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6-09-03 01:03毛莉姝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陈毅群众

兰 清,毛莉姝

(成都工业学院 a.党委组织部;b.人文与艺术系,成都 611730)



陈毅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兰清a*,毛莉姝b

(成都工业学院a.党委组织部;b.人文与艺术系,成都611730)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身实践智慧。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毅始终做到:鞠躬尽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心怀赤诚,真心尊重人民群众;根植于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甘为孺子牛,用心服务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率先垂范,牢牢凝聚人民群众;心怀感激,功劳归于人民群众,体现出他丰富的群众路线思想和卓越的群众工作艺术。陈毅群众路线思想对于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践行群众路线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陈毅;群众路线;思想;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将这一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成为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制胜法宝。在艰难困苦、出生入死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的建设时期,陈毅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群众工作实践当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表现出他坚定的群众路线意识和卓越的群众工作艺术。当前,学习和研究陈毅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陈毅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史”。在党的群众路线形成过程中,1929年9月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里三次提及“群众路线”,这是目前已知的对“群众路线”的最早文字表达。陈毅的群众路线思想不仅仅停留于文字,更是在他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烙下了深深印记。

(一)鞠躬尽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核心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的思想深深扎根于陈毅脑中,并且内化于心、外化于形。1934年秋,红军主力部队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的陈毅与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项英,转移到赣粤边地区,带领红军在与中央及其他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同敌人进行了三年顽强的周旋与斗争。那段时期是陈毅革命战争生涯中最艰难的日子。敌我力量悬殊,敌人穷追不舍,部队只好转到深山中开展游击战争。衣食严重短缺,环境艰苦恶劣,陈毅带领红军饿了吃树皮草根,困了睡树林山洞,却从不骚扰百姓,不给百姓带来困难。敌人用各种恐怖手段对人民群众疯狂屠杀、镇压,民不聊生,陈毅要求:“反动派把老百姓的房子烧了,我们拿打土豪的钱给修,反动派打死了老百姓,我们派人送钱去慰问。”[1]红军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全力支持,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人民群众:如此舍生忘死、艰苦顽强地坚持斗争,并非为自身高官厚禄,而是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

(二)心怀赤诚,真心尊重人民群众是前提

图1陈毅宣布《入城守则》:野战军“到了城里不准再‘野’”

作为一名杰出的共产党人,陈毅情感上的最高体现就是始终满怀对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真心实意地尊重和爱戴人民群众,把他们当亲人、当朋友。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陈毅作《入城守则》报告要求:“攻击市区,绝对不准开炮,绝对不准爆破。进城以后,坚决执行‘不入民宅’。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2]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个清晨,当上海的百姓打开门窗看到的是劳累不已的解放军在十里长街上衣着整齐地睡着了,这份让人震撼不已、心生敬意的“见面礼”,体现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人民群众的爱,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在陈毅心目中的分量。同年5月31日上海工人纪念“五卅运动”大会上,陈毅说:“上海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我们是归队来了!首先,让我代表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向保护大上海的人民群众,致以热忱的感谢!”[3]然后向2 000多名工人代表深深地鞠了一躬。陈毅真正做到了尊重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目的,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工作标准,从而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上海渡过了难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三)根植于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基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只有紧紧地团结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陈毅清晰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游击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必须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坚强后盾,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游击队难以生存,更难以发展下去。因此,赣南游击战期间,他带领红军扎根在当地百姓中,与百姓生死与共。在面临“清剿”的危急时刻,得到了当地群众不顾生命危险的保护;在面临生活困难的时候,人民群众主动想办法支持。历史证明,3年的赣南斗争能够坚持下来,关键是游击队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紧密依靠群众,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上海解放初期,陈毅通过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紧紧依靠团结各阶层人民,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破坏和封锁,全力做好上海生产恢复和社会稳定,成功地接管和改造了被称为“世界冒险家的乐园”——上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 共产党人不但有能力打碎一个旧中国,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中国。

(四)甘为孺子牛,用心服务人民群众是根本

群众路线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脑海里,关键是要实践,落实在具体行动中。陈毅始终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做好事、解决好困难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行为准则,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解放初期的上海百废待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陈毅告诫市政府工作人员说:“船载千斤,掌舵一个。愈是高级人员,愈要学习对人民负责。”“我们要选一个高的标准,从我起,来称一称。”[4]1947年7月的一个深夜,特大台风突袭上海,多处沿海堤岸决口,市区严重积水。第二天一早,陈毅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拎着鞋子,涉深水到军管会,踩着泥泞到高桥炮台浜视察抢堵工作。“二六”轰炸后的第二天,他冒着生命危险到杨树浦发电厂视察,鼓励工人抢修,实现了42小时恢复发电,并亲自给群众送去药品和慰问。当他看到棚户区的人们生活环境十分糟糕后,难过地自责自己没有当好市长,回去立刻找来相关同志进行研究,改善棚户区的工作随即全面展开,并逐步实现了他“把棚户区从上海消灭掉”的愿望。

