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6-08-26 15:15张丽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培养

张丽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景,变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40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只针对高智力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都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2.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实践证明,学习动机激发的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变教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敢于创新。为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 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生学会创新

1. 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大纲(修订版)》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快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质疑,发表新见解。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知识,创新正是从这里开始。

3. 实际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不是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要求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四、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笔者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郊中心小学 746000)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