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万吨的渔肥市场,里面的门道你知道多少?

2016-09-03 10:44张煜李天乐杨华王浩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当代水产 2016年12期
关键词:肥水藻类水产

■ 张煜 李天乐 杨华 王浩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800多万吨的渔肥市场,里面的门道你知道多少?

■ 张煜 李天乐 杨华 王浩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福安海蛏塘肥水

施肥养殖是水产养殖的传统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分析了池塘施肥的重要性及益处、渔肥市场情况、市场上常见渔肥的优劣点。渔肥产业规范化迫在眉睫,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政策为导向,促进渔肥行业的健康发展。

池塘肥水

池塘水体施肥是我国渔民由来已久的养殖习惯,目的是培育水体良好的藻相。良好藻相可解毒、净化水质、提高水体溶解氧,还是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天然优质饵料。在千百年的养殖实践中,池塘肥水的重要性及益处已被广大养殖户接受,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促进细菌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肥料中无机成份溶于水被水中浮游植物吸收,使其迅速繁殖;肥料中有机成份则先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待被细菌分解为溶于水的简单有机物及无机盐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食物链第一环节的细菌和浮游植物大量增长,促使以此类生物为食的后续环节——浮游、底栖动物的迅速发展,最终为各养殖对象利用而生长。因此,渔肥是养殖生物的间接性饲料。

二是增加水体溶氧量。白天池塘水体70%以上溶氧由藻类光合作用产生,一般可达6mg/L以上,高的达15mg/L。充足的溶氧是保证养殖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水质因子,在促进池塘水生态系统物质及能量流动和转换中起关键性作用。

三是增强水体自净力。浮游藻类可络合水体悬浮颗粒物,使水体清爽洁净,同时能吸收、络合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为养殖生物提供健康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因此藻类是最经济解毒剂,肥水是生态解毒方式。肥水放苗可减少解毒药剂的使用及提高苗种成活率。

四是稳定水环境。藻类在池塘水体物质循环中有供氧、吸收、络合等重要作用,生长良好的藻类对水体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有缓冲、降解作用,可有效避免水质大范围波动。

五是提供遮蔽场所。甲壳动物生长都要经历十几次以上的蜕壳,每次蜕壳都是场“磨难”,要避免阳光辐射、预防天敌及同类伤害,因此清澈透明的水体不利于其蜕壳生长。肥水能增加水体浑浊度,降低透明度,减弱太阳辐射、减缓水温变化和御防敌害,为其栖息提供安全隐蔽的场所。

渔肥种类

目前,池塘肥水施用的肥料种类很多,根据成份可分为农家肥、化肥、有机肥、生物肥、氨基酸肥和有机碳肥6类。

农家肥即人畜禽粪便,特点是价格便宜、来源广、容易获取,营养元素较丰富全面、肥效持久,不会造成藻类大量暴发。缺点是不易发酵完全,易带大量致病微生物及未分解的有害物质,易造成养殖生物发病、水质恶化、溶氧大量损耗。

化肥多为氮肥、磷肥、钙肥,优点是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肥效快。缺点是肥效短,使用不当短期内会促进有害藻类爆发性增长,施用过多易造成池底质板结,酸碱失衡,引起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水质恶化。

有机肥为发酵完全的有机物(动植物残体、有机质等),并通过人工手段调节营养成份如氮磷、微量元素等的配比及含量,与农家肥有相似性,因此除具有农家肥的优点外,还富含各微量元素及多种活性有机小分子物质,养份更全面,肥效较快、持久,不带致病菌及寄生虫。价格适中,对经济价值较低鱼类的养殖不会产生过大成本压力。缺点一般由生产有机肥厂家引起,如生产工艺不到位、人为降低加工成本致肥料发酵不完全,添加过多氮磷肥导致氮磷比失衡引起蓝藻爆发等。

生物肥即通过生化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对生活垃圾、人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彻底杀灭肥料中有害生物,再通过有益菌发酵,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质,添加微量元素调节营养配比而制成的一种生物有机肥料,是微生物、无机物、有机物的结合体。因此,生物渔肥除具有传统渔肥肥水的功效外,还可调节改善水环境。缺点为肥水耗氧量大,易造成水体缺氧;氮磷含量较低需配合其它肥料施用以保证肥效;价格略高要5,000~7,000元/吨。

氨基酸肥即以氨基酸类物质为主要成份的原料,在水产养殖中多用于高经济价值品种。优点为可直接被藻类吸收、肥效好、见效快,培养出的藻类多为饵料藻类如硅藻、绿藻,且氨基酸本身即为营养物质,可被养殖生物吸收利用,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减少养殖病害发生。缺点是肥效短,需经常施用;价格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

