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活动的现状调查

2016-09-07 06:06廖海霞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晚自习参与度职业规划

廖海霞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大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活动的现状调查

廖海霞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通过对大学生晚自习情况展开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晚自习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偏低、学习过程效果欠佳、持久性能力有限;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晚自习时长、晚自习频率、晚自习认知、晚自习态度和晚自习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方面差异并不显著;任职情况和网络社交制约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年级差异;自我效能和职业规划制约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专业差异。

自主学习;晚自习参与度;晚自习能力;研究性教学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1]。作为自主学习的主流群体,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和能力是其主体性释放的重要渠道,更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获得的重要途径。晚自习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深入研究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量化其自主学习的参与度,本研究以大学生晚自习情况为切入点,通过调查大学生晚自习这种自主学习的频率与周次,统计分析他们在晚自习自主学习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得分,进而获得当前大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活动的基本事实。

1 研究对象与工具

1.1被试的选择

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24个学院(除去研究生院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大一至大三在校本科生,共计15 000人。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将24个学院按文、理、工学科划分,继而选取各科有代表性的学院,分别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美术学院、计算机学院、体育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在对这7个学院基本情况以及男女比例进行分析后,从这些学院中抽取设计要求所需要的样本专业学生,构成样本总体。

1.2测量工具

图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工具采用自编的大学本科生晚自习情况量表,调查量表包括5个因子,即晚自习时长、晚自习频率(指每周晚自习的次数)[2]、晚自习认知、晚自习态度和晚自习行为。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展开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

1.3资料收集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9份,对问卷进行剔除后有效问卷共362份。样本基本构成情况见图1。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晚自习自学活动的参与度现状

其一,大学生晚自习频率的现状及差异比较(如表1所示)。大学生一周的晚自习频率主要集中在2~3次,没有晚自习习惯的比例远远超过经常自习的比例。晚自习频率在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显著:大三学生与大二、大一学生相比,晚自习次数更频繁;工科生比理科生、文科生更经常上晚自习。

表1 大学生晚自习频率的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其二,大学生晚自习时长的现状及差异比较(如表2所示)。大学生晚自习时长主要集中于1~2 h,一定比例的学生会因故中途放弃致使自习时长缩短,也有少量学生能坚持长时间自主学习。晚自习时长的性别和专业差异不显著,但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晚自习的持久性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学生。

表2 大学生晚自习时长的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2.2大学生晚自习自学行为的能力现状

其一,大学生晚自习能力的总体状况。采用晚自习自主学习各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描述大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的总体情况,结果详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晚自习能力各维度的平均分在自我行为、动机认知等维度上得分较高,而在放弃行为、情感态度、过程认知方面得分较低,其中尤以放弃行为得分最低。

表3 大学生晚自习能力的总体状况

其二,大学生晚自习能力各维度在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上的得分比较。由表4可知,大学生晚自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学生的晚自习的动机认知、过程认知、自我行为和放弃行为差异显著,尤其在放弃行为这一坚持能力上,大三学生(3.68±0.74)显然比大一学生(3.37±0.62)更能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更少有中途放弃的行为。同时,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动机认知、放弃行为和自我行为差异显著,其中放弃行为的差异最为明显。

表4 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差分析

2.3大学生晚自习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如表5所示,大学生晚自习的频率和时长与学生的自我效能、任职情况、网络社交以及家庭收入相关性显著:自我效能和家庭收入正相关于晚自习频次和时长,而任职情况和网络社交则与之呈负相关态势。晚自习认知与自我效能、家庭收入相关性显著;晚自习态度与自我效能、职业规划、网络社交以及家庭收入相关性显著;晚自习行为与职业规划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任职情况、网络社交显著负相关。

