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水平略有回落 风险挑战比较突出
——一季度全省万家样本企业专项监测报告

2016-08-23 10:58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浙江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率负债杠杆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杠杆水平略有回落 风险挑战比较突出
——一季度全省万家样本企业专项监测报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两链”风险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有效化解依然任务繁重

去杠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短期与长期、风险与增长等各种关系,把握好去杠杆节奏。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省主动去杠杆、率先去杠杆,到2015年全省企业资产负债率已回落到57.3%。但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一季度专项监测显示,产能过剩行业、高耗能行业以及纺织服装、房地产、商贸流通等行业杠杆水平较高,舟山、台州、绍兴、宁波等地杠杆水平较高,大中型企业杠杆水平明显高于小微型企业,民营企业杠杆水平高于国企、外企。两链风险和不良贷款“双升”是去杠杆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企业杠杆水平:主动去杠杆早于全国,目前已回落至2004年水平,但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2008年以来主动去杠杆,杠杆水平逐步下降

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2002-2007年,随着宏观经济、出口、房地产景气度上升,浙江出现一轮显著加杠杆,200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达到最高点61.5%,高于全国3.2个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与全国相比,浙江率先主动去杠杆,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5年为57.3%,比2007年最高点回落4.2个点,基本回落至上一轮加杠杆的启动水平,但仍高于全国和江苏、广东等省份同期平均水平。

图1全国与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趋势

七成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70%。监测显示,一季度资产负债率高于70%企业占比29.2%,其中有30.1%的服务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70%,高于工业1.8个点。尽管高负债企业占比较小,但风险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和妥善处理。

(二)杠杆结构性问题突出,企业、行业、区域间分化明显

产能过剩、高耗能行业以及纺织服装、房地产、商贸流通等行业杠杆水平较高。从工业看,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高负债企业(资产负债70%以上)占比35.2%、高耗能行业高负债企业占比31.8%、纺织行业高负债企业占比31.9%,分别高于全省面上6、2.6和2.7个点。从服务业看,商贸业高负债企业占比38.5%,物流业高负债企业占比32%,房地产业高负债企业占比32.8%,分别高于全省面上9.3、2.8和3.6个点。

舟山、台州、绍兴、宁波等地杠杆水平较高。监测显示,高负债企业占比较高的地区主要有舟山(37.3%)、台州(34.6%)、绍兴(32.3%)、宁波(33.2%)。

大中型企业杠杆水平明显高于小微型企业。监测显示,全省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高负债企业占比分别为32.2%和31.7%。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高负债企业占比高达40.1%。小微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高负债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的28.8%。

民营企业杠杆水平高于国企、外企。监测显示,高负债民营企业占民营企业总数比例为30.4%,高负债国有企业占国有企业总数比例为28.8%,高负债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占外资企业总数为24.8%,高负债民营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国企和外资企业。

去杠杆面临的形势:“两链”风险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有效化解依然任务繁重

(一)“两链”风险有所缓解,但仍需积极防范

“两链”风险面上有所改善。监测显示,有15.9%的企业反映行业“两链”风险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工业企业占比16.8%,环比下降6.3个点,服务业企业占比14.9%,环比下降1个点。有16.5%的企业反映区域“两链”风险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工业企业占比17.3%,环比下降7.2个点,服务业企业占比15.6%,环比下降1.3个点。

图32016年一季度各地市“两链”风险情况

部分行业“两链”风险仍然较高。分行业看,纺织(24.1%)、化纤(24.4%)、电子机械(18.5%)等传统行业“两链”风险较为突出,分别高于面上8.2、8.5和2.6个点。除金融(29.4%)、房地产(16.2%)外,物流(15.7%)、商贸(15.2%)、信息(15.9%)等服务业重点行业“两链”风险上升的企业占比均低于面上水平。

部分区域“两链”风险仍然较大。分区域看,金华(22.3%)和绍兴(21.3%)“两链”风险最高,分别高于面上水平5.8和4.8个点。可喜的是,杭州、温州等地区“两链”风险相对较低。由于杭州产业结构、产业层次更高,一季度反映“两链”风险上升的企业占13.4%,环比下降3.7个点,低于面上水平3.1个点。温州“两链”风险爆发最早,经过几年的化解处置,“两链”风险得到初步控制,一季度反映“两链”风险上升的企业占14.7%,环比下降4.2个点,低于面上水平1.8个点。

(二)企业资金链仍处于紧绷状态

四成左右企业流动负债(1年以内的负债)占比偏高。从工业来看,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50%以上企业占比高达43.3%,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30%-50%的企业占比为26%,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30%以下的企业占比为30.6%。从服务业来看,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50%以上企业占比高达36.6%,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30%-50%的企业占比为43.4%,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30%以下的企业占比为30.6%。

应收账款水平仍然较高。分别有27.1%的工业企业、26.1%服务业企业应收账款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分别有59.7%的工业企业、57.6%服务业企业应收账款与去年同期持平。

企业资金运作仍存隐患。调研显示,政策贷款中企业依赖过桥融资、借新还旧的比例上升,隐患通过展期、调整结息等方式延缓不良风险爆发的情况有所增加。此外,考虑到目前全省企业贷款中保证方式贷款占比依然较高(1/3左右),未来“两链”风险仍可能持续暴露。

对策建议

争上市,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大力推动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境外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降低杠杆水平。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鼓励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PE)等投资科技型创新企业。

减税费,增强企业去杠杆能力。落实好已出台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对特定行业采取过渡性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研究降低社会保险费的缴费比例。

甩包袱,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在“两链”风险较高的行业、地区,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惜贷。各地区要总结化解“两链”风险的经验做法,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两链”上重点风险企业监测,做到早发现、速隔离、妥处置,防止风险传染扩散。

去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各地要加强对资不抵债企业摸查监测,对风险企业分类处置。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盘活不良资产,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努力引导实体经济企稳向好。

重创新,支持新兴行业适度加杠杆。针对信息等新兴行业低杠杆现状(62%的信息经济企业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鼓励和引导进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提速发展。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率负债杠杆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你的负债重吗?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资产负债率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