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猪病流行态势与防控对策

2016-08-23 00:26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
兽医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种猪场活疫苗毒株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杨汉春

主要猪病流行态势与防控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杨汉春

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目前,猪场PRRS疫苗免疫或PRRSV感染十分普遍,商品猪场普遍阳性,阴性种猪场越来越少,PRRS已成为许多猪场的“常在性”疫病,阴性种猪场使用减毒活疫苗后变成阳性,能独善其身保持的种猪场屈指可数。

现在疫苗种类多,而使用无序,很多人盲目使用,而且是长时间使用,高频度免疫。但PSRRV毒株的多样性急剧攀升、变异与演化速度加快,出现了不少新的毒株,PRRSV野毒株和疫苗毒株在猪场共存,难以区分是野毒感染还是疫苗感染,猪场多个毒株感染和循环,重组毒株不断出现,包括野毒株间的重组、疫苗毒株与野毒株间的重组。

2015年流行和传播面扩大,造成很多猪场感染和发病,疫情涉及地区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浙江等地。

1.不稳定因素。猪场存在高致病毒株感染与传播,猪场存在多个毒株循环与感染,新毒株经引种、人员、运输工具等传入猪场,猪群中出现新的毒株,高致病性减毒活疫苗的不科学使用都造成了猪场PRRS的不稳定的因素。

2.流行趋势。PRRS的稳定与控制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生产效益,PRRS的临床发生和流行将屡见不鲜,类NADC30毒株(群)将继续流行,PRRS持续变异、演化与重组,新毒株与流行毒株将层出不穷,PRRS的复杂程度和防控难度将日益加剧。

3.防控策略。重视和强化猪场生物安全,科学和合理使用减毒活疫苗,倡导和推行种猪场PRRS净化及区域净化,研制与开发全新的PRRSV疫苗。

3.PRRSV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准则。(1)适用于“猪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疫情发生猪场;(2)选择安全性好的活疫苗;(3)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一次免疫”(4)猪群稳定后,应停止使用;(5)经产且抗体阳性母猪群不免疫(ELISA抗体阳性率80%以上);(6)阳性猪场的阴性后备母猪或引进的阴性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一次。(7)阳性/稳定猪场不应使用活疫苗;(8)阴性(种)猪场禁止使用活疫苗;(9)阳性种猪场不应使用活疫苗,开展净化构建阴性种群;(10)公猪(站)禁止使用活疫苗。

4.理想的PRRS疫苗。一是安全性要好;二是效力高—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三是免疫猪不带毒、不排毒;四是疫苗毒不变异、不返强、不与PRRSV野毒株重组;五是不诱导免疫抑制;六是可以区分疫苗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七是广谱—针对多个毒株。

PRRSV的变异和新毒株的产生是永恒的,除非我们的环境中没有PRRSV,我们无需去追逐PRRSV的变异,应以稳定控制为目标,虽然我们无法阻止PRRSV的变异和新毒株的出现,但能够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降低PRRSV变异和新毒株出现几率,延缓其变异和新毒株出现的速度。

二、猪伪狂犬病(PR)

2011年出现的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新毒株,PR再度流行,波及所有主要养猪区域。

1.典型的临床症状。发生于疫苗免疫猪群,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神经症状、高死亡率,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神经症状、死亡。

2.反思。是什么导致猪伪狂犬病毒新毒株出现呢?长期使用伪狂犬病疫苗、猪场种猪群带毒、猪场不实施净化、阳性(带毒猪)长期免疫—因免疫压力造成病毒的变异。值得我们注意,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毒株的毒力增强、抗原性变异,变异毒株还会继续传播,有可能会再出现新的变异毒株。

3.控制策略。立足于现有猪伪狂犬病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伪狂犬病阴性猪场和尚未受到伪狂犬病病毒新毒株感染的猪场,首要措施是加强生物安全;引种监测、人员控制、运输工具的清洗消毒、灭鼠;净化是彻底控制猪伪狂犬病的唯一出路。

三、猪流行性腹泻(PED)

PEDV变异新毒株的出现和广泛流行,从2010年底暴发,2011—2013年疫情从蔓延到有所缓和,至2015—2016年有所反弹,预计未来PDE会继续流行,成常态化,PEDV将继续变异和演化,不可避免会出现新毒株。

加快新型疫苗的研制进与开发,强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提高现有疫苗的免疫效力,提升母猪群的母源抗体水平是防控PED的主要防控策略。

四、猪瘟(CSF)

1.现状。防控效果总体较好,但仍有零星散发疫情发生。临床上仍以母猪繁殖障碍等非典型猪瘟为主,但不少猪场引猪瘟疫苗质量问题或免疫程序不合理,而在哺乳仔猪或/和保育仔猪出现典型猪瘟。2015年以来,发生猪瘟的猪场不少,母猪产死胎增多,哺乳仔猪、保育猪发病,死亡率高的可达50%。

2.提示。我国猪场猪瘟疫苗免疫并不十分理想,疫苗质量的问题还是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猪瘟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低于80%的猪场有可能出现非典型猪瘟,而且猪群发生猪瘟的风险会很高。

3.防控策略。切实做好猪瘟的疫苗免疫防控,使用高质量的猪瘟疫苗,建立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开展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种猪场应自发、自觉地开展种猪群猪瘟的净化工作,建立猪瘟阴性种猪群(场),区域净化或全国根除猪瘟势在必行。

五、细菌性疾病

1.副猪嗜血杆菌病—最主要的继发感染细菌病。在哺乳后期、保育期、70 d转群后两周是易发阶段。致死率很高,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死亡剖检呈现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和关节炎、脑膜炎。各种抗菌药物对发病猪的治疗均难以奏效。常继发于PRRS和PMWS。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转群后的生长育肥阶段(80~120日龄之间)出现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主要的并发病和/或继发病。常继发于PRRS,冬春等气候变化时节多发。

3.防控策略。控制病毒性疫病,降低饲养密度,降低呼吸道病原菌的传播,猪舍环境的卫生消毒,降低病原菌的污染,合理的药物预防与保健措施,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根据会议录音及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种猪场活疫苗毒株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规模猪场疫病免疫方案参考
一位“老兵”眼中的畜牧业变迁——访沈阳正成原种猪场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复方黄芪对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