(五)血肉相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关键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陈毅始终不忘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革命战争年代,他说,人民群众掩护支持我们,我们变成了群众中的一员,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苦乐与共,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开国大典前夕,在受邀为北大清华师生演讲时,陈毅坚定地说,游击战争教育了我们,共产党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什么时候离开了人民,不知道群众所想的、所要的,不为人民谋福利,去搞私利,我们就会被打败、被消灭。[5]任上海市长期间,陈毅兼职多,工作异常忙,而各界群众开会都想请他去讲话,秘书觉得工作安排很为难。陈毅说:“各界开会叫我去,要尽量安排时间去。参加大会不是为了让群众见我这个老头,我哪有啥好看的?我是想见见上海各界人士,向他们讲讲我的心里话。没有他们的支持,我这个市长就当不好。”[6]陈毅就是这样和群众心连心,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坦诚地与群众交心谈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使他在群众中建立起崇高的威望。

(六)率先垂范,牢牢凝聚人民群众是先导

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好比鱼和水的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一条就是要团结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群众。团结凝聚人民群众,首先要自己身正,率先垂范。陈毅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在与妻子张茜结婚时格外简朴,就连宴请朋友都用自己的稿费,而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竟然是一首诗:“一笔艰难成往事,共盟奋勉记佳期”。[5]他的这一举动让广大官兵深受教育,也被老百姓传为佳话。刚解放的上海,由于遭受战争破坏和经济封锁,人民生活举步维艰。陈毅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拿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来,率先垂范,克服困难。他将自己的警卫人员从16名减为6名,带头到机关食堂吃大锅饭。在他的率先垂范下,上海驻军仅仅一个月就节省下20万石军粮,大大减轻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受到了上海人民的称赞,极大凝聚起当地群众建设新中国的坚强信心。

(七)心怀感激,功劳归于人民群众是要义

图2解放军攻占上海后不入民宅,露宿街头

在陈毅的一生中,始终不忘“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党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赣南三年“叹缺粮”“野菜和水煮”“三月肉不尝”的恶劣环境下,陈毅挥笔写下著名诗篇《赣南游击词》:“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7]在陈毅心目中,人民群众的支援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党组织和军队的再生亲父母,当革命取得胜利的时候,要永远铭记人民群众的功劳。淮海战役胜利后,身为淮海前线总前委、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丝毫没有忘记功劳属于人民群众,他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二、陈毅群众路线思想的启示

陈毅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坚持的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功劳归于群众的思想和做法,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履职尽责,要有宗旨意识,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人民群众的需要、意志和行动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陈毅的一生,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牢牢扎根于他的头脑中并内化为自觉行动,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行为得到了人民群众支持,受到人民群众爱戴。当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全体党员干部更应当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干事创业,要有公仆意识,始终把心思与精力用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

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就会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终将被人民所抛弃。革命胜利后,从担任上海市市长到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陈毅始终没有因为自己职位的晋升就淡薄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观念,始终想的还是怎样当好人民的公仆。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党性要求,不愿意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疾苦,与人民群众的心远了,感情淡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严重腐蚀党的肌体,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公仆意识,本着为人民尽职尽责的态度,关心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甘为人民的孺子牛。

(三)办事用权,要有敬畏意识,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自己行为准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权力顺应民心,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就会得到巩固与发展;否则,终将为新兴的、革命的进步力量所取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8]陈毅的这句诗时刻警醒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意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人民时刻在监督,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否则就有被收回的危险。只有心怀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恪守党纪国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将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时刻警醒自己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干净为官,做一个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好干部。

三、结语

文武兼修的陈毅元帅一生写过许多诗,《手莫伸》当属最有名。诗云:“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8]这质朴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充分体现了陈毅始终把人民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成绩归功于党和人民,不仅不向党和人民伸手,还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纠正错误、继续努力的崇高思想境界。新形势下,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继承和发扬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待人民群众的崇高品质和革命风范,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更加坚实的群众根基。

[1] 陈毅,肖华.回忆中央苏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2] 杨尚奎.艰难的岁月:杨尚奎革命回忆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3] 胡正强.中国现代报刊活动家思想评传[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4] 杨尚奎.创业艰难百战多:忆陈毅在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EB/OL].[2015-05-13].http://cpc.people.com.cn/BIG5/69112/69114/69123/4683474.html.

[5]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陈毅在上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6] 《陈毅传》编写组.当代中国人物传记:陈毅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7] 袁德金.陈毅元帅[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8] 刘黎,叶菊珍.“陈毅精神”刍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4):51-54.

The Thought of the Mass Line of Chen Yi and Its Enlightenment

LANQinga*,MAOLishub

(a. Party Committe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b.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Arts,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1730,China)

Mass line is the lifeline of our party and the fundamental work line, as well as the magic weapon for our party to win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agglutination of the elder proletarian revolutionists’ experience and wisdom. Whether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war, or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hen Yi did all efforts for the people ; his heart was singleness, truly respected the people; rooted in the people, closely relied on the people; provided whole-hearted service; kept close tie with mass as flesh and blood, took credit for the masses”, and all this embodied his abundant thought of the mass line and work art for mass. Chen Yi, his thought of the mass line,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tyle construc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mass line for the leading cadres in the new period.

Chen Yi; Mass Line; thought; enlightenment

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1.005

2015-07-13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陈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与研究”(10SA167)

兰清(1982— ),女(汉族),四川彭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通信作者邮箱:738221730@qq.com。

D252

A

2095-5383(2016)01-0020-04

毛莉姝(1980— ),女(汉族),四川彭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猜你喜欢
陈毅群众
陈毅颂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粟裕宿北战前会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