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教学法,做好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2016-08-26 14:58岳代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动力数学教学问题

岳代科

摘要:问题掌握型教学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是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创设问题情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明白问题掌握教学的原则,寻找适合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模式,探索数学知识成功掌握的途径,改变数学学习的落后面貌。

关键词:问题;数学教学;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1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的心脏。问题成功掌握教学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是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创设问题情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主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成功掌握教学移植了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思想和问题教学法的思想策略。布卢姆教授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教师要更新观念,相信学生人人都能掌握知识。布卢姆还认为:“如果学生没有学会,是因为没有恰当的程序来保证教师的讲解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在高中新课改的条件下,探索和寻找出适宜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程序,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问题成功掌握教学体系包括:1. 需要——学习的动力系统。2. 目标——掌握学习教材的教学系统。3. 反馈——矫正的测试系统。4. 成功——学习动力的维修保养系统。学生总是从需要开始获得动力,产生学习动机,通过学习——考试获得成功或通过学习——考试——再学习——再考试获得成功。当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和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学会学习。经过对挫折的分析和对成绩的评价产生信心,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新的心理需要,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如何给学生创设问题成功掌握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更有机会成功呢?

一、强化学习动力系统

人的根本动力就是需要,学习也不例外,需要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的目标,挖掘数学问题的趣点,设置发现问题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改善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

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使自信心成为学习动力。一个人在受到鼓励和赞扬时,总会心情愉悦,更愿意从事所做的事情。笔者对于每一个学生总是毫不吝惜鼓励和赞扬,就是在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时,也总是充分肯定他们的正确之处、成功之处,将批评与赞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信心百倍地去改正错误、攻克难关。学生的成就感、表现欲等心理需求比较强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满足学生这些心理需求,学生就会更有主动性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

引导学生探究追求,使好奇心成为学习动力。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探究问题、追求新知。在教学中,笔者总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上下相连的一个个问题的链条,让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入手,对提出的起始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研究例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解决了初步的问题,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这样,好奇心又促使他们不断探究新的问题,并能一直钻研下去,直到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创设科学竞争态势,使竞争意识成为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态势,这种方法许多教师都在采用,不过,他们往往只是通过排名次让学生去竞争,也就是让学生只计较学习结果,而不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科学。笔者在教学中尽力创设科学的竞争态势,尽量讲究竞争的科学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展开竞争,使竞争意识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运用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来处理教材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是通过小单元教学,使学生达到完全理解、彻底掌握的水平。首先,应该把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按一定知识结构和教学进度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形式下,通过及时反馈,发现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并针对他们的缺漏,给他们必要的辅导。两、三天后再根据他们的“缺漏”进行第二次平行性的测试,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当第一次形成性测试后,如果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存在共同的问题,教师应在班级重点讲评。第二次测试的成绩应追加适当的分数,不失时机地给予精神鼓励,让学生由此而产生“赶上去”的成功感,然后进入新一单元的学习。

其次,要多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问题教学法”是八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逐步风靡世界的一种数学教育模式和学习活动。“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教学互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新问题,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问题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善于交流的良好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出问题,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情景是问题教学的关键。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和创新性。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是寻常的,是人们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通过新的角度看老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三、及时复习、巩固,适时反馈、矫正

在实践布卢姆掌握法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及时复习、巩固、反馈发现学习不足,然后通过矫正以平复挫折感,强化需要心理。及时复习、巩固,特别要落实课后作业的独立完成和及时订正,这将对所学内容是否掌握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为了避免错误的大量积累,必须及时进行测验,适时反馈。单元测验起点要低,知识点分布要细、要广,试题容量要大,试题分值要少,这样容易让学生取得高分,获得成功的喜悦。出试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从而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对于第一次单元测试没有获得成功的同学应该提供第二次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予以鼓励性的追加分数。分数是学生学习的杠杆,是润滑剂,也是兴奋剂,能消除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原有的自卑、厌学心态,唤起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顺利完成高中课程。

四、创设成功机会,补足动力维持体系

由需要产生的心理动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必须由人的意志品质来维持这种内驱力。布卢姆认为:内在动机意志力由三种内驱力组成:求知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只有充分发挥维持系统的三种内驱力,才能使学生的动机真正变成成功的动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意志去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我们不论在教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出试卷时都注意遵循多给学生创设成功机会的原则,多给鼓励性评价,不断地补充维持学生动力意志的燃料,追求教学成功。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第一中学 553200)

猜你喜欢
动力数学教学问题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动力船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