贸易报告记载,“全年的贸易一直比较活跃”。1887年瓯海关贸易报告估计温州人口17万,这份报告慨叹“欧洲很少有城市人口在十万以上者”。当前如以大温州概念,有海外人口约80万。

重述辉煌过去并不是阿Q心态:“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而是要唤起重塑世界名城群的信心。目的是在未来发展中,设立清晰标杆,激励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城市建设发展工作。

打造世界名城群的关键是开放。中国由于独特的地理构造,自人类文明开初以来至19世纪中期,“孤悬”于欧亚大陆东端。10余岁随父谒见乾隆的小斯当东说,“在西亚和欧洲,不少古代久盛不衰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文明古国甚至不知道中华帝国的存在”(乔治·托马斯·斯当东《小斯当东回忆录》)。中国15世纪以来至20世纪中期的落后,闭关锁国是主要原因。

开放能打破顽固的均衡格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开放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加速器。开放确立了一个新的参照系,在现有格局中具有了一整套新目标;开放将令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在现有山河中具有了新矿藏;开放将引进稀缺的高级要素,在现有架构中具有了新动力。

后发地区的开放亦即学习。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可以说是极其贪婪地向西方学习,三四十年前被称为欧美“优等生”。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很重要一条,就是放低身段,坦承不足,全面深入观察别人,急所先学先用。

重塑世界名城群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做好城市建设发展工作。这就当前而言是政府各项工作的龙头和基准,更是政府的一束工作集。建议在建设世界名城群标杆下,实事求是提高建设发展标准,既强调传统文化和山水形胜,也强调精致大气和现代科学,切实沉下心来打磨千年名城。

猜你喜欢
马可波罗名城重塑
重塑未来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北威州名城名展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
李沧:再造与重塑
“马可波罗花世界”品牌精彩亮相
重塑灵魂
会展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