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提问

2016-08-26 15:00叶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提问英语课堂

叶玲

摘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其理论之一,是不可忽视的。不断提升教学实践中的学生自主能力成为教师课堂的主控点。为了更好地将理论投身于实践,改善、解决学生不敢提问、没有问题的病态学习模式,以研究课堂实际为基准,不断探索其学习的不足,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好地践行新课改之下的新课堂模式,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参与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享受提问答疑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学生;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13

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凭经验认为学生会在某个方面有疑问,以此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并力争将问题一一解决,而后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这样“全懂了”似乎就成了教育成功的标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事实上,我们的学生不仅课堂很少提问、不敢提问,即使在家庭、在社会也很少表示不同意见,就是那些走出国门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的佼佼者也明显暴露出了不善于质疑、不善于交流的弱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敢、不想和不知如何提问题。

这一现象在农村课堂显得尤为突出。相信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都会发现,不管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课后辅导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提问,即使有很多的书本知识他们还不能理解,很多的课外知识他们还不了解,“提问”对他们来说还只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但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如何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能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优化的学习效果,我们师生都将任重而道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出发,对激发学生的课堂提问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转变观念,鼓励学生提问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问题,即使有疑也不敢问。然后,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教师问什么,他就答什么;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最终觉得自己学得够多,且无疑可问。

这一现象令人深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我们总想着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学生能不能解决,却对学生的提问意识重视不够。要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有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意识,才能将任务型的课堂教学落到实处。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可以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提问。我们不仅应该想着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想办法怎样让学生思维的动力源泉永不枯竭。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1. 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题”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提出和探讨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大胆质疑。培养积极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形成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勤于思考、奋发进取、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风气,使学生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必担心因为问得不好或答得不好可能会受到的批评或嘲笑,消除不必要的疑惧心理。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以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真正目的。

2. 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在我们农村学校各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的良好环境下,我们教师就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这个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还比较新奇的事物。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好奇,通过图片、flash或英文电影片段等让学生直接感知一个鲜活的英语世界。其次,要多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朗诵英文小短文,模仿English speakers做些难度适中的英文对话,还可以编演一些英文小短剧等,让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树立信心,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实物、实事入手,采用各种形式创设生动活泼、趣味四溢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能力。

3. 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提问”范例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经常问一些高水平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因此,教师可以以某个问题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使其产生疑问,并进入一种疑难情境,使其必须集中精力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和潜能来分析问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已被导向深入,故能在原本无疑之处发现新问题。再加上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若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问题的思考方式,既可以缩短自己产生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又可以提高问题的质量。反之,教师若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进行引“问”,往往容易为学生所忽略或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4.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答疑解惑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专制型的家庭教育尽管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高一些,但他们却牺牲了对自由和自主的追求。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由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请学生在新课一开始提出预习中的问题;也可以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还可以在课中安排学生自学时让其提出问题,总之要让学生及时提问,养成有疑就问的习惯。

三、掌握技巧,指导学生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提问能力,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

学生提的问题往往缺少针对性和目标性,有的问题离教学的内容相去甚远,给课堂教学带来无序性。因此,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身边出发提出问题。此外,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校内,应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实践活动渗透,从而增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以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以下方法来扩展提问量:1. 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2. 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3. 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四、灵活处理,正确应对学生提问

1. 尊重学生劳动

首先,教师上课时教态亲切,平等待人,尊重和真诚地关爱每个学生。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在无形之中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新异见解,鼓励学生敢于持有和教师不同的意见与观点,敢于和教师、同学讨论和争辩。

2. 适时评价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

3. 积极评价

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在这一兴奋状态中,学生为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会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地“抢着”提问。

4. 重视创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五、加强“双基”,督促学生提问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要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而好奇心往往就是“提问”的开始。因此,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学生提问的前提和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尽可能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懂得更多与此相关的各种知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的目的。相信随着学生自身视野的开阔,知识量的增加,思维也会越加活跃,越来越多的问题就会出现在脑海中,也自然会不断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积极提问了。

总之,激发学生提问,形成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传授知识只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应该更为重要。因此,要在教学工作中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我们还需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春英.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文教资料,2006(2月号中旬刊).

[2] 岳喜玉.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宪美,陈晓日.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26).

[4] 鲁 恒.让提问在教学中锦上添花[J].基础教育论坛,2010(9).

[5] 张 含.前戏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专刊),2010(2).

[6] 刘 蕾.初中英语课堂“问而不答”现象的调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 邱军勤.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M].延安:延安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①浙江师范大学 321004;②浙江省莲都区雅溪中学 323000)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提问英语课堂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