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稚川移居图

2016-09-06 09:06
老年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吴兴罗浮山炼丹

□ 奕 明

葛稚川移居图

□ 奕 明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一作叔铭,号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吴兴)人,为赵孟外孙,是元代末年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

东晋葛洪(283-34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道士,炼丹家。他青年时就喜好神仙方术,非常痴迷炼丹,到了晚年嗜好尤甚。因为他不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当时人们讽刺他为“抱朴之士”,他却欣然接受,并且将他所著之书以“抱朴子”命名。他在《抱朴子》“自序篇”中说,自己为人又呆又傻,性情迟钝并且不善言谈;冠履又脏又破。虽然别人看不起他,但自己却是满不在乎。当时的风俗是,衣裳的样式一定要经常改换,或忽广领而大带,或促身而修袖,或长裙曳地,或短不蔽脚。而葛洪自己却总是老式打扮,说话则坦率真实,如果没有碰到知己,就终日不说话,故当地人称他为“抱朴之士”。

葛洪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看得非常清楚,我们从《抱朴子·外篇》诸多针砭时弊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顽强捍卫儒家传统的观念。他在官场混迹多年,也曾带兵打过仗,做过“将兵都尉”“咨议参军”“关内侯”等。当他自知在官场混不出名堂后,便决定去学习古代的仙人,服食养性,安心研究成仙得道之事:“是以车马之迹,不经贵势之域;片字之书,不交在位之家。”这就是他举家移居罗浮山的初衷。

此图,描绘葛稚川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途中的一段情景。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增城,由罗山和浮山二山合体,是道家修仙、炼丹的好去处。传说罗浮山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溪,上有神禽、玉树、朱草等仙物。画中葛稚川牵鹿,手执羽扇,妻子乘牛抱一子,另二子随后,男仆牵牛。在葛稚川前面,有担书的家仆坐在山脚下休息。画卷取全景式构图,但又不像宋画那样突出一主峰,而是强调众多山形所造成的一种整体气势和气氛。除画面左下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画法。

《葛稚川移居图》 元·王蒙 纸本设色 139cm×58cm

猜你喜欢
吴兴罗浮山炼丹
炼丹湖之旅
炼丹湖之旅
炼丹的意外惊喜
火药的诞生
浙江吴兴: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架起“最美走廊”
罗浮山与岭南道教
基于SWOT分析的罗浮山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博罗·罗浮山
漫画五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