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

2016-08-24 01:58胡经文阮慧琴刘美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德心内科评判

胡经文,阮慧琴,郭 燕,刘美丽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jingwenhu@163.com)



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

胡经文,阮慧琴,郭燕,刘美丽*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710061,jingwenhu@163.com)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4月入科实习的75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入科实习的9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和医德教学,实验组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及实习生受表扬次数。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和受表扬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能明显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

案例教学法;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医德教育

案例分析法也被称为个案研究法,是指运用临床病例,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训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2015年7月~2015年12月,笔者将案例分析法应用于96名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心内科实习的75名护理实习生设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心内科实习的96名护理实习生设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科室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方法是在实习生入科第1天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入科教育,包括科室的相关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医德教育以及护患沟通中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及技巧等内容。第2周开始进行专科疾病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每周1次,每次2节课,每节课90分钟。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导,讲授为主。实验组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以引导护理实习生结合临床病例主动学习专科疾病知识和职业礼仪、医德操守、职业精神等为要点。具体步骤如下。

1.2.1培训。

对授课老师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法培训,使授课老师了解其整个步骤和注意事项。培训内容包括:①案例分析法的概念和意义;②苏格拉底询问法[2]:要求授课老师使用苏格拉底询问法进行授课培训。其流程是:讲授者先不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不断向学习者发问,引导学习者寻找正确的答案。明确授课老师是指导者、学习促进者和主持人的角色,主要起鼓励、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引导护士围绕案例思考,鼓励和启发她们对案例进行评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并提出相关问题,不断修正假设和干预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③学生分组及角色分配:每3~4个学生为1组,分配组长和组员;④案例设计的要求:案例均来自于临床上近3年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包括专科常见疾病和护患关系两大部分。具体为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临时和永久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6大专科疾病和出入院指导、静脉输液护患沟通、围手术期护患沟通3个实习生与患者之间容易出现纠纷的环节。由护士长组织,总带教老师和教学组长设计案例共9个,分别由6位教学组长老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与教案,并负责授课,每次学习2~3个案例。

1.2.2实施。

首先,授课前1周,给每组实习生组长发放案例资料,要求其组织组员阅读资料,复习教科书上相关章节,查阅文献,初步总结出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授课时明确老师是引导学习的角色,由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临床典型案例的发生经过,讲述案例的背景、原因、典型表现及相应的理论;其次,组织护理实习生分析讨论案例,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引导护理实习生深入思考,启发他们对案例进行讨论、评判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最后由授课老师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对焦点、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和提出改进要求。

1.3评价方法

采用中文版本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3],对两组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调查。量表总分为70~420分,得分越高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实习生提名表扬的次数。该表在患者出院时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当场收回。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s)

2.2两组护理实习生提名表扬次数比较

实验组护理实习生提名表扬的人均次数为(15±2.03)次,对照组护理实习提名表扬的人均次数为(6±5.16)次,两组护理实习生提名表扬的人均次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模式以老师讲课为中心,单纯地向学生灌输专科知识和医德医风理论,结合临床案例教学比较少。这种教育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研究前期做的调查中,85.6%的护理实习生在出科意见征求中提出“希望老师能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热情,也能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临床病人,提高临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恰当的处理好医疗人际关系。

3.1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

心内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实践时间为8周,时间较短,他们的临床经验和专科知识相对比较贫乏,并且临床很多情况与教科书上的讲述不完全相符,面临着从理论型向实践型转换以及陌生的工作环境,部分实习生难以适应角色。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相关的难点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或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专科疑难重症观察知识的基础上,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作出综合评判,实施正确的护理处置措施[4]。该方法有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评判性思维的逻辑模式,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推理模式相联系,把头脑中孤立、分离的知识转化为一套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策略与程序,缩短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表1中显示应用案例分析法后,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以及认知成熟度维度得分都得到明显提升,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3.2应用案例分析法激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以实习生为主体,以临床真实典型案例为基础,提前1周让学生了解要学习的案例和学习要求,在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想象力的同时,调动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实习生在小组讨论中将各自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与其他同学分享,相互补充完善,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促进了师生双向交流,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实习生的沟通及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5]。

案例分析法在应用中能否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与授课老师的思维能力和授课技巧有较大的关系。所以,授课老师不仅要充分准备高质量的临床案例,还要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总结实践经验,学习和调整思维技能和专业态度,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案例分析法改变了教学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6]。

3.3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医德教育知行合一,规范实习生的职业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长期以来,部分实习医院注重实习生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实习生的医德教育活动,个别实习医院即使开展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7]。在临床实习中,实习生本身就因其资历和经验欠缺而受到部分患者的排斥,加之他们的某些临床技能操作存在不规范之处,对患者的服务态度或是沟通策略上存在着某些不足,这样一来就容易为医患矛盾的发生埋下隐患[2]。当前苛刻的医疗环境对医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显示实验组实习生受到患者及家属提名表扬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实习生通过学校的医德教育虽然掌握了一些医学伦理学知识,但是医学服务理念模糊,大部分医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实际的伦理问题。案例分析法的适当运用,实现了医德教育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向师生双方共同学习知识的转变,医学生主动地学习医德理论、主动地认同和接受医德原则与规范并主动地将其内化为医德信念。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实施临床阶段的医德教育能够实现知行合一,激发实习生的医学职业精神,规范职业行为,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1]柳丰萍,王红红,邹叶青.护理案例论坛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22.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7-130.

[3]美慧,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4]金丽萍,宁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52-854.

[5]陈月娥,黄燕梅.案例分析法在急诊科全日制实习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4):89-90.

[6]刘红,刘书香,戴莉.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67-69.

[7]廖生武.实习生医德知行合一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4):442-443.

〔编辑吉鹏程〕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and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

HUJingwen,RUANHuiqin,GUOYan,LIUMeili

(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E-mail:jingwenhu@163.com)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in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and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Methods: A sample of 75 nurse interns came to practice in November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allocat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96 nurse interns came in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allocat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tern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aught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cores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 times of prai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Both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praise of the inter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Introducing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to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can improve nurse interns′ clinical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Meanwhile, it i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nurse interns′ medical humanistic spirit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Case Teaching; Nurse Intern; Clinical Teaching;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E-mail:lml1965@126.com

R192

A

1001-8565(2016)04-0603-03

2016-05-27〕

2016-07-03〕

doi: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4.17

*本研究受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基金资助(2014yk48)

猜你喜欢
医德心内科评判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