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相通,却大有不同!

2016-09-10 07:22张勤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任性辅导课外

张勤坚

每到月底,就会想,这一期写点啥呢?

往往在提笔的瞬间就开始纠结。有时是因为没啥可写纠结,有时却是因什么都想写而纠结。

当教师已经三十年,可类似的纠结还是会时常发生在自己的课堂。比如设计一堂课,常常会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而纠结,往往也会因为想法太多而无所适从。又比如一个问题的提出,“左脑”在说等等,等等,再等等,孩子们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右脑”却又不停地警告自己,时间来不及啦!任务完不成啦!流程该往下走啦!……

不过,我总认为,这一切的纠结纯属正常,盖因教育的不完美,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反倒是各种“天衣无缝”的精彩绝伦,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跑题了!可自我感觉这几句话写得还蛮有趣,那就留着呗!时髦话讲“就是这么任性”!反思我们的教育,或许就缺了那么一点点的“任性”,而导致了集体平庸。确实,若什么都按规矩来,我们的教学会很规范(教条),可老师们一个个规规矩矩的,我们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个个“灵活”又“开放”?

那么,老师的“规范”(遵循行业标准)和学生“灵动”(强调个性塑造)的矛盾怎么破?个人得出的结论令人沮丧——目前体制下几乎无解!

但,也绝非毫无可为。

9月末,我给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辅导老师们讲课。我客气——“校内与校外多有不同处”怕是讲不好,人家也客气——“课内课外多有相通之处”,只管按着你的套路走。我明白,按领导的意思,他们更希望我用“相同”的理念来指导“相通”的校外教育。若果真如此,则大谬也。

从一般课堂意义上看,一个掌控能力非常优秀的学科教师看校外辅导,一定有很多的不顺眼,如教学内容不系统、学习目标不明确、老师讲得较随意、孩子学得很散乱……反正就是缺点一大堆。但话又说回来,若真把校外辅导改造得和校内教育一模一样,这样就真的好吗?

于是,我在培训中反复强调两点:第一,关于教学常规问题,可以相互借鉴,但切莫相互看齐!因为我们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好;第二,我们校内的“死”教几乎已不可逆转,所以你们校外的“活”用就绝对要个性鲜明!

当下,各地与“创”字相关的内容不可谓不多,很多尝试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积极意义,但真正有实质性突破的还很少。因为,绝大部分实践者在追求“创”的过程中,并未跳出“教”的窠臼。所以直至现在,我仍然不敢言“创”,因为真的还没准备好。但对于如何去“创”,我有三条不成熟的个人建议:首先,必须坚持一种有方向没内容的课程体系(教材定了,目标定了,流程定了,最终可能就把“创”的本意也丢了);其次,必须容忍最终的结果是没成果(创的最终成果若仅仅聚焦在一批所谓的高质量、有创意、能获奖的“优秀”作品身上,后果堪忧);最后,必须有勇气挑战最不像课堂的多样态教学形式(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且只适合那个老师与那群孩子的快乐)。

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都要保持一种“相通”的友好,又必须拒绝相互的“同化”。外要学内的“规则”意识而非“规范”的行为,内则要学外的“活泛”思维而非“散漫”的习气;内要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和扎实,外则注重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综合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多强调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猜你喜欢
任性辅导课外
登鹳雀楼
小满课外班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我的“课外老师”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天气越来越任性
任性者的搞笑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时尚孕妈 任性没什么不可