有机碳肥,随着水产养殖“碳源”概念逐渐推广,给池塘补充碳元素,促进养殖水体生物絮凝团形成,净化降解有害水质,维持水环境稳定平衡的培水方式愈发受到水产技术人员重视。有机碳肥属有机肥范畴,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有机肥。尽管它们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但有机碳肥中的碳养份并非是有机质所含的全部碳,而是指土壤或水体微生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有机碳。因此把富含小分子水溶有机碳的植物营养肥料产品,称为有机碳肥。其中小分子水溶有机碳在水溶液中检测分子粒径平均值小于650纳米,含量需满足在肥料中占比为5%以上,而普通商品有机肥中小分子水溶有机碳含量小于1%。

目前,有机碳肥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生产上多采用发酵工业技术。其中以“发酵工业废液(酵母)和生物质(蔗渣)为原料,通过降解废液提高有机碳产物活性”生产方式的有机碳肥备受推崇。随着人们对植物营养元素碳作用的重新定位及对“化学农业”施肥方式带来的缺陷的再次认识,调节水体或土壤碳氮比培育生物多样性,提高化肥利用率,具有生态环保功能的有机碳肥在我国必将成为传统有机肥的升级替代品,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渔肥市场

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池塘养殖产量及平均单产均处于世界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蛋白质的需求愈来愈旺,旺盛的需求刺激着水产养殖产量的扩大。针对肥水产品市场,有资料指出我国内陆可养水面2,734万hm2,已开发536万hm2;滩涂总面积217万hm2,已开发16万hm2,以每公顷每年投入量1,500kg计算,内陆及滩涂养殖所需渔肥类产品共约828万吨;滩涂总面积217万hm2,已开发16万hm2,以每公顷每年投入量1,500kg计算,已开发的水面年需求量至少为24万吨。

但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大及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病害大量爆发、药残急剧增加,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近年来各种打着“调水”、“稳水”、“改善水环境”、“预防鱼虾病”等旗号的渔肥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尤以华南的广东、华中的湖北、湖南为甚。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时在广东省有上千家生产肥水产品的厂家,其中湛江有400~500家;华中地区,除去非专业厂家,专业从事肥水产品的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湖北,也有200多家,年总产量20万吨以上。目前,肥水行业缺乏政策性引导,渔肥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产品繁多、但无主流。目前市场销售的渔肥一般来自酿酒企业、味精厂、豆粕厂、酱油厂、食用油炼油厂的加工衍生品。一部分兽药、饲料或肥料生产企业根据各自条件及需要生产部分渔肥。此外,一些加工企业及作坊也生产一些渔肥产品。众多企业生产的渔肥产品名目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效果参差不齐,在市场上各自为政,涉入规模小,尚无龙头企业或领军品牌主导某个片区渔肥市场。

欠缺规范、尚无标准。我国水产渔肥尚无国家统一的产品标准,渔肥生产迄今并无明确技术规范,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无法达到规范生产。此情况下产生的管理真空,影响渔肥的产品质量及使用可靠性。

缺乏引导、使用盲目。我国渔业养殖户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养殖技术较为缺乏,肥水市场混乱,各种广告满天飞,养殖户使用渔肥多通过经销商推荐,缺乏专业技术人士指导,在渔肥施用上存在盲目性,若遇效果不理想,则将原因都归于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赊欠赖账严重等一系列纠纷,导致企业坏账增加运行艰难。

存在误区、接受度差。在养殖技术欠发达地区,养殖户多为老一辈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新观点新产品接受程度较差,还停留在化肥肥水的传统思想;同时经济收入决定成本投入,生物渔肥、有机碳肥、氨基酸肥等属于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新品种渔肥,价格一般比化肥高,养殖技术较差或养殖经济效益较低养殖种类的用户便不舍得施用此类肥料;再加上化肥中的氮、磷元素无需转化可直接供藻类吸收利用,肥效快,立竿见影,而上述渔肥重在调节、改善水环境,养份需经进一步转化后才被藻类利用,肥效释放相对缓慢,施用2~3天后才有所体现,此更导致了很多养殖户对新品种渔肥的认可度差。

总之,随着人们对盲目施肥造成的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超标,鱼病逐年增多等弊端的认识,“调节水体、改善水环境”的培水方式逐渐被接受,水产养殖需要能替代化肥、改良水质、优质高效、价格实惠、符合国情的肥水类产品,此为渔肥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商机。渔肥行业需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同时企业应把好产品生产质量关,水产经销商或水产技术人员应多专研行业知识努力提升技术素养,不能瞎指导而酿成生产事故,更不能因追求经济利益蒙蔽养殖户。

猜你喜欢
肥水藻类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加油!水产人!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