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流行态势与防控对策

2016-08-23 00:26河北工程大学教授马兴树
兽医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禽病安全措施肉鸡

河北工程大学教授 马兴树

禽病流行态势与防控对策

河北工程大学教授 马兴树

一、禽病流行态势

1.禽病之始:免疫抑制原广泛存在。免疫抑制原—破坏免疫细胞、抑制免疫细胞增值、降低免疫功能,使禽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所有因素。

2.禽病之首:病毒病的危害居首位。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贫血、安加拉病等,都是禽病感染范围广,危害大的疾病。

3.禽病之痛:禽流感从暴发流行到平稳散发。年年预防,年年发生,但流行的毒株都不完全相同,大流行—暴发—地方流行—散发,几乎都是经历这样的过程。而且某一地区内可同时存在抗原性不完全相同的流行毒株。

4.禽病之痒: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支原体病。(1)血清群多:大肠杆菌≥174、沙门菌≥2 500、支原体≥19种;(2)地理分布:全球;(3)耐药严重:普遍;(4)病型复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皮肤、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5)宿主多样:哺乳动物、禽类、啮齿动物、人等。

5.禽病之变:病原变异加快、症状变化复杂。(1)病原变异加快:流感病毒—基因型7.2.3.4、7.2.3.2、2.3.4.4,血清亚型H5、H7、H9、H6、H10;新城疫病毒—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X4型。(2)症状变化复杂:流感—HI≤5、5~8=类非典型ND、8~12=慢呼;大肠杆菌病—神经症状;腺病毒感染—心包积水。

6.禽病之杂:混合、继发、协同感染。(1)混合感染:AL-J+RE+MD,LPAIV+大肠杆菌+MG/S+AL+IB+球虫。(2)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支原体。(3)协同感染:支气管堵塞—病毒(NDV/ IBV/IBDV)+细菌(140属270种)+支原体(MG、MS)+曲霉菌+饲养管理;腺胃炎、“肠毒”、气囊炎。

7.禽病之噎:安加拉病频发。多发生于3~6周龄肉鸡,偶发于20周龄内的蛋鸡;突然死亡,背朝地、脚朝天;病程8~14 d,死亡率20%~75%;眼观病变涉及心脏、肝、肾、脾及腺胃等器官。

8.禽病之伤:禽伤亡、人伤心。(1)禽伤亡:死亡率18%(发病率≤6%),500日龄死淘率20%~25%(0.5%~0.8%),快大型肉鸡42日龄出栏率85%~90%(98%),黄羽肉鸡90~160日龄出栏率80%~85%。(2)人伤心:经济损失≥300亿元。

二、禽病防控对策

1. 查明病原谱:知己知彼,有的放矢。(1)大数据:信息收集,处理技术,以“数量”换质量。(2)建立信息系统:传染病突发事件监测信息系统、传染病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重大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

2. 遏制禽病之源: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1)建筑性生物安全措施:物理性屏障。(2)观念性生物安全措施:制度和计划。限制外来参观者,喷雾消毒与淋浴,更换外套与鞋帽,确立清扫、消毒程序,制定免疫计划,群间批次、密度,病死鸡处理,疫病暴发时的应急措施。(3)操作性生物安全措施:日常工作细则。培训工人熟悉生物安全措施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协调工人、鸡群、饲料、设备及其他物料间的关系。

3. 增强体质:降低易感性、改善免疫力和复元力。抗病育种:降低禽群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体质:改善禽群免疫力和复元力,使用全价性饲料、微生态制剂、接种疫苗。

4. 防控禽流感:任重而道远。做好环境监测,监测病原;接种疫苗;治疗采用中西结合,联合用药。

三、禽病防控展望

利用新技术阐明“病原-宿主-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开发新的药物或疫苗,用立体思维解决二维问题,将是未来5~10年突破禽病防控瓶颈的关键。(本文根据会议录音及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禽病安全措施肉鸡
化工企业易燃液体处理的安全措施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四种禽病流行状况的简要分析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措施的优化
肉鸡腹水咋防治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玩轮滑
禽病综合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