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2016-08-26 14:56钟凤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新课标

钟凤珍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提倡自主、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面对这些学习方法,自觉性差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恰当的学习策略;基础差的学生存在着参与和交流的障碍;新课程内容多、课时紧,无法留给“学困生”较多的时间复习巩固,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关键词:新课标;学困生;成因;具体学习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06

一、新课标下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 何为“学困生”

现代意义上的“学困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这些“学困生”的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但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些特点使“学困生”有别于其他特殊教育的对象,诸如弱智生、道德品质差的学生等。

2.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的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对学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电影、录像、舞厅、电子游戏机、桌球等娱乐设施的日趋多样化诱惑着广大中学生,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

(2)家庭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家庭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促进子女健康向上发展,例如: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不断对子女加压,造成子女心理负担过重。有些学生的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甚至离婚,子女无人教养,缺少温暖和乐趣,导致其对前途丧失信心。部分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袒护和放纵,致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不思上进等坏习惯。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中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些学校因教育部分功能减弱,导致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呈减弱趋势。例如:学校教育被简单化为教学、升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学习尖子生的身上,放松甚至放弃对多数学生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不顾,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从课堂到课堂,从读书到读书,学生无任何的兴趣可言。

(4)教师因素。部分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偏低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有些教师缺乏整体观念,没有“补差”意识,也会加剧两极分化。有些教师的个别辅导不能落到实处。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同一尺度,对部分学生有压力。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些学生面对规则的单音节词都不知所措,对他们来说,英语单词实在难记。有些教师对学习“学困生”鼓励和表扬少。有的教师课堂提问面有局限性,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被教师提问,甚至一学期一次都没有,这样就滋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扼杀了学习主动性及兴趣。

(5)学生因素。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在起始阶段没打好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以致后来学习起来很吃力,虽然也用功,但成绩提高不大。有些学生具有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力稳定性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常碰到困难或遭遇失败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6)考试“指挥棒”影响。考试是衡量教学的重要标准,学校和教师仍然坚持在中考总复习教学中跟着上一年试题或下一年将要采用什么题型的“感觉”跑,中考考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一味地搞与中考正式考试相同内容、相同题型和难易度的模拟性练习,使“题海”泛滥成灾,复习中偏重抓“偏、难、怪”,忽视基础知识,造成越来越大的两极分化。

上述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

二、新课标下解决英语“学困生”的办法

1. 要克服“学困生”思维发展的缺陷

首先,在对“学困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运用问题研究的因素,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克服“学困生”的“思维惰性”,引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通过教学使“学困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学会区分教学内容,加强“学困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理论成为学习的核心、基础和主干。再次,要注重发展“学困生”思维的独立性,可在学生相互合作中求得思维的独立发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予“学困生”最低限度的帮助,增加其独立学习和活动时间、培养提问、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

2. 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特别是对“学困生”,让他们受到与优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树立学习信心。为此,需充分利用成就性需要。首先,在“最低要求和无限发展”的思想指导之下,教师应保证“学困生”每上一节课或个别辅导之时,都能学有所得,而不是“奉陪末座”。其次,明确交代教学活动的目的,让“学困生”在目标明确的小步子中前进。这样,既易于达到目标,又能具体地看到学习成果。此外,应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学困生”再差,也会有自己的进步,只是我们常常着眼于差,用非学困生的水平去衡量他们,所以老觉得无进步可言。教师需要牢记“数子十罪不如奖子一长”的古训。让他们坚定信心,奋发向上,从而不断进步,显示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3. 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良好的双向反馈。教学历来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这里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原则。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间生争先,帮助“学困生”过关。特别是“学困生”,要多一点关心,仔细观察,因势利导,对他们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成功,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使他们从教师的赞扬中得到鼓励,千万不要伤其自尊心。如果课堂上他们写不出单词,背不出课文或回答问题欠佳,教师应亲切地说:“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或“If you are more careful, 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这样就会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其怀着良好的心态,专心听课,积极思考,向更高层次迈进。二是感化性原则。这是指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教师要对“学困生”以饱满的情怀和真挚的关心,甚至是偏爱去影响感化他们,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的上进精神,促使他们重塑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果学生稍有差错,就训斥讽刺,甚至变相体罚,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学习热情也会一落千丈,后果将不堪设想。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4. 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积极活动以创造性的思维为前提,创造性活动不可能在心理压抑、缺乏自信、恐惧等状态下进行。心理障碍中最大的是害羞、怕错、无自信,三者又是以怕错为主。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可过多地指责学生在语言操练中出现的错误,而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听、说、读、写的英语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勇于从错误中求进步,便可形成“排除心理障碍,错而后通”的良性循环。

5. 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

6. 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不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认识其意义和作用。一方面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建设、对外交往需要外语,未来的社会接班人必须掌握一门外语,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讲“小道理”,即结合他们自己的前途,使他们懂得掌握一门外语对于他们将来自主择业、帮助事业发展有很大好处。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确立起高尚的学习外语的动机,从而对外语学习感兴趣。

总之,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教师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内课外多下苦工夫:在教学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精神压力及强化学习内驱力;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四中学 341100)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