表5 大学生晚自习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大学生晚自习的现状分析

其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总体分析。大学生晚自习的自主学习参与度有限:晚自习频次偏低;晚自习时长集中在1~2 h,一定比例的学生会因故中途放弃,也有少量学生能坚持长时间自主学习;晚自习能力各维度的平均分在自我行为、过程认知等维度上得分较高,而在放弃行为、情感态度方面得分较低,也即大学生自学能力的自我能力最高,持久性能力最低。这与国内有关学者“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3-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其二,大学生晚自习现状在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上的差异性分析。1)从性别角度而言,大学生晚自习的频率、时长和能力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晚自习自主学习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张丽华[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大学生个体在自我认知、智力发展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上的发展趋于平稳,男女性别差异并不明显。2)从年级角度而言,大学生晚自习频率和时长都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递增,自习的次数越频繁、时间越持久;不同年级的晚自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在动机认知、环境认知、自我行为和放弃行为上差异显著,但在方式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从专业角度而言,大学生晚自习频率差异显著。工科生比理科生、文科生更经常上晚自习;不同专业学生的自习能力在动机认知、自我行为和放弃行为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工科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能力上明显比文科生要理想得多;而相对而言自由支配时间更多的文科学生,晚自习的频率并没有相应的更高,文科的学科性质对自主阅读、专研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在文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

3.2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晚自习的参与度主要受自我效能、任职情况、网络社交、家庭收入影响,其中大学生的家庭收入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晚自习的参与度就越理想,相反,大学生的任职越多、网络社交越频繁,晚自习的出勤率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大学生晚自习的能力各维度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总体上,当前大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参与度低、学习过程效果欠佳、持久性能力有限的原因主要受大学生任职情况、网络社交、自我效能和职业规划的影响。

其一,任职情况和网络社交的差异制约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年级差异。调查显示,78%的大一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生团体中担有任职,这一任职现象在大二学生群体中减少到33%,在大三学生群体中仅有7%。任职情况对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频繁的学生活动让身兼多职的大学生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加之大部分学生舍本逐末,以职位和利益为追逐目标而无暇关注自身学术素养的培育;二是临时的事务通知导致自习的中断。网络社交的活跃度差异是导致大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年级差异的另一主要原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移动终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根据凯度发布的《2015中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社交媒体用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日趋主流,社交媒体用户年龄结构呈现多元化:90后替代了80后成为了社交媒体用户中最大的年龄组别(37.7%)[7]。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对网络社交的依赖与日俱增,尤以大学新生为代表,相比沉迷于在网络社交里找寻存在感的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已能够较好地融入大学学习生活的氛围、有更为明确的求学目标,能够很好地控制花费在网络社交的时间,因而晚自习的参与度更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更高、能力更强。

其二,自我效能和职业规划的差异制约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专业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工科生在晚自习自主学习活动上的参与度和能力上整体水平要高于文科生、理科生,而针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规划的调查结果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了数据支撑:受科系的专业性、可操作性等因素的影响,工科学生普遍拥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更明确的职业规划。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取决于自我效能的水平、强度和广度的发展程度,这种多维的结构发展反映在学生学业活动上,就表现为学习行为的努力水平、坚定性和活动选择。”[8]关于职业规划的调查结果显示,专业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极大,就就业前景相对文理科生要好的工科生来说,其重实践、重应用的的专业使得与之对口的行业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的首选。而76%的文科生表示,由于所学专业抽象性、理论性使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担忧,害怕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职位,因而并不重视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随着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突出需求,文科专业与社会招聘职位的不适应性是大部分文科生毕业去向不明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不重视专业知识自主学习的主要原因。

4 结语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其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前大学生的晚自习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偏低、学习过程效果欠佳、持久性能力有限;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晚自习时长、晚自习频率、晚自习认知、晚自习态度和晚自习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方面差异并不显著;大学生晚自习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和能力主要受网络社交、任职情况、职业规划、自我效能、家庭收入影响;任职情况和网络社交制约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年级差异;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规划制约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专业差异。由此,学校在课程教学上,应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突出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应明确学生身份和学习任务,合理规划自由时间和职业生涯,在学校评价体系和学生自我评价上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1] Zimmerman B J.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 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9(3): 329-339.

[2] 朱祖德,王静琼,张卫,等.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60-65.

[3] 徐锦芬,彭仁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64-68.

[4] 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17-23.

[5] 张彦君.通过学习者训练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实验[J].外语界,2004(1):60-64.

[6] 张丽华,刘晟楠,王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6-20.

[7] Kantar Group. 2015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R].北京: Kantar Group, 2015.

[8] 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校对晏小敏)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52

20160109

廖海霞(1991-),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

G640

A

1674-5884(2016)07-0168-04

猜你喜欢
晚自习参与度职业规划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脸上有光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祸从口出
在家晚自习vs在校晚